首页>学术科研>文献推荐

Gesture: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 and Classroom Research

高原

推荐理由:

Kellogg & Lawson(1993)的研究表明,非言语行为承载教师在课堂上交流意图的82%。Bancroft(1997)的研究则显示,人类交流信息的2/3经由非言语行为完成。我们不只用语言交流,我们也在用身体交流(Negi 2009:103)。手势与言语是人类同一认知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McNeill 1992)。手势应成为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高原、钟晓云 2014:887)。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孙海洋

推荐理由:

该框架的建立为语言学习者有效评价自己的语言能力提供了标准,为语言测试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参照标准,同时为语言教学的课程设置、大纲制定和教材编写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和统一的参考,是语言教师、语言测试研究者和相关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一部参考书。

The companion to language assessment

江进林

推荐理由:

本书是测试领域最新、覆盖面最广的专著之一。该书作者为Antony Kunnan,国际语言测试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该书分为四卷本,讨论了测试领域的140个关键议题。该书涉及的背景非常广泛,且按主题分类,每卷分别探讨了语言测试发生的背景、学生及其语言能力;语言测试工具及其开发方法;对语言测试的定量、定性、混合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国际英语及其他语言测试的个案研究。这些议题无论对于测试从业人员,还是语言教学和测试领域的学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

译海一粟:汉英翻译九百例

吴青

推荐理由:

庄绎传,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和教学、研究工作。曾参加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著作英译本的翻译和修订工作以及国内重要文件的英译、审订工作,并参加联合国文件的汉译、审订工作。曾在英、美、法、澳等国工作和从事学术研究。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历任北外英语系主任、副校长、高级翻译学院院长,现任《英语世界》杂志顾问,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顾问。

通过本书,作者将多年积累、视若珍宝的例子,借助于最简单的语法术语整理呈现,娓娓道出经典译文中体现出的两种语言的差异。本书讨论了九百多个汉英翻译的例子,这些例子的来源主要是《邓小平文选》、《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鲁迅作品和英若诚译曹禺的剧作《家》,主要目的是说明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使读者多了解一些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无论是对汉译英还是英译汉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译心与译艺——文学翻译的究竟

吴青

推荐理由:

童元方,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学士,美国俄勒冈大学艺术史与东亚研究双学士,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现为台湾东华大学教授兼人文及社会科学系主任。中文著作有《一样花开——哈佛十年散记》、《爱因斯坦的感情世界》、《阅读陈之藩》等,译作有《德日进思想简介》、《爱因斯坦的梦》,英文著作有Two Journeys to the Nort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etic Journals of Wen T'ien-hsiang and Wu Mei-ts'un等。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香港《明报》上的专栏文章,共分“诗的翻译”、“小说的翻译”、“红楼梦译话”、“译者译事”、“翻译余话”五部分。作者结合自己的翻译经验与文化感悟,娓娓道来。本书对英语学习者、研究者,尤其是有志于从事翻译工作,了解文学翻译的读者来说,具有相当的实践和理论指导价值。作者在书中所谈甚广,从古典诗词的翻译谈到现当代小说的翻译,引经据典,并选用多个版本的译文进行比较分析。更在“红楼梦译话”中详细介绍了“红学”流派,还举证《红楼梦》的两个英译版本进行对比。她运用优雅、细腻的笔触对文学翻译给予点评,文中所见不是说理性的教导,更多的是作者所学与所得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