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T启思外语教育,中外论道共创学术新局——记“社会文化理论视域下的GenAI赋能二语课堂前沿探索与实践”研修班
2025/10/31
10月25—26日,“社会文化理论视域下的GenAI赋能二语课堂前沿探索与实践”研修班成功举办。研修班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印第安纳大学Marta Antón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杨鲁新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秦丽莉教授主讲,来自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余位参班教师共研共进。

Marta Antón教授

杨鲁新教授

秦丽莉教授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肖宪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文化理论与外语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秦丽莉和外研社高英分社教师培训高级经理任丹妮致开幕辞。
肖宪平书记对与会专家和参班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勉励教师做“理论的践行者、技术的善用者、未来的贡献者”,在交流中激发灵感,在协作中汇聚智慧,希望研修班能推动构建“技术—理论—实践”三维联动的教学新生态,助力谱写外语教育的新篇章;秦丽莉教授回顾了“社会文化理论”系列研修班从“论道云端杏坛”到“AI赋能课堂”的创新历程,强调本次研修班接力学术、传承信念,聚焦社会文化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开拓数智时代二语教学与研究的新思路;任丹妮代表外研社感谢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精心组织、主讲专家的拨冗指导和参班教师的积极参与,外研社始终密切关注外语教育前沿、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持续为教师搭建追踪前沿动态、促进交流研讨、创新教研发展的平台,积极推动中国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

肖宪平书记

任丹妮经理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修伟主持开幕式。

修伟副院长
探本穷源 明体达用

杨鲁新教授以“What is learning?”为引,深入剖析学习的社会性本质,进而阐释社会文化理论框架并追溯其思想根源。为帮助教师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与把握,杨教授详细讲解了“活动理论”“中介与调节学习”“最近发展区”“私语与内化语言”等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并结合经典案例,具象化理论内涵,同时展望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为教师的教学创新与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启示。
秦丽莉教授通过对比社会文化理论与传统主流二语习得理论在哲学思想、核心要义及研究范式上的本质差异,点明其“个体认知” 到 “社会中的心智” 的范式转向,并进一步阐释了社会文化理论“调节”“内化”“最近发展区”“调节式帮助”四大核心基石及其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她结合国内外研究关键词图谱与典型案例,绘制前沿研究景观,呈现GenAI赋能视域下社会文化理论领域新探索,开拓学术研究新视角。
技术赋能 教研互济

为进一步助力教师开展外语教学研究,杨教授深入阐释了研究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比介绍了外语教学研究的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系统介绍了质性研究的定义、特点、适用场景、研究问题、研修对象、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详细展示了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质性研究的实施过程、数据解读方法及注意事项。杨教授鼓励教师运用社会文化理论深挖外语教学的本质规律,切实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Q方法是一套研究人类主体性的科学方法论,具有减少研究者偏误、提高数据可靠性、关注“发现”等优势,特别适合探索性研究。秦教授系统介绍了Q方法的定义、目的、用途与主要实施步骤,并结合研究案例,详细讲解了借助数据统计软件KADE进行从载入数据、计算相关性、因子提取、因子旋转、因子负荷到结果输出的操作流程和数据解读方法,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全新思路与实践参考。
博观寰宇 琢文砺质

Marta Antón教授从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主编视角出发,重点阐释了期刊筛选与评估机制,为研究者提供精准选刊指导。她认为,中国学者在社会文化理论领域的贡献突出,教师可进一步通过客座编辑特刊提升论文录用率与研究曝光度。她分享了期刊投审稿流程以及编辑视角下的审稿标准、常见拒稿原因和改进策略,强调“原创性、相关性、严谨性、连贯性、实用性”是学术发表的核心标准,为教师的研究工作与国际学术发表提供行动指南。
智汇研讨 良策点睛

为内化研修所学,参班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在广州华商学院杨舒涵老师、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任莉枫老师、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孙秀银老师、广州南方学院杨洁老师、陕西科技大学马悦老师等组长教师的带领下,结合专家讲授内容,围绕研究任务进行深入讨论。广州华商学院周薇老师、广州华立学院李兰蒙老师、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孙秀银老师、广州南方学院杨洁老师、内蒙古包头市第九十七中学温承志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对研讨成果进行汇报,展示了各小组的智慧结晶。杨教授和秦教授给予了针对性地点评,为完善研究设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小组汇报代表
本次研修班通过专题讲座、小组研讨、互动交流等形式,为参班教师搭建了高质量的学习交流平台,助力教师进一步夯实社会文化理论基础、拓展国际视野、创新教育研究实践。期待各位老师将所学所获融入未来的教学与研究,共同推动社会文化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
本次研修主题前沿、内容丰富,兼具实用性与启发性。报名仍在开放中,现在报名加入可享受一个月回放,欢迎更多老师报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