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科研>文献推荐

《中文小说英译研究》

推荐理由:

近十年来,中国文学英译研究已经成为翻译界乃至外语界最热门的领域之一,成果数量之多、话题之广,超出了我们之前的预想。大量的文献值得分类、比较与总结,这种回顾和综述有助于寻找译介研究中的经典课题和热点问题,进而思考该从何着眼、如何入手。本书可以说是关于中文小说英译的"研究之研究",将致力于探讨国内外对中文小说英译的研究脉络、最新发现、发展趋势和建议,特别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外语或文学专业研究生以上的读者阅读。

Introduction to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Using IBM SPSS Statistics and AMOS (2nd ed.)

许宏晨

推荐理由:

该书是一部介绍使用SPSS软件和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实践方法类著作。该书的第一个特点是以结构方程模型的难易程度为线索编写各章,循序渐进,便于理解。作者从最简单的测量模型说起,然后谈及复杂一点的测量模型;之后再谈简单的结构模型和复杂一点的结构模型,一直谈到潜变量增长模型。这样的梯度十分有利于初学者。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每个章节既有理论介绍,也有软件操作和结果解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各章还配有练习,供读者巩固所学知识用。第三个特点是,概述配有网络资源,可以下载同步数据进行操练。总之,作者通过大量研究实例,讲解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对想了解该方法的研究人员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Coincidence and Counterfactuality: Plotting Time and Space in Narrative Fiction

吴晓梅

推荐理由:

本书将叙事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揭示出叙事小说发展特点是一种风格向另一种风格持续发展的过程,如传奇文学和现实主义、科幻小说和编年史的元小说并没有明显分界,事实上这些叙事小说相互影响。该书为分析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安排提供了一个新的跨学科理论,是叙事理论中认知研究与心理研究相结合的产物。本书在分析叙事小说的情节安排时加入历时变量,凸显叙事技巧上的悬疑、小说空间表现、事件的或然性以及人物意识等叙事策略。

译者主体性困境与翻译主体性建构

王岫庐

推荐理由:

主体性是翻译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主题,本文承认“译者是翻译主体”的判断,但同时指出“翻译主体”和“译者”之间,并不具有不言自明的概念同一性。如果将翻译看作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那么作为社会活动的翻译主体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译者,而是一种具体的和历史的存在,会表现为个体主体、群体主体、机构主体和社会主体等不同的形式。本文对翻译主体的表现形态的分析,对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主体性研究模式提出反思,希望研究者从翻译实践出发,走出译者主体性困境,彰显翻译主体性。这一对译者主体性和翻译主体性的思考,对当下正热的译者研究提供了冷静的反思,也为拓宽翻译史研究的路径带来启发。

《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修订版)》

王岫庐

推荐理由:

译者研究是近年来翻译史研究的热点之一。《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修订版)》在选题、文献整理、研究方法等方面,为当下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做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建构了一个非常值得参考的译者研究模式:译者研究离不开对宏观历史语境的梳理以及对翻译文本的微观细读。史学研究必须要有扎实的文献整理基础与版本校勘的基础,翻译文本分析必须有严谨缜密的批评和论述,史论结合并辅之以相应的理论解释框架,才能够建构起一个多维度、立体的译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