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英语教学:文明互鉴、全球胜任 ——2025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5/10/22
大会现场合影
10月17日至19日,“2025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在西南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CELEA)主办,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中小学外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应用语言学(英文)》《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外国语文》《国际论坛》《跨文化研究论丛》《二语写作》《语言、翻译与认知》和重庆博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大会围绕“新时代英语教学:文明互鉴、全球胜任”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共设5场主旨发言、1场主编论坛、17场专题研讨和15场分组发言。国内外近300位外语教育界专家学者、大中小学教师、硕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会,近3.2万人次线上观看。
主旨发言专家、学会常务理事会成员与西南大学领导合影
开幕式:
共话新时代英语教学,谱写文明互鉴新篇章
开幕式上,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武好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肖开容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常小玲分别致辞。
武好明副书记对全体与会者的到来表示热忱欢迎和诚挚感谢。武书记简要介绍西南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深厚历史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和雄厚的综合实力,强调学校对外国语学院发展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高度重视,介绍了外国语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学术科研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专家学者致以衷心感谢。武书记指出,在新时代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本次大会汇聚外语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大会议题开展深入交流,必将为我国外语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
武好明副书记
孙有中会长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向组委会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的关键之年。孙会长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构建中国外语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思路: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引领;二是以中国外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为导向;三是以融通中外为路径;四是以数字赋能为动力。他表示,学会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促进应用语言学全球合作与创新。
孙有中教授
肖开容院长向莅临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沿革、人文底蕴、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学术影响,并强调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外语教育研究和外语教师培养,指出承办本次大会是学院继往开来、推动外语教育创新发展的良好契机。肖院长指出,本次大会的主题深刻体现了中国外语教育在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和全球胜任力人才中的时代使命,相信各位专家学者的深入研讨将为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提供真知灼见。
肖开容教授
常小玲副总编辑表示,大会内容紧扣主题,以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为目标,推动课程、教材、师资等核心教学要素的改革创新,体现了学会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教学创新、促进学术交流中的使命担当。她从教材建设、数智赋能、教师发展及学术出版等方面,介绍了外研社为推动高校外语教育改革发展所做的探索和努力,期待与各位专家学者携手推动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以文明互鉴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常小玲副总编辑
开幕式由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严怡主持。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严怡书记
主旨报告:
探讨外语教育前沿,启迪文明互鉴新思考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Peter I. De Costa教授作了题为“Addressing Equity Issues in Multiliteracies and GenAI: Possibilities for the Global South”的报告。De Costa教授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背景下,批判性数字素养是师生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并结合两项研究,深入探讨了情感、身份认同、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他提醒关注GenAI可能带来的刻板印象等伦理风险及其可能加剧全球北方与全球南方之间的鸿沟。最后,他从基于特定平台的素养与身份认同、口音偏见、批判性数字素养课程设计等四个方面展望未来研究议题,并呼吁教师协力开展研究,共同推动教育公平。
Peter I. De Costa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作了题为“核心素养下中小学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的报告。程教授强调,基础英语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而且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梳理文献,他指出,中国英语课程历来具有育人传统。基于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分析,他阐述了英语课程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与实施等实现育人目标,并结合教材与活动案例,探讨如何在英语课程中融入道德品质、责任担当教育等。最后,他呼吁高校与中小学加强合作,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核心素养教学能力的英语教师。
程晓堂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尹韵公教授作了题为“我国的国际传播力正处于上升期”的报告。尹教授从历史发展和国际政治角度,梳理了我国国际传播力的由来与变迁。基于新闻传播学理论,他深入分析了多个国际传播实践案例的传播路径和手段,强调应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尹教授指出,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要深入了解世界其他文明的历史与文化,讲好中国眼中的世界故事,为外语学科的国际传播研究与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参考。
尹韵公教授
四川外国语大学董洪川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办更好的外语教育”。董教授回顾了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外语教育始终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在推进高水平开放、国际传播建设、国家语言战略等方面具有重要使命与战略意义。他从人才培养理念创新、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技术赋能教学创新等五个维度,系统探讨了外语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最后,董教授强调关键语种建设和重点区域研究、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提醒警惕外语教育变革中的误区,以推进外语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
董洪川教授
西南大学文旭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中国英语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报告。文教授从人工智能时代英语教学理念创新的指导原则、核心理念创新方向、实施路径三个维度展开讨论。他指出,新时代英语教育应立足教育强国战略,坚持时代性、系统性与协同性等指导原则,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采用人机协同的新型教学模式,落实开放共享与终身学习理念。文教授从智慧课堂建设、智能语料资源建设、师资培训与教师转型、教育公平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智能化教育的实施路径,主张构建“智能驱动、人文引领、开放共享”的英语教育体系。
文旭教授
主旨报告分别由西南大学肖开容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欣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李雪教授主持。
王欣教授
|
|
罗良功教授 |
李雪教授 |
专题研讨、主编论坛、分组发言:
聚焦外语教学真问题,共享研究与实践成果
在17场专题研讨中,82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生成式AI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AI时代的英语专业文学教育”“‘四新’背景下的大学外语改革与实践”“教育强国背景下英语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解当代中国 演讲教程》课程建设探索”“基于《理解当代中国》教材使用的外语教学创新实践”“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建设与全球胜任力培养”“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外语教育共同体建设”“英语类专业课程中的中国立场与传播方法”“语言教材研究新动态:跨文化视角与技术赋能”“赋权增能教育理路视域下大中小学协同开展英语戏剧教学的人才培养实践”“内容语言融合(CLI)外语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AI赋能与二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理工院校学术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外语阅读测试的价值导向质量标准研究”“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初中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研究”等主题深入交流。17场专题研讨聚焦外语教育前沿议题和实践中的真问题,多角度呈现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研讨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听众与各位发言人积极互动,围绕教学应用、研究方法等问题研讨切磋,启迪思想,为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
|
|
|
|
|
专题研讨
在主编论坛环节,Peter I. De Costa教授、王俊菊教授、李小青教授、肖开容教授、徐浩教授、廖鸿婧副教授,围绕“外语类期刊论文选题趋势与建议”展开研讨。他们首先详细介绍了TESOL Quarterly、《二语写作》《外国语文》《英语研究》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语言、翻译与认知》《外语教育研究前沿》《跨文化研究论丛》等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重点栏目、选题与投稿建议等,随后和与会教师探讨了研究者与外语类期刊如何在研究选题创新、写作质量提升等方面协同发展,并就专栏策划、论文项目标注规范、拒稿意见处理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主编论坛由《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副主编徐浩教授主持。
主编论坛
在15场分组发言环节中,全国各高校及中小学的专家学者围绕“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新文科视野下的英语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数智技术赋能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创新”“教师发展与专业能力提升”等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与会代表分享了教学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学科专业建设、数智技术赋能、教学理念与模式、教师发展等多维度探讨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路径,发言内容丰富、视角多元,为推进新时代英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参考。
|
|
|
|
|
|
分组发言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树森教授主持,学会常务理事文旭教授作总结发言。文教授指出本次会议高度契合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外语教育界的前瞻视野与责任担当,从主旨报告、专题研讨到主编论坛和分组发言,均展现了中国外语教育界的时代担当与创新活力。文教授强调,本次研讨会充分体现了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全球、理论与实践三方面的融合,呼吁大家共同为中国英语教育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高洋教授代表第24届亚洲英语教师协会大会暨第11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AisTEFL2026)承办单位发言,诚邀外语教育界同仁明年相聚西安,继续探讨英语教学的全球挑战与新机遇,推动我国外语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促进亚洲外语人才培养和文明交流互鉴。
|
|
刘树森教授 |
高洋教授 |
2025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圆满落幕。自成立以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始终秉持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与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宗旨,为我国英语教师搭建学术交流和成果互鉴的专业平台,持续为我国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活力。展望未来,学会将继续开拓创新,在共建、共研、共享、共生中凝聚合力,携手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实战型国际化人才,构建中国外语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融通中外中提升我国外语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人类文明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