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科研>文献推荐

《跨文化能力研究》

孙有中

推荐理由:

《跨文化能力研究》为“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跨文化研究核心话题丛书”的第一部,丛书总主编为孙有中教授。本书围绕跨文化能力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概念界定、理论视角的建构以及评估方法与工具的发展,梳理与评价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讨论跨文化能力评估的方法,介绍相关评估工具。全面把握当今研究动态,探索未来研究方向。兼具学术性、前沿性和引领性,适合跨文化研究领域硕博研究生、年轻教师和研究者参考。

《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

李长栓

推荐理由:

王佐良先生的《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将我们带回到中国人阅读与研究外国文学的原点。他所关注的焦点是作家之间、文学之间的契合,以及这种契合如何深远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文学创作与思想进路。这是一部批评文集,主要收录了王先生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评论文章,其中若干篇“可追溯至 20 世纪40 年代”。正是由于一种表面的体系的缺失,才使得这部文集“诚恳而真挚”,每一篇文字都落到实处,没有一部典型的专著各部分之间的起承转合。他无意构建与雕琢某种大一统的阐释理论系统,并因此为自圆其说而往往不得不削足适履,而是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地切中肯綮,正如文集译者梁颖女士所言,“本书字字珠玑。”文集的设计本身便不意践行了标题中的“契合”二字,借钱锺书先生语,在不同语言文字之间架起桥梁,起到了媒的作用。一中一英,左右之间若合符节,书页之中两相对望,既增加了阅读的趣味,又将不同文学与语言的相遇与碰撞如此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吴晓梅

推荐理由:

曹顺庆教授的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比较文学变异学》)详尽阐释了由中国学者提出并实践的跨文化/跨文明研究和变异学研究。变异性是一个文学与文化交流的基本事实,更是文化交流与文明交融及创新的基本规律。比较文学变异学以跨越性和文学性作为自己的学科支点,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文学现象在交流中呈现出的变异状态、没有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的变异研究,以及对同一个主题范畴在文学表达上存在的异质性和变异性展开的比较研究,从而达到实现探究文学现象内在的差异和变异的规律。关注异质性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的理论核心和可比性基础,这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要转向。比较文学变异学不仅关注同源性、共通性,更关注变异性、异质性,并将这四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丰富了比较文学的学科体系。

一个维多利亚绅士的进化之路

吴晓梅

推荐理由:

本文聚焦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男主人公查尔斯·史密森的自我进化历程,分析福尔斯如何从当代视角对 19 世纪的进化主题进行重构,并将其置于存在主义语境中进行观照,从而揭示福尔斯笔下自由、自我与进化的真谛,即只有通过与他者和世界的善意互动,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这无疑是福尔斯对存在主义哲学的一种辩证阐释,同时,这也是对那种带有人类中心主义色彩的进步进化论的矫正。

Postcolonial Ecocriticism: Literature, Animals, Environment

吴晓梅

推荐理由:

格雷厄姆•哈根(Graham Huggan)和海伦•蒂芬(Helen Tiffin)在《后殖民生态批评:文学、动物与环境》一书中把人类之间、人类与动物及人类与环境的错综复杂关系放置于后殖民文学作品中进行探讨,讨论的话题包含生态扩张主义(ecological imperialism)、种族主义与物种主义(speciesism)、食人(cannibalism)与食肉(carnivory)、干预倡导主义(advocacy)与行动主义(activism)等,涉及全球变暖、食物审查制度、人口急剧增长与动物种群灭绝等多类当代热门话题。本书将生态批评的研究维度与后殖民文化分析相结合,关注在历史及当代生态发展和生态伦理构建过程中的文化差异,批评以美国生态批评为代表的“生态地方主义”倾向,指出这种思维方式实质是带有后殖民主义式的种族政治,强调在摆脱殖民统治的当代,应该反思西方发达国家提倡的生态发展观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带来的环境毁坏,揭露西方鼓吹的“可持续发展观”所暗藏的殖民主义内涵。该书构建了后殖民生态批评学说的核心概念,即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的关联性、对西方主流话语的挑战性和从文学理论研究向促进社会公正、经济公正和生态公正转化的干预性。作为后殖民生态批评学说的奠基之作,《后殖民生态批评:文学、动物与环境》一书试图颠覆殖民主义话语的理论根基,重建人类之间、人类与动物和环境的关系。该书不仅倡导在文学作品解读上采用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考察文本中所蕴含的多重内涵,同时还强调文学作品可以作为催化剂,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力量可以推动社会公正与环境正义的建设。贝特(Jonathan Bate)在《大地之歌》(Song of the Earth,2000)一书中已将殖民压迫与征服自然联系起来,认为历史上的殖民征服,实际上是西方自然观的延伸:殖民地就是被物化的自然,可以随便攫取、随意处置。格雷厄姆•哈根和海伦•蒂芬的《后殖民生态批评:文学、动物与环境》则进一步探讨生态批评中的社会属性和后殖民文化批评中的生态内涵,将生态批评置于历史文化语境中,直面人与动物基本生存权利的冲突,为生态批评开辟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