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期研修 | 以评促教提实效,深耕课堂育英才 ——记“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在高校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修班”
2025/08/14
凝心聚力,再启新程!外研社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以“跨越 超越 卓越”为主题,特设计育人素养、管理素养、教学素养、数字素养四大类别共7期课程,每期研修班聚焦一个前沿主题开展深度研讨,创建“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外语教师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拓宽育人视野,推动外语教育教学科研转型与创新,积极回应“强国建设,外语何为”的时代命题,探索“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世界课题,携手构建全球卓越的中国高等外语教育体系。
研修会场
8月10—11日,“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七期——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在高校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武尊民教授、罗少茜教授、林敦来教授、李航副教授、高淼副教授、张佳一副教授和苏友副教授七位专家主讲,聚焦课堂教学与评价,与来自全国180余所院校的220多位参班教师,共研学习导向评价的关键概念和原则,探索评价促学促教的有效路径。
✦
明晰原则和概念,
前沿理念引领教学质效提升
✦
研修伊始,武尊民教授带来“怎样教好一门高校英语课”专题讲座。武老师的讲座以“上好一门课”为主题,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深入探讨了如何设定符合育人目标的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契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分享课堂管理与有效互动的策略,并重点阐述了教学评价和反馈在促进学习与支持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旨在推动外语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武尊民教授
林敦来教授带来“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与教师评价素养发展”和“学术英语课程中的多模态数字测评”两场专题讲座。第一场讲座中,林老师介绍了语言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的现状,讨论了语言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的路径,对“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所需的评价素养的特异性做了详细的说明,并从五个方面讨论了“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中评价素养发展的关键方面。第二场讲座中,林老师界定了什么是多模态和多模态测评及其背后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多模态数字测评任务类型和评分标准的开发,并以北师大博士生英语课程中的电子海报设计为例,阐释了多模态数字测评在学术英语课程中的实践。
林敦来教授
✦
根植创新和实践,
多元评价体系推动特色课程发展
✦
李航副教授聚焦CLIL学术英语课程评价,以《幸福心理学入门》为例,解析课程设计背景,呈现其评估体系设置,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深入探讨如何基于该课程实现内容与语言相融合的评价模式,为老师们提供CLIL课程评价的实践思路与参考。
李航副教授
张佳一副教授以《研究用途英语》课程为例,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分享了如何基于循证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并构建课程评价体系,启发老师们以研促教,融合多元的评价手段,综合评估教学效果。
张佳一副教授
苏友副教授聚焦智能时代的外语协作互动学习,结合教学创新任务设计,介绍问卷、情境模拟、社会网络分析和社会认知网络分析等评价方法,并展示相关实证研究案例,为外语教育研究者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视角与工具。
苏友副教授
✦
讲授方法和路径,
真实任务操练促进评价能力增长
✦
高淼副教授在工作坊1中聚焦“技术赋能的口语课堂评价任务设计”,探讨了如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合AI技术,构建教学与评价一致的课堂口语评价任务,并通过理论解析、案例分享和分组实操,帮助参班教师学会如何设计可落地的口语评价任务,提升口语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与创新性。
高淼副教授
罗少茜教授在工作坊2中聚焦“学习档案袋在读写课中的应用”,系统阐述了学习档案袋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方法,以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员不断思考,通过鲜活的实例展示了读写档案袋的操作路径,助力教学实现“以评价促进真实学习”的目标。
罗少茜教授
高淼副教授在工作坊3中聚焦“AI赋能高校英语教学中考查目标的撰写”,通过深入解读目标描述语撰写原则,帮助教师制定可观察、可测量的教学与评价目标,并通过举例展示如何使用AI工具来优化目标,帮助教师提升目标撰写能力和把握教—学—评一致性的能力。
高淼副教授
研修班由外研社研发中心屈凌云和宋杰青主持。
外研社研发中心 屈凌云
外研社研发中心 宋杰青
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评价理念的更新与落地,是保障教育评价发挥正向引领作用的关键。为期两天的研修内容丰富、环节紧凑,在7位主讲专家的引领下,参班教师围绕“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进行了深度学习。教师们专注研习、积极反思、勤于操练,并就讲座核心要义与评价实践操作同专家深入交流,碰撞思维,精进评价素养。期待教师们将研修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在教学设计中灵活运用促学评价,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为深化评价改革激扬活力。、
■ 反思日志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