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上线 | 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共育卓越创新人才——大学英语后续及研究生课程教材使用系列公益讲座收官
2025/09/24
2025年9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共育卓越创新人才——大学英语后续及研究生课程教材使用系列公益讲座举办。系列讲座共4期,分别基于《“一带一路”国家跨文化商务交际教程(第二版)》《大学英语文化翻译教程(第二版)》《新标准大学英语文化中国》《漫读中华(第二版)》《卓越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展开。讲座期间,主讲专家解读教材编写理念,分享院校教学实践,示范单元教学设计,来自全国各地多所高校的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实时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大学英语后续及研究生课程培育国际化拔尖外语人才的创新路径。
第一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秦丽莉教授从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切入,结合政策背景解读了第二版教材的编写理念与特色;并依托广外教学实践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通过AI驱动的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化差异,助力学生有效掌握跨文化沟通策略,提升国际商务交际实效。
秦丽莉教授
第二期
暨南大学陈毅平教授从文化翻译的概念及其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重要性出发,分享了《大学英语文化翻译教程》的建设历程及第二版教材的修订思路。他从教学理念、原则、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详细展示了基于该教材建设《文化翻译入门》课程并获评省级一流课程的实践经验,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分享了将慕课等资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
陈毅平教授
第三期
内蒙古民族大学张黎艳老师分享了基于《新标准大学英语文化中国》的特色教学实践。她表示,系列教材的编写理念及特色符合课程育人需求,并以B3U2“A brave journey”为例,生动呈现了基于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AI版的教学设计思路与实施过程,展示了“以英语传文化、以教材促能力”的课堂教学实践,为全国使用教师提供了有益借鉴。
张黎艳老师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刘军副教授基于《漫读中华(第二版)》系列教材,分享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国际传播能力的创新路径。首先要通过搭建认知图谱、漫读文化故事、解码文化意义、构建文化元认知四个路径,培育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再进一步从培养文化意识、训练转译技能、提升叙事能力、赋能文创行动等方面,着重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刘军副教授
第四期
青岛科技大学孟婧教授从使用院校角度出发,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办学特色,深入探讨了理工类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学科与学术融合的实践路径。在教学示范环节,她以《综合教程(理工篇)》B1U1为例详细阐释了如何将真实学科语料与学术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并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及跨学科思维能力,为培养创新型卓越人才作出示范。
孟婧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沈忆文副教授结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求,立足校情学情,明确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的教学目标,并强调应重点关注学生语篇能力与语用能力的提升。沈老师首先介绍了教材在数智技术融合方面的特色,随后以B1U6为例,围绕单元核心议题和产出任务,展示了如何通过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培养来助力跨文化的双向沟通,帮助学生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沈忆文副教授
系列讲座共吸引万余名全国高校外语教师参与。主讲专家与一线教师相聚云端,深入交流探讨,不仅为有效使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及研究生英语教材提供了详实参考,更为高质量外语人才培养、国际传播体系构建注入新的活力。
讲座回放
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视频号,点击“直播回放”板块即可查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