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产出导向法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录播)

2025.08.08 - 2025.12.31 线上

主讲专家:文秋芳张文娟邱琳孙曙光

价格:¥1480.0

 

我要报名1767196799000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为外语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作为中国外语教育创新理论体系,其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为帮助高校外语教师应对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更新其对POA理论体系的理解,探索AI赋能的POA教学与研究创新实践,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将于2025年8月6—7日北京举办AI在产出导向法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修班,并进行线上同步直播。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张文娟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邱琳副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学孙曙光副教授,剖析AI时代外语教育新课程模式,系统展示AI赋能下的POA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将AI技术融入POA课堂教学与学术研究,提升教师对POA的实操能力和数字素养,推进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高质量发展。
 
【研修特色】
  • 权威引领,汇聚领域前沿智慧成果

POA理论体系创建者携核心团队成员主讲,系统阐释POA理论体系与AI时代外语教育理念与方法,助力教师深化理论认知。

  • 理实结合,AI赋能POA教学实践

结合POA教学理念与前沿AI技术,展现AI赋能POA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深入交流POA教学经验,切实推动AI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 学用一体,小组活动共促教学提升

参班教师结合所观所学,与同行教师共同利用AI技术进行POA课堂设计,内化所学,推进实践应用,建设跨地域、跨院校的教师发展共同体。

 

【研修日程】

 

【研修安排】

1. 研修时间2025年8月6—7日

* 报名及在线缴费截止时间:2025年8月1日为保证研修效果,名额有限,额满即止!

2. 研修形式:

• 线下研修: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市大兴区创新路2号)

• 线上研修:腾讯会议(具体方式将于开班前5日内发送至报名预留邮箱)

3. 线下报到时间:8月5日10:00—22:00;8月6日07:30—08:10

4. 线下报到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一层大厅

5. 研修费用

• 线下研修:1880元/人(含专家授课、研修资料、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场地、培训日用餐等费用);交通及住宿费用自理,会务组将为所有参班教师预定住宿房间。

• 线上研修:1480元/人(含专家授课、研修资料、教学组织管理等费用)。

特别提醒:本期研修班内容涉及电脑操作,请参班教师自备笔记本电脑(建议为Windows系统且操作系统为64位)。

 

【报名及缴费】

1. 报名方式

请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https://heep.fltrp.com/teacher)注册、报名。

2. 缴费方式

1)支付宝/微信缴费:请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缴纳研修费用。

特别提示:如学校报销需要,可提前将公务卡绑定支付宝/微信,并选择公务卡支付。

2)现场缴费:现场仅接受POS机刷卡(含公务卡)缴费。

3)对公账户汇款

收款人账户名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收款人账号:620660000020100

开户行名称:民生银行(北京)万柳支行

行号:305100001598

汇款时请备注:姓名+院校+POA班研修费

* 汇款后请将汇款凭证拍清晰完整照片,发送至邮箱training@fltrp.com

 

【报名优惠】

1. 合报优惠:单人报名2期及以上研修班可享八五折,或单期研修班同一院校报名3人及以上可享八五折6人及以上可享八折优惠;优惠金额在最后一期扣减。

2. 证书优惠:一年内获得外研社高校外语教师骨干班“优秀学员”荣誉称号,可享五折优惠。

3. 学生优惠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可享线下1000元/人线上800元/人优惠。

* 以上优惠不叠加使用;请发送邮件或添加客服微信获取优惠缴费方式;报名后,请将优惠凭证照片/扫描件发至training@fltrp.com。

 

【其他事宜

1. 研修发票研修费电子发票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开具,发票项目*非学历教育服务*培训费研修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统一开具并发送至报名预留邮箱。请务必提前和学校财务确认报销要求,并于报名时准确填写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等信息。发票一经开具,无法修改

2. 研修证书凡报名并按时参加研修、完成研修活动及反思日志的学员,均可在研修结束后获得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签章的电子结业证书。

3. 邀请函

1)电子版邀请函将于开班前5日内发送至报名预留邮箱(附于开班通知邮件内)。

2)请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在本期研修班的“资源专区”下载。

 

联系咨询

  • 咨询邮箱:training@fltrp.com
  • 咨询电话:010-88819587/9033/9013
  • 咨询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 微信公众号:

*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文秋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包括二语习得、教师教育、语言政策、国家语言能力等。累计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24部、编著11部、语料库相关图书3部、教材9部。国内外发表论文222篇,提交咨询报告24篇,以及其他样式的成果若干。

张文娟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博士,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市级科技项目等,主持第八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教学成果两次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参与编写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地道英语写作》、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学英语》,任《商务学科英语》《学术思辨英语》副主编。在《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现代外语》和《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刊发表教育教学成果论文多篇。主要研究领域为二语习得、外语教学、教师发展。

邱琳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博士,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访问学者。在《现代外语》《中国外语》《外语界》《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外语与外语教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产出导向法促成活动设计》。获2014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23年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特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外语课堂教学、教师发展。

孙曙光

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对外联络部项目专家。在《现代外语》《中国外语》《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公开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20余部。自2020年起,作为促研团队核心成员之一,每月参与组织全国“产出导向法”教师发展云共同体(首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活动。
资源下载
文件上传: 点击上传

2025暑期研修 | 前沿技术助创新,学用一体促教研——记“AI在产出导向法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修班

凝心聚力,再启新程!外研社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以“跨越 超越 卓越”为主题,特设计育人素养、管理素养、教学素养、数字素养四大类别共7期课程,每期研修班聚焦一个前沿主题开展深度研讨,创建“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外语教师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拓宽育人视野,推动外语教育教学科研转型与创新,积极回应“强国建设,外语何为”的时代命题,探索“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世界课题,携手构建全球卓越的中国高等外语教育体系。

 

8月6—7日,“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六期——AI在产出导向法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修班在北京和线上同步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张文娟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邱琳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孙曙光副教授主讲,来自全国230余所院校的300余位参班教师在线上线下共同研习,探析AI时代外语教育新课程模式,系统学习AI赋能下的POA课堂教学实践,共同探索POA课堂教学与学术研究创新路径。

研修会场

 

权威引领,理实结合

文秋芳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教育:四要素新课程模式解析”为主题,概述了传统课程的三要素模式,接着将“人工智能”这一新要素引入传统课程模式,指出AI可作为“连接器与增强器”,通过多条途径强化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互动。文秋芳教授借助教学设计、学术论文选题与写作、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具体实例,展示了AI如何助力教师优化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资源,同时推动教材内容的多模态更新,从而提升教学的灵活性与效率。她强调,在运用AI的过程中,要关注意识形态问题和道德问题,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技术,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应用,以创新的精神共同探寻外语教育在AI时代的新前景。

文秋芳教授

 

张文娟副教授以“AI赋能POA教材使用”为题,在POA教材使用原则,即“产出目标决定说”和“教学输入材料服务说”的指导下,提出了“可迁移性”和“可理解性”两条教材评估标准,作为教材“选、改、增”的依据。张文娟副教授深入阐述了AI技术在POA教材使用中的潜力,并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版)》为例,展示了如何针对教材使用过程中的不同需求,利用AI实现教学焦点选取、音视频制作、微课设计等目标,从而实现教学素材的筛选、优化和增补,满足POA教学需求。

张文娟副教授

 

邱琳副教授以“AI赋能POA教学:驱动—促成—评价”为题,从传统POA课堂教学各环节的难点切入,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展示了在完整的教学流程中,如何充分发挥AI技术的优势:在驱动环节,根据学情背景借助AI生成新情境素材或调整原有情境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促成环节,利用AI拓展教学内容的维度,促进生成性互动能力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在评价环节,运用AI实现即时的个性化反馈。邱琳副教授强调,AI赋能POA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掌握有效的互动方法,设计合适的提示词,为教学提质增效。

邱琳副教授

 

孙曙光副教授以“AI赋能口译师生合作评价——以视译为例”为题,从什么是师生合作评价(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简称TSCA)出发,分析了其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演示AI如何赋能TSCA,将其升级为TAISCA。在分享过程中,孙曙光副教授基于“以评为学”“评即学”的理念,阐释了如何有效地借助AI课前确定评价焦点、课中促进讨论继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后助力个性化评改和追踪学情。孙曙光副教授强调,AI赋能的评价不是简单的教师评价的叠加,而是通过智能分析+师生协同的多元互动,促进学生口译技能和元认知能力发展。因此,技术应用应当服务于教学本质,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

孙曙光副教授

 

文秋芳教授还分享了“AI时代外语教育研究的选题框架和方法建议”,详细梳理了数智时代背景下的选题思考框架与流程。文秋芳教授指出,AI 时代的外语教育选题需要考虑国家政策、外语教学设计、外语教学实施和外语教与学主体四个维度,同时融入“研究者+AI”的人智协同体作用,并用具体的研究课题案例加以说明。她强调,研究方法必须与研究内容和目标相匹配,不能盲目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并结合示例详细介绍了混合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案例分析、设计研究、辩证研究等不同研究方法,帮助参班教师厘清不同研究方法的概念与作用。

 

以用促学,以学助用

为促进教学交流、内化研修所学,参班教师分组开展研讨与实践活动。各组结合专家讲授内容,积极思考、交流,基于POA理论的“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教案设计。华中师范大学朱崇光老师、山西大同大学徐菁老师、西安外事学院陈琳老师、内蒙古师范大学吕清桦老师、南华大学瞿亚妮老师、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洪洁老师、西南林业大学万成宾老师、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陈宁红老师分别代表小组进行了精彩的汇报展示。主讲专家从AI工具使用、教学设计逻辑、教学文本生成、学生产出评价等维度给予了针对性点评和指导性建议,帮助参班教师更好地运用AI技术赋能POA课堂教学,提升其对POA的实操能力和数字素养。

小组汇报代表

 

研修班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毕争主持。

外研社高等教育出版分社 毕争

 

为期两天的研修活动圆满落幕。参班教师与主讲专家及同行就AI时代的外语教育变革、AI赋能POA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AI技术在POA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在思维碰撞中深化了认知、凝聚了共识。期待参班教师能够将此次研修中的所学所获融入到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数字素养,造就面向未来、服务国家的卓越之才,切实回答好“自强卓越,外语何为”这一时代之问!

参加本次研修班,让我对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有了新的领悟。产出导向法强调学以致用,而AI技术的融入让这种理念的实践有了更灵活的载体。过去设计教学时,常常需要反复琢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输出,而我们可以通过借助AI工具,调整提示词来创设多样的语言运用情境,让学生在更贴近真实的交流场景中练习表达。在研究层面,AI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通过尝试不同的提示设计,观察学生在相应引导下的输出表现,能更细致地把握教学策略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联,让对教学规律的探索多了一份具象的参照。这次培训让我明白,AI的价值在于通过巧妙的提示设计,为产出导向法的实践打开更多通道。未来我会继续探索如何用恰当的引导方式,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让英语学习真正实现“学用相长”。

——姚老师 中国民航大学

 

今天的研修课程带来了一场关于“AI+教育”的深度洗礼,尤其是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四要素新课程模式”,让我第一次以系统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教学的结构与边界。AI作为第四要素,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能真正嵌入“教—学—材”之间的互动回路。张文娟老师对POA教学材料的讲解也让我意识到,好的教材不仅是内容资源,更是任务驱动的策划者和生成者。邱琳老师提出“驱动—促成—评价”的整合设计模型,强化了教学全过程的目标一致性。而孙曙光老师展示的AI协同评价机制,更让我意识到AI技术在口译类课程中的介入,甚至可能颠覆传统“教师单评”的教学逻辑。整体来看,这一整天是一次“理念升维”与“教学实操”的深度交织,令人振奋。

——王老师 上海杉达学院

 

这次暑期研修,对我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充电”。它让我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了高校外语教学在智能时代的未来方向,很多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而坚定。最核心的收获是看清了AI技术并非外语教学的威胁,而是转型的契机。未来的课堂绝不会是千篇一律的老样子。借助AI技术的数据洞察和分析能力,我们真的有可能实现“一人一策”的深度个性化教学。这让我感到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专家们的分享彻底打消了我曾有过的疑虑,外语学科不会被AI取代。相反,我们迎来了一个借技术之力实现“升维”的宝贵机会。这意味着,我们教师的角色和教学重心必须转变。不能再仅仅满足于语言技能的传授,更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数智素养。这三者必须融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朱老师 南通大学

 

文秋芳教授关于研究选题的讲座如一场学术甘霖,让我对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强调,研究方法必须与研究内容和目标相匹配,不能非盲目追求形式的新颖性。这一观点让我反思自己过去的研究设计——是否曾陷入方法的迷雾而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尤其是“不提倡纯量化研究”的提醒,让我意识到教育研究需要兼顾数据与人文关怀的平衡。而“设计研究”的启发最为深刻,未来我将尝试用该研究方法与计算机专业教师实现跨学科合作,探索技术与语言学习的有机融合。下午的小组汇报如百花绽放,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展现了同行们的智慧与创新精神,每一个汇报都拓展了我的视野。专家点评环节更是点睛之笔,孙曙光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汇报中的疏漏,并解答了我长期以来关于口语测评技术应用困惑。此次培训不仅是知识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滋养。感谢外研社搭建的平台让我得以与学界前沿对话,更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收获满满!

——陈老师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本次研修班紧扣“AI赋能POA”这一主题,为我打开了教学与科研的新视角。文秋芳教授等专家指出,AI技术可拓展POA教学和研究的维度,给我的教学与科研带来了新的灵感。小组汇报环节实战性很强,各小组展示了AI工具在解决POA教学中“驱动—促成—评价”各环节的有效方式。专家在点评时强调,AI赋能并非AI技术并非替代教师,而是优化促成手段。例如,可通过ChatGPT生成个性化输入材料,辅助教师聚焦高阶思维引导。这些案例让我意识到,提升“AI-POA融合能力”需兼具技术敏感性与教学主体意识,这也正是教师数字素养的核心。

——平老师 晋中信息学院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