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科研>文献推荐

国际译评与中国文学在域外的“活跃存在”

王颖冲

推荐理由:

近年来,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备受瞩目,相关研究成果丰富,那么这些译作的影响力又如何呢?《国际译评与中国文学在域外的“活跃存在”》一文着重探讨了这一问题,引导我们通过国际译评来考察译介接受的情况。作者指出,译本需要通过目标社群的阅读才算得上“活跃存在”,而文学作品的“国际受众”不是个体读者的集合,而是主流读书舆论的人格化,因此那些具有权威性的书评便是我们了解域外接受的良好资源。本文不但举例分析了国际译评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边缘化现象,更提出了我们的应对策略,对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探索极具启发性。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 attitude and identity

推荐理由:

本书详尽阐述了英语作为通用语的概念,并对语言态度进行了剖析,有助于英语教育者和研究人员了解这一研究领域,并反思将本族语英语视为唯一指导标准的合理性与否。

A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English and related issues: from ‘real English' to ‘realistic English'?

推荐理由:

本文阐述了欧洲大陆的语言政策与现状,指出将英语视为其他语言的竞争者之不合理性,建议从“真正英语”视角向“现实英语”视角进行转换。文中有关欧洲大陆的语言问题分析,对于了解中国的英语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Examining Read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江进林

推荐理由:

本书是剑桥考试系列研究丛书Studies in Language Testing(SiLT)中的第29本,探讨了剑桥系列外语考试(Cambridge ESOL exams)中比较有争议的话题。作者关注的焦点是阅读考试中学生的认知技能、环境效度、考试的评分标准、考试的后果效度(consequential validity)、考试任务对典型语境的代表性等,对于我们分析阅读考试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Everyday Talk: Building and Reflecting Identities

袁周敏

推荐理由:

语言与身份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语用学与话语研究的极大关注。该书探讨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呈现自我以及映射他人身份,旨在揭示日常谈话在建构人际关系和解决人际问题中的重要性。作者区别了三类身份(主要身份、交往身份、个人/关系身份)以及身份研究的两个理论视角,文化视角和修辞视角,并结合实例翔实论证了身份与语言的互动关系,认为可以从会话构成模块(指称、言语行为、谈话的可视与可听、互动结构、语言甄选)以及复杂话语实践(风格、立场、叙事、体裁)两大类共九个层面分析会话中的身份建构。该书体现出四大特色:凸显身份建构的语用研究趋势、推动语用学关于“说话人”的研究、体现了身份建构研究的跨学科视角、呈现出脉络清晰、可读性强的写作风格。可以说,如果要从话语角度系统研习身份建构及其话语表现,《日常谈话:身份建构与身份映现》无疑不失为该领域的必读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