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科研>文献推荐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体系创新研究

王定华

推荐理由:

  为响应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要求,本书汇集了外语学科的领军专家和重要学者,从语言学、外国文学研究、翻译学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五个方向,回顾并反思了中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7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创新成果与贡献,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体系创新的现状、基本原则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知识体系创新的探索路径。

  书中既有高屋建瓴的学科发展视野,又有纵横贯通的学术研究脉络,对于新时期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在学术价值方面,本书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外语学科学术体系提供了有益启示。在实践价值方面,本书对于探索中国外语学科知识体系创新路径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The Sixth Extinction

孙红卫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畅销美国的著作,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后被译成多国文字。不同于一般的科技写作文本,它的行文风格特别友好,语言晓畅明白,论述层次分明,观点也尤其明晰。对于理解人类世、物种灭绝等基本的知识背景,这本书都大有裨益。

解构广角观:当代西方文论精要

吴晓梅

推荐理由:

解构虽然和西方古典思想联系密切,但它是经过重新梳理和陈述的现代理论,解构已成为西方当代思辨理论的基石。中国古典思想里就有解构的元素,比如阴阳学说的二元是相辅相成的思想,老子善逆向思维,万物在“无”和“有”之间变化等。《解构广角观:当代西方文论精要》不仅在西方语境中将解构的意义予以厘清,更重要的是将解构深入中国语境,从广角论解构,深入探讨了中西比较之下的解构。作者提出解构进入中国语境,厘清“逻各斯中心”是关键,而“说西–道东”是指向这场学理之争的焦点。在思考解构和中国的关联时,该书依序讨论了中西比较方法论、“逻各斯”和“道”是否是一回事、中国有没有逻各斯中心、中西两个不同的辩证法的对比等,这样的讨论便于解构更深入中国语境之中。通过辨析作者指出,中国有逻各斯中心的逻辑,但没有语音中心主义意义上的逻各斯中心,而老子的“道”不属于这个词汇。以修辞思维、逆向思维为标志的老子智慧,成为华夏文明的一脉。解构对中国学术和思想界的价值潜力很大,解构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界深入探讨。

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经济背景与商业文化

吴晓梅

推荐理由:

《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经济背景与商业文化》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挖掘叙事中商业与经济话题的专著。该书涉及文学和商业两个领域,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质,这里的商业与经济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有效视角以及必要的背景信息,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其中的情节发展与人物言行背后的“所以然”,从而更充分地挖掘蕴藏于文本中丰富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文化。通过考察20世纪美国文学相关作品中的商业文化和社会经济,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其主旨思想,以及发生在这个国家的时代变迁。该书的出版丰富了美国文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为人们了解美国的商业文化与经济历史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民族》

孙红卫

推荐理由:

梁启超有言:“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新一国之小说”。文学对于民族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文学亦离不开民族意识与民族经验。事实上,鉴于作者或读者与其所属族群的天然联系,文学的创作与阅读都有一个隐而不彰的前提,即内化于文本之中的民族心理。因此,我们不能将文学从历史传统与政治境况中抽离出来,置于纯粹的美学真空之中。

然而,正如王国维先生评述“夫美术之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人类全体之性质也”,文学的价值也正在于其普适性。那么,当我们以“民族”视角切入文学阅读与批评之时,应该如何融合文本内部与外部、情感与理性、历史与当下,在关注民族经验与体现普遍关切之间寻求一种审慎、客观的平衡?

 

共19记录«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