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线上课程)

2023.10.21 - 2023.11.22 线上

主讲专家: JamesLantolfMarta Antón张莲徐锦芬秦丽莉孟亚茹

价格:¥1980.0

 

我要报名1700668799000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主体与其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即客体不断交互的结果,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发展中核心作用,近年来逐渐成为二语习得领域内主流理论框架之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引发国内该领域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为满足广大高校外语教师深入理解社会文化理论内涵、探索前沿发展的需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将于2023年10月21—22日于线上举办“社会文化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研修班,特邀权威专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James P. Lantolf教授、印第安纳大学Marta Antón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Matthew E. Poehner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莲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秦丽莉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孟亚茹教授,系统讲解社会文化理论内涵与研究前沿,探讨其核心理念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路径,助力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学术研究。

 

【特色板块】

  本期研修班特设“学员研究设计交流与点评”环节,特别建议参班教师携研修主题相关研究设计参加。因时长有限,专家将参考提交顺序选取部分投稿审阅并给出个性化指导,如有意请尽早提交。 

征集要求:

(1)须为社会文化理论相关实证研究,只提交研究设计即可(包括题目、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步骤、数据收集方法等),不必提交全文。

(2)请将研究设计提交至training@fltrp.com,文件以及邮件主题请标注:社会文化理论研究_学校_姓名。请隐去文件内所有个人信息。

(3)截止时间:10月8日17:00。

* 研究设计仅供本次研修过程中专家评阅与专项指导,不会另作他用,请放心提交!

 

【研修特色】

  • 权威领航,探索理论前沿

国际、国内语言教学与研究领域知名专家主讲,带领参班教师深入了解社会文化理论的内涵、最新发展及实践应用。

  • 深入浅出,精析教研实例

兼顾系统理论讲解与翔实的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结合问答、交流与反思等环节深入研讨,帮助参班教师增进理论内化,衔接实践应用,提升研修效果。

  • 专家把脉,助力成果产出

本期研修班专门设置“学员研究设计交流与点评”环节,主讲专家将认真评阅参班教师提交的研究设计,提出完善建议,通过交流反馈解决个性化问题。

 

 

【研修日程】

图片

 

JamesLantolf

Professor James P. Lantolf is Greer Professor in Applied Linguistics, Emeritus,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where he was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of CALPER & #40;Center for Advanced Language Proficienc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41;. Professor James P. Lantolf is currentl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in the Center for the Cognitive Science of Language at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From 2016 to 2019 he was Yangtze River & #40;Changjiang River& #41; Professor in Applied Linguistics in t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which in 2017 established an applied linguistics research center in his name. He was 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 #40;2005& #41;, and received its Distinguished Scholarship and Service Award & #40;2016& #41;. He was Co-editor of Applied Linguistics & #40;1993-1998& #41; and founding editor of Language and Sociocultural Theory & #40;2013-present& #41;. In addition to articles, chapters, and encyclopedia entries, he co-authored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 #40;2006& #41; as well as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pedagogical imperative & #40;2014& #41;, which received the Mildenberger Prize of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He edited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 #40;2000& #41;, and co-edited Vygotskian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 #40;1994& #41;,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s & #40;2008& #41;, and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 #40;2018& #41;. He is co-guest editor for special issues of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 #40;2023& #41;: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pedagogical research in East Asia, as well as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 #40;2023& #41;: L2 Dynamic assessment research in China.

Marta Antón

Marta Antón & #40;Ph.D.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 #41; is Professor Emerita of Spanish in the School of Liberal Arts at Indiana University- Indianapolis. Antón has served as associate dean for academic programs,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of World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nd director of the Program in Spanish. She also held appointments as associate director of the Spanish Resource Center in Indianapolis, research fellow at the Indiana Center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esident of the Indiana Chapter of the America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of Spanish and Portuguese, and examiner for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 Diploma de Español como Lengua Extranjera & #40;DELE& #41;. She has conducted research on sociocultural approaches to 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dynamic assessment, on health discourse, and Spanish sociolinguistics, particularly in the area of language contact. Publications include a book on language assessment & #40;Arco Libros, 2013& #41;, a co-authored book on health discourse & #40;John Benjamins, 2015& #41;, book chapters and articles in academic journals on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on assessment including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 #40;2018& #41;,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Spanish Language Teaching & #40;2018, 2022& #41;, The Handbook of Classroom Discourse and Interaction & #40;Wiley-Blackwell, 2015& #41;,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Hispanic Applied Linguistics & #40;2014& #41;,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Language Testing & #40;2012& #41;, etc. Since 2018, she is editor-in-chief of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 #40;Wiley& #41;. Antón has been the recipient of several honors and awards, including the Cross of King Alfonso X for merit in education & #40;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Spain, 2019& #41;, Outstanding Faculty Award by the School of Liberal Arts, Indiana University- Indianapolis & #40;2013& #41;, ‘Tom Alsop’ Distinguished World Language Publication/Research Award & #40;2020& #41; and Indiana Teacher of the Year & #40;2001& #41; by the Indiana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etc

张莲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重点关注应用语言学学科发展史、教师认知与发展、课堂话语分析和二语写作能力发展。2019年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徐锦芬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TESOL中国华中区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国家外语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兼职教授,国家社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多家SSCI及CSSCI外语类核心期刊编委及外审专家。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二语习得、教师发展。主持国家社科重点和一般项目3项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3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10余篇。曾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获“湖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我最喜爱的魅力导师”“华中卓越学者”“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秦丽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语教育学院“云山杰出学者”,社会文化理论与外语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市级“青年才俊”高端人才,大连外国语大学教学名师。建设在线课程3门,负责辽宁省线上和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共3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全国“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2部。在Modern Language Journal、《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等多个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

孟亚茹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国际语言测试学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结项鉴定专家。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动态评估、外语教育技术。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12项、参与35项,在SSCI和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或合作承担语言测量与统计、语言学前沿研究、语言测试等硕、博士课程。

论道云端杏坛 同聆四海金声 

——记“社会文化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研修班”

 
 

  2023年10月21—22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的“社会文化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研修班”在线上举行,权威专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James P. Lantolf教授、印第安纳大学Marta Antón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Matthew E. Poehner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莲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秦丽莉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孟亚茹教授主讲,120余位高校外语教师与学者云端参会,共同探讨社会文化理论内涵、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和研究领域发展前沿。

  开幕式上,外研社社长助理、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社长李会钦向与会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表示,外研社一直紧密关注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发展动态,积极举办各类培训项目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当前,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逐渐成为主流理论框架之一,本次研修班的举办恰逢其时。希望参会者能在为期两天的研修中深入理解社会文化理论内涵,将其更好地运用在未来的教学研究中。

图片

外研社社长助理、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社长 李会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秦丽莉教授策划并主持本次研修班。

图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秦丽莉教授

 

追源溯流 振铎传薪

  James P. Lantolf教授在题为“Introducing SCT-L2 Research in the East-Asian Context: Special Issue of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的讲座中,首先展示并剖析社会文化理论六项原则,解释人类心理发展的双重起源及转变方式,随后借由梳理1985年至今发表的社会文化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相关重点论著,深入分析这一领域在近四十年间的兴起、扩张及主要研究话题变换等历时性发展,重点讲解其中里程碑式著作引发的研究转向和深远意义,和不日见刊的优秀论文研究主题及其创新之处。Lantolf教授总结指出,社会文化理论除自身体系在不断丰盈外,其地域影响也逐渐扩展至全球范围,希冀能通过上述回溯使参班教师一窥理论缘起,启迪未来航向。

图片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James P. Lantolf教授

 

精耕志趣 传道解惑

  Matthew E. Poehner教授、张莲教授、徐锦芬教授、秦丽莉教授和孟亚茹教授分别以各自深耕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为例,为与会教师、学者展示理论发展前沿与研究实践路径,引发积极反响和热烈讨论。

  Matthew E. Poehner教授聚焦动态评估与学习者二语能力,从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阐述了动态评估的理论基础,即在评估中设置教学介入,考察学习者对帮助的响应,全面诊断其能力发展。目前,动态评估在二语教学与研究中从个体化教学到大规模语言测试均有应用。Poehner教授以一项将动态评估导入ACTFL口语能力测试的试点研究为例,重点展示研究背景、设计思路、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探究在动态评估过程中如何根据受验者对中介的反应诊断其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其学习发展。讲座结尾,Poehner教授对当前动态评估领域研究热点、发展方向作出总结并点明其对语言和学习发展带来的长久启示。

图片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Matthew E. Poehner教授

 

  张莲教授作“社会文化理论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实证研究案例”主题讲座,首先探讨对该理论体系内涵的理解,并对围绕该体系延展出的“中介”“最近发展区”等重点概念进行关联解析,认为它们不仅对理解理论本身不可或缺,也为理解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全然不同的视角和思路。通过展示五项相关实证研究案例的初衷、设计思路及现实问题,张教授对社会文化理论如何应用于课程设计发展和实证研究实践作出详尽阐述。最后,张教授分析当前研究焦点及性质,总结指出未来研究需回归本土语言学习及使用实践本身,规范收集数据进行描述、阐释和解读,在批判中形成本土体系。

图片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张莲教授

 

  徐锦芬教授的讲座以其最新研究“认知-情感辩证法对L2发展的影响:增进对perezhivanie的理解”为依托,探讨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如何相互作用并共同推动语言发展。徐教授由该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讲解“情绪与二语习得”“Perezhivanie、社会文化理论和二语发展”等理论框架的内涵与建构,随后聚焦研究设计,呈现研究对象选取、数据收集与分析、伦理考量与结果讨论等各环节实施过程。徐教授总结认为,语言发展既非单纯依靠认知,也非仅由情感主导,而是认知和情感的辩证统一共同发挥作用。教师应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反应,帮助他们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从而实现语言能力的提高。

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 徐锦芬教授

 

  秦丽莉教授关注概念教学法,示范展示其团队近期完成的题为“解码EFL学习者在概念教学法中的英语情态动词内化过程:融合SCOBAs和Languaging”研究项目。秦教授以当前最受关注的三种中国本土化教学法切入,引出概念教学法的定义,明确其社会文化理论根基,对其中“concept”“everyday concept”和“scientific concept”等关键术语作出独到阐释;通过比较讲解这一教学法中分别由Gal’perin和Davydov提出的两种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模型,展示其在中国教学环境下的应用样例,深入剖析该类实证研究中的数据选取原则、挖掘方式和编码方案,为参班教师作出示范指导。

图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秦丽莉教授

 

  孟亚茹教授以“认知诊断视角下的听力动态评估调节模型构建”为题进行讲座,首先讲解“基于认知诊断的动态评估”这一概念的理论内涵。认知诊断融合了认知心理学与现代测量学,通过考察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认知过程实现对学习者能力的微观层面诊断;动态评估则是在传统测试中融入教学干预,考察学习者对帮助的响应,以期促进学习者的发展。随后,孟教授展示其团队最新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认知诊断评估得出的项目属性的英语(作为外语)听力中介模型,旨在确保微观层面的诊断效度,并以此指导后续的动态评估干预,实现诊断、教学、评估的统一,让评估真正发挥促进学习发展的桥梁作用。

图片

西安交通大学 孟亚茹教授

 

澄沙汰砾 萃作良方

  作为Modern Language Journal总主编,Marta Antón教授结合其多年审读经验,从论文写作要求、稿件评审标准等角度,向与会学者分享社会文化理论相关研究论文写作与投稿指南。Antón教授指出,研究者在投稿时需考量期刊定位与个人论文契合程度,选择恰当的期刊投稿;论文创新性和理论贡献是刊物衡量接收与否的核心评价标准,研究设计严谨、论据充分有力也至关重要;期刊编辑重视论文能否为外语教学实践带来启示,期待作者深入阐释研究对教学的意义,同时也会对非英语母语的作者写作给予理解和适当帮助。她总结到,原创性、相关性、严谨性、连贯性和实用性是论文完稿发表的关键。

图片

印第安纳大学 Marta Antón教授

 

  研修班特色环节“研究设计点评与交流”中,徐锦芬教授、秦丽莉教授和孟亚茹教授分别对学员提交的研修设计作细致批注和深入点评,并给出个性化建议与可行的修改意见。孟教授特别分享初踏研究之路时与徐教授通过会议交流结下的“学术情缘”,以此鼓励与会成员善于思考、勤于落笔、敢于提问,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闭幕式上,Marta Antón教授、徐锦芬教授和孟亚茹教授分别致辞,祝贺本次研修圆满成功,感谢参会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对主题内容的支持与肯定。秦丽莉教授作总结发言,感谢所有专家百忙之中拨冗参会,感谢外研社的大力支持与承办,并特别鸣谢James P. Lantolf、Marta Antón和Matthew E. Poehner三位专家多年来对中国社会文化理论研究的指导和帮助。秦教授希望通过此次研修班汇聚更多志同道合的学者,共同推动社会文化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并期待明年再次相聚。

  一天的研修非常紧张且充实,听得热血沸腾,仿佛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认可或共鸣一样。Lantolf教授提到社会文化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ideology教育方面的研究是值得探索的,为我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选项。秦教授介绍的C-BLI是社会文化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令人醍醐灌顶,精髓部分需要通过研究实践慢慢去体会,如何将该方法与高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相结合值得认真思考。张莲教授团队做的写作教学改革研究是社会文化理论在国内发展初期的研究热潮,成果显著,借鉴和推广价值极高。

——孙老师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Anton教授对发表规则和注意事项的总结清晰到位,我今年第一次带本科毕业论文,正好可以借鉴,更好地为学生解释,同时也可以将这些内容应用于自己的研究发表。非常感谢专家的分享!

——董老师 深圳技术大学

 

  今天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Professor Poehner关于动态评估的介绍深入浅出,我了解了动态评估的概念,现状和研究热点。讲座中介绍的ACTFL proficiency scale和OPI结构,使我对学生的口语学习和评价有了一些新想法。孟亚茹教授的讲座中对测试理论发展认知诊断的介绍非常清晰,让我对动态评估和社会文化理论中ZPD的关系有了一点新的认识。专家点评环节中,各位专家认真又细心,指出问题,给出非常好的建议,令人感怀。尤其是徐教授把一篇论文从引言到结论讲得非常清晰,过程中还不断解释论文写作的逻辑,对初学者非常友好。徐教授随后的讲座给了我很大启发,社会文化理论中情绪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情感与认知如何相互作用推动二语发展,是非常适合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的一个方向。感谢外研社,感谢各位不辞辛苦的教授们。

——李老师 北京城市学院

 

  两天的讲座感觉信息量太大,简直bombarded,这是今年参加过的所有workshop里质量最高的。都是社会文化理论的顶级专家,会议语言以英文为主,除了lecture还有很多同行的交流,尤其今天各位专家对学者提交的proposal逐一细致点评,这可能对在学术路上尤其是期刊发表方面迷茫中摸索前行的青年学者尤为宝贵。专家们极其谦逊的风格让我见识到了真正的学者大家风范。社会文化理论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新的理论,但是,跨学科研究绝对是未来的科研突破方向。我会继续深入跟进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努力将其与我的科研和教学结合。期望明年还可以参加这么高水平的研讨班。没有什么建议了,真的很好,收获满满。最后对秦丽莉教授道一声辛苦了,连着两天又做主持又做主旨演讲,还兼任了翻译,太不容易了!

——白老师 北京服装学院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