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科研>文献推荐

外语教师教育重点问题研究

徐浩

推荐理由:

秉承“简洁、易懂、有用、好用”的原则,本书各个章节结构清晰、内容翔实,纵向与横向交织,全景式引导与聚焦式解析共现,既有对师者本质的思考,更有教研方面的启发,既为初涉外语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及一线大中小学外语教师开展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其提供了完备的参考资料,包括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法方面的具体建议。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Innovations from the Field

徐浩

推荐理由:

这本书聚焦英语教师教育,汇集了世界多国/地区的一些实践经验,同时也有理论反思,可读性比较强,同时也有比较强的操作性。

Applying Cognitive Linguistics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高原

推荐理由:

本书共有十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为导言,最后一章为结论,其余章节分别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各个概念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这些概念分别是识解、范畴、百科知识、隐喻、转喻、具身认知、语言理据和构式语法。每个章节也是以导言开头、以结论结尾,导言之后详细说明本章涉及的认知语言学概念,然后探寻如何将概念应用于二语习得与语言教学。

Poetics of Emptiness: Transformations of Asian Thought in American Poetry 1st Edition

吴晓梅

推荐理由:

关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学中的影响与吸收是学术界一个热门话题。本书选择一个单一但含义丰富的关键词“虚无”,集中阐述它多样性的词义转换。“虚无”概念来源于中国主要哲学和诗学,有多重诠释。本书揭示了其在美国诗学体系中的接受和吸收的不同途径。“虚无”以独特方式的进入到西方文学传统中,而这是西方传统思维中没有接触到的思维模式。该书分别以欧内斯特·费诺罗萨(Ernest Fehollosa)、斯奈德(Gary Snyder)、叶维廉(Wai-lim Yip)和车学敬(Theresa Hak Kyung Cha)的文本为解读对象,总结出他们各自不同的“虚无诗学”。其中费诺罗萨的诗学根据汉字总体特征、汉语语法的不确定性和汉语诗歌韵律相关的宇宙观,斯奈德和叶维廉的诗学根据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学说,而车学敬则把道教炼丹术的概念文本与朝鲜萨满教相结合。本书探索了美国诗歌跨太平洋想象里发展起来的虚无诗学多样化,为了解中国文化在异质文化中的吸收和融合提供一个有益的尝试。

《北京即兴》 、 东方与抗议文化:解读艾伦•金斯堡的“ 中国作品”

吴晓梅

推荐理由:

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虽然是比较热门的话题,但对于作品中所反映的“问题”深入探讨,则较为缺乏。《<北京即兴>、东方与抗议文化:解读艾伦•金斯堡的“ 中国作品”》通过还原历史背景,对于金斯堡访华期间创作的七首诗歌进行文本细读,透过现象探讨本质,揭示金斯堡“中国作品”中所构建的中国,阐释其书写中国形象的目的。本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国人如何认识中国,以及在对异邦的认知过程中所必然发生的东方化和东方主义化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