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科研>文献推荐

《红楼梦》英译史

冯全功

推荐理由:

1)本书按时间和线索安排框架结构,对当下的中华典籍外译史书写有较大的借鉴价值;2)本书对《红楼梦》翻译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尤其是作者对众多英译本的梳理与研究。

Discourse and Practice: New Tools fo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梁雅梦

推荐理由:

Theo van Leeuwen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话语分析专家,在多模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领域中著述颇丰。本书是其话语分析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与以往其他研究有所不同,该书聚焦话语的社会属性,对社会行动者(social actor)、合法化(legitimation)等社会学范畴的话语体现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此同时,该书对语言、图像等符号均进行了细致分析,因此对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和社会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翻译理论的中庸方法论研究

冯全功

推荐理由:

本书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建设的一部力作,在理论(方法论)与实践层面皆有重要借鉴价值。该书的典型特色包括:1)参照西方文化,回归中国传统;2)利用批判思维,开辟创新空间;3)着重形上思考,兼顾形下实践。

The Normal and the Pathological

孙红卫

推荐理由:

这篇文章借鉴了一种微观的思路,在三个传统(身体书写的传统、疾病书写的传统、爱尔兰的传统),研究了一个当代文学案例:北爱尔兰诗人保罗·马尔登。他的诗歌中频现赘疣、淋病、天花、厌食症、皮癣、癌症等各类疾病意象。在关于爱尔兰等弱小民族的书写中,写作常如治病,是要对一个民族望闻问切,诊断和疗治文化的病灶——这一点也可以参考鲁迅先生小说、杂文中的疾病隐喻。因此,诊断、症候、疾病、疗治等医学的字眼,使书写沾染了一种临床式的思维。马尔登的疾病书写打破了这一传统,还打破了笛卡尔式的“我思”传统中的人的圣像。疾病被展现为一种纯粹的生理状态,更多的是指向生命的脆弱不堪,标示着身体和意义的双重死亡。他的诗回归到人的躯壳。“我思故我在”被改写成了“我病故我在”,由此构成了对笛卡尔以降的关于人的思想道统的逆写。他对于人体的临床摹写,从而不仅仅是一种关于死亡的想象,还触及在我们的时代如何产生个人的生命意义。由此,对于疾病的思考也促使我们去想象在人文主义(humanism)传统的末端如何写诗。

语料库翻译学理论研究

吉洁

推荐理由:

该书不仅是对国内外语料库翻译学二十多年来理论发展的简要回顾,更是对此领域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从研究视角到研究课题的思考。该书兼顾理论与应用,前三章系统介绍了语料库翻译学的理念来源、理论基础、研究性质、语料库方法基础及方法论发展历程,有助于读者系统了解语料库翻译学的理论脉络和研究方法。第四、五章结合大量研究案例,全面梳理并探讨了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课题及视角,对读者基于不同课题及视角开展相关研究极具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