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在高校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025.08.10 - 2025.08.11 北京市

主讲专家:武尊民罗少茜林敦来李航张佳一苏友高淼

价格:¥1880.0

 

我要报名1754927999000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评价理念的更新和落地,是教育评价发挥正面导向作用的保障。倡导“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理念,对于促进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助力广大高校外语教师深入理解教育评价的重要概念,促进“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落实落地,全面提升高校外语教师评价素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将于202581011北京举办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在高校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修班。研修班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武尊民教授罗少茜教授林敦来教授等七位专家,以“上好每一堂课”为目标,多角度呈现高校英语教学中评价实现促学功能的方法和案例。研修班聚焦课堂教学与评价,展现多维的学术英语评价实例,关注AI等新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运用工作坊的形式,与老师们共同研习口语评价任务设计、档案袋的设计和使用以及考查目标的撰写,帮助教师探索和掌握课堂评价新思路,提升评价素养。

 

【研修特色】

  • 抓牢根本,评教融合

基于评价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强调评价的“促学”“促教”功能。

  • 面向课堂,理实结合

聚焦课堂评价,理论引领,实战演练,在真实任务训练中落实促学评价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 数智融合,思路创新

以案例方式,全面展现AI等新技术、多模态等测评形式在课堂评价中的应用。

  • 多类课程,全面参考

  涵盖高校英语读写、口语、学术英语等多种课程,提供多层次教学设计思路和评价设计方法。

 

【研修日程】

 【研修安排】

1. 研修时间:20258月10—11

* 报名及在线缴费截止时间:2025年8月5。为保证研修效果,名额有限,额满即止!

2. 研修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市大兴区创新路2号)

3. 报到时间:8月9日10:00—22:00;8月10日07:30—08:10

4. 报到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一层大厅

5. 研修费用

1) 1880元/人(含专家授课、研修资料、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场地、培训日用餐等费用)。

2) 交通及住宿费用自理。研修班会务组将为所有参班教师预定住宿房间。

 

【报名及缴费

1. 报名方式请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https://heep.fltrp.com/teacher)注册、报名

2. 缴费方式

1) 支付宝/微信缴费:请登录 “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缴纳研修费用。

特别提示:如学校报销需要,可提前将公务卡绑定支付宝/微信,并选择公务卡支付。

2) 现场缴费:现场可接受POS机刷卡(含公务卡)缴费。

3) 对公账户汇款

收款人账户名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收款人账号:620660000020100

开户行名称:民生银行(北京)万柳支行

行号:305100001598

汇款时请备注:姓名+院校+教学评价研修费

* 汇款后请将汇款凭证拍清晰完整照片发送至邮箱training@fltrp.com

 

【报名优惠

1. 合报优惠:单人报名2期及以上研修班可享八五折,或单期研修班同一院校报名3人及以上可享八五折6人及以上可享八折优惠;优惠金额在最后一期扣减。

2. 证书优惠:一年内获得外研社高校外语教师骨干“优秀学员”誉称号,可享五折优惠。

3. 学生优惠: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研究生1000元/人优惠

以上优惠不叠加使用。请发送邮件或添加客服微信获取优惠缴费方式;报名后,请将优惠凭证照片/扫描件发邮箱training@fltrp.com。

 

【其他事宜

1. 研修发票研修费电子发票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开具,发票项目*非学历教育服务*培训费研修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统一开具并发送至报名预留邮箱。请务必提前和学校财务确认报销要求,并于报名时准确填写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等信息。发票一经开具,无法修改

2. 研修证书凡报名并按时参加研修、完成研修活动及反思日志的学员,均可在研修结束后获得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签章的电子结业证书。

3. 邀请函

1) 电子版邀请函将于开班前5日内发送至报名预留邮箱(附于开班通知邮件内)。

2) 请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在本期研修班的“资源专区”下载。

 

联系咨询

  • 咨询邮箱:training@fltrp.com
  • 咨询电话:010-88819587/9033/9013
  • 咨询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 微信公众号:

*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武尊民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中国基础教育外语测评研究基金专家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英语测试与评价、课程发展与建设及外语教师教育。曾长期参与基础教育英语学业质量测评,担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等教育部机构课题的主持人。

罗少茜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二语习得、任务型语言教学、语言测试与评价、外语教师教育。

林敦来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音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基础教育外语测评研究基金专家委员。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代表专著有《中国中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参考框架》等,主编教材多部。曾获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彭年杰出青年教师”等称号。

李航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主持1项北京“十四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项目多项,主持的北京师范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曾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主编《英语通识阅读教程 心理篇》,参与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在《外语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连续三年获评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新生导师”。

张佳一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杜伦大学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研究工作。主持各级、各类教学科研课题5项。主编研究生英语听力、口语教材两部。作为第一作者在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System、《外语电化教学》等SSCI及CSSCI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曾获评北京师范大学“最受研究生欢迎的十佳教师”。

苏友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并在国内外旗舰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高淼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应用语言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测试与评价。参与教育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制工作。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外研社“优诊学”在线诊断测评体系的研发工作。近年来主编英语听说教材2部,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北京高校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类)二等奖。
资源下载
文件上传: 点击上传

2025暑期研修 | 以评促教提实效,深耕课堂育英才 ——记“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在高校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修班”

凝心聚力,再启新程!外研社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以“跨越 超越 卓越”为主题,特设计育人素养、管理素养、教学素养、数字素养四大类别共7期课程,每期研修班聚焦一个前沿主题开展深度研讨,创建“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外语教师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拓宽育人视野,推动外语教育教学科研转型与创新,积极回应“强国建设,外语何为”的时代命题,探索“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世界课题,携手构建全球卓越的中国高等外语教育体系。

 

研修会场

 

8月10—11日,“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七期——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在高校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武尊民教授、罗少茜教授、林敦来教授、李航副教授、高淼副教授、张佳一副教授和苏友副教授七位专家主讲,聚焦课堂教学与评价,与来自全国180余所院校的220多位参班教师,共研学习导向评价的关键概念和原则,探索评价促学促教的有效路径。

 

明晰原则和概念,

前沿理念引领教学质效提升

研修伊始,武尊民教授带来“怎样教好一门高校英语课”专题讲座。武老师的讲座以“上好一门课”为主题,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深入探讨了如何设定符合育人目标的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契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分享课堂管理与有效互动的策略,并重点阐述了教学评价和反馈在促进学习与支持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旨在推动外语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武尊民教授

 

林敦来教授带来“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与教师评价素养发展”和“学术英语课程中的多模态数字测评”两场专题讲座。第一场讲座中,林老师介绍了语言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的现状,讨论了语言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的路径,对“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所需的评价素养的特异性做了详细的说明,并从五个方面讨论了“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中评价素养发展的关键方面。第二场讲座中,林老师界定了什么是多模态和多模态测评及其背后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多模态数字测评任务类型和评分标准的开发,并以北师大博士生英语课程中的电子海报设计为例,阐释了多模态数字测评在学术英语课程中的实践。

 

林敦来教授

 

根植创新和实践,

多元评价体系推动特色课程发展

李航副教授聚焦CLIL学术英语课程评价,以《幸福心理学入门》为例,解析课程设计背景,呈现其评估体系设置,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深入探讨如何基于该课程实现内容与语言相融合的评价模式,为老师们提供CLIL课程评价的实践思路与参考。

 

李航副教授

 

张佳一副教授以《研究用途英语》课程为例,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分享了如何基于循证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并构建课程评价体系,启发老师们以研促教,融合多元的评价手段,综合评估教学效果。

 

张佳一副教授

 

苏友副教授聚焦智能时代的外语协作互动学习,结合教学创新任务设计,介绍问卷、情境模拟、社会网络分析和社会认知网络分析等评价方法,并展示相关实证研究案例,为外语教育研究者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视角与工具。

 

苏友副教授

 

讲授方法和路径,

真实任务操练促进评价能力增长

高淼副教授在工作坊1中聚焦“技术赋能的口语课堂评价任务设计”,探讨了如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合AI技术,构建教学与评价一致的课堂口语评价任务,并通过理论解析、案例分享和分组实操,帮助参班教师学会如何设计可落地的口语评价任务,提升口语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与创新性。

 

高淼副教授

 

罗少茜教授在工作坊2中聚焦“学习档案袋在读写课中的应用”,系统阐述了学习档案袋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方法,以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员不断思考,通过鲜活的实例展示了读写档案袋的操作路径,助力教学实现“以评价促进真实学习”的目标。

 

罗少茜教授

 

高淼副教授在工作坊3中聚焦“AI赋能高校英语教学中考查目标的撰写”,通过深入解读目标描述语撰写原则,帮助教师制定可观察、可测量的教学与评价目标,并通过举例展示如何使用AI工具来优化目标,帮助教师提升目标撰写能力和把握教—学—评一致性的能力。

 

高淼副教授

研修班由外研社研发中心屈凌云和宋杰青主持。

外研社研发中心 屈凌云

外研社研发中心 宋杰青

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评价理念的更新与落地,是保障教育评价发挥正向引领作用的关键。为期两天的研修内容丰富、环节紧凑,在7位主讲专家的引领下,参班教师围绕“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进行了深度学习。教师们专注研习、积极反思、勤于操练,并就讲座核心要义与评价实践操作同专家深入交流,碰撞思维,精进评价素养。期待教师们将研修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在教学设计中灵活运用促学评价,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为深化评价改革激扬活力。

感谢外研社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每次都有惊喜和颇丰的收获,一天的课程学习下来,收获满满。首先有了对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这一理论上的学习,但其中内容很多,需要自己潜心读一些文献,才能让这些理论在日后的教学中有所应用与存留。其次,有幸听取了武教授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干货满满的分享。宏观层面有结合教育目标、国家政策等的讲授;微观层面有很多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技巧、妙招与艺术。从武教授的分享中有看到了治学严谨、教学评一致的设计与课程迭代。想来武教授的一学期课程下来,学生一定成就感极强(比如Muse小组等)。在分层反馈机制(如语法问题的处理)中又能看到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好想有机会能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看到这一教学理念的实践。
--方老师 天津医科大学
 
听了今天的讲座之后,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新理论、新实践和新概念,这些对我的教学和研究都提供了很多新的启发,让我能更加注重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的成长而进行教学设计,尤其是进行教学评估。同时,专家的讲座也让我在课程开发和评价方法的实施上得到了很多启发。评价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也是为了自己的成长。
--周老师 渤海大学
 
学习和了解到一些学术前沿的核心词汇及观点,这作为教师培训的核心素养,是提高一线教师教学水平的基石。其中,印象颇为深刻的是LOL中提到的关键词“Change”,即推动学生改变,我们在一个动态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变化已是常量,但如何利用自己的变化推动学生的变化,需要我们教师强大而稳定的内驱力。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
--赵老师 安徽中医药大学
 
外研社的精心安排让研修老师非常满意,我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天的学习让我对外语课程培养目标,具体实施,评价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对课程前期、课堂授课、课后评价等方面有了更为具体的思考和规划。对课程研究的相关理论、学术探讨认识更为具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需要从各个细节进行把控,从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设计者和评价者,对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老师 四川旅游学院
 
I'd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the hardworking organizers, to provide us this precious opportunity to see more, learn more, enjoy more. From the excellent speakers, we got this window to know the latest teaching theories or principles for English teaching pedagogy. What's more, the speakers put all those principles or theories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to let them be down-to-teaching instead of being in-the-air. Therefore, when we go back to our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we can easily put what we have already learned from these speeches into our own classes to influence more people, to let them sparkle everywhere, not just in the big cities but also in some remote areas.
--李老师 四川民族学院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