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期研修 | 人机协同,构建教研新生态——记“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修班
2025/07/31
凝心聚力,再启新程!外研社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以“跨越 超越 卓越”为主题,特设计育人素养、管理素养、教学素养、数字素养四大类别共7期课程,每期研修班聚焦一个前沿主题开展深度研讨,创建“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外语教师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拓宽育人视野,推动外语教育教学科研转型与创新,积极回应“强国建设,外语何为”的时代命题,探索“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世界课题,携手构建全球卓越的中国高等外语教育体系。
7月27—28日,“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四期——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李维静老师、中国药科大学任俊强老师主讲,聚焦大语言模型原理及操作、人机协同外语教学及研究方法等前沿议题,与来自全国190余所院校的近230名参班教师,共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及研究中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助力参班教师掌握最新技术动态,提高大语言模型工具实操水平,实现教研提质升级。
研修会场
北京外国语大学 许家金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 李维静老师
中国药科大学 任俊强老师
研修班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副社长孔乃卓编审主持。他在开幕式上讲到,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建设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外语教育大有可为,高等外语教师使命在肩。外研社精心策划2025年暑期系列研修班,期望助力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精进教学能力,提升科研素养,实现专业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孔乃卓编审
许家金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期研修班的课程设计思路,从大语言模型的基本原理到教学科研应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帮助参班教师整体把握研修内容、明确研修目标、提高学习成效。
任俊强老师以“大语言模型原理及效能概览”开篇。通过生动的类比和案例展示,任老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大语言模型的核心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在文本生成、多模态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参班教师从"敬畏技术"转向"理解技术"。
李维静老师则聚焦如何提高“问商”。李老师结合教学实例,展示了大语言模型的六大应用场景及相应的提示词设计原则:生成与整合、转换与改写、分析与评价、解释与厘定、组织与识别、统计与计算。针对高阶研究需求,李老师详细剖析了结构化提示词设计框架,并选取多篇实证研究论文,带领参班教师现场复现操作,帮助教师深化理解。
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育领域展现出显著应用价值。许家金教授详细阐释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定制化多模态资源生成方法与具体操作,包括以文生图、以图生图、文生音视频、图生视频等核心功能,并重点演示了3D数字人生成技术及其教学应用。这些创新技术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素材和智能化工具,有效拓展了课堂互动形式,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任俊强老师基于真实课堂教学需求,系统讲解了学术英语写作智能体的开发与应用。任老师重点展示了从需求分析到功能实现的完整开发流程,并指导参班教师现场实操,帮助教师掌握关键技术,理解教学应用路径,探索外语教学智能化解决方案。
为助力参班教师深入了解大语言模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多样化应用,李维静老师从不同课型的外语课程教学场景切入,详细阐释了大语言模型在词汇与语法、听力与口语、阅读与写作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李老师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操作演示,直观呈现了大语言模型在提升教学精准度、增强课堂互动性和优化教学效率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为教师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实践参考。
许家金教授分享了大语言模型赋能外语教材编写的创新实践。许教授首先探讨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语篇智能改写技术和教材内容分析方法,以实现文本材料编写效率与质量的提升。随后,许教授讲解了如何利用大语言模型实现跨模态教学资源的自动生成与转换,并以多个主流大模型为例,现场演示了从文本到音视频教学素材的一键式生成过程,为参班教师的教材编写实践开拓了新思路。
大语言模型不仅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科研工作注入了新动力。李维静老师带领参班教师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实证案例演示,李老师重点讲解了如何运用大语言模型进行文本篇章结构解析和语义深度分析,充分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提升学术写作效率与研究深度方面的实践价值,为参班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智能化文本分析解决方案。
任俊强老师系统讲解了大语言模型辅助外语研究工具的开发与应用。以文章句子情感分析软件开发为例,任老师完整演示了从Python代码编写到可执行文件打包的全流程开发过程,重点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提升代码生成效率与数据分析准确性方面的技术优势。现场实操环节,任老师指导参班教师逐步完成开发任务,为学术工具开发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方案。
最后,许家金教授系统梳理了主流大语言模型的应用资源库,详细介绍了这些平台在外语教学与学术研究中的特色功能及应用场景,帮助参班教师构建了更加完整的智能技术应用框架,为后续深化大语言模型应用、开展智能化教学与研究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期研修班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促学”的培训模式,除专题讲座外,特别设置了多个实操环节。参班教师分为8个学习小组,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步骤实操演练,以切实掌握大语言模型的核心功能与应用方法,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有机转化。
此外,研修班特别邀请了许家金教授团队的郭嘉雯、李珂、宋瑛明、孙铭辰、徐怡萱、杨宇航、殷俪恺共7位在读硕博士生担任助教,在研修过程中提供全程技术支持,有效保障了学习效果。
工具实操与助教答疑
为内化研修所学,参班教师分组开展研讨与实践活动。各组结合专家讲授内容,积极思考、交流,聚焦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深入研讨并精心设计了实践任务方案。苏州城市学院朱艳虹老师、西北工业大学王譞老师、太原工业学院赵雪老师、山西中医药大学郝晓艳老师、国防科技大学李津老师、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李梓悦月老师、中央财经大学刘英美老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培老师分别代表小组进行了精彩的汇报展示。主讲专家高度肯定了各小组的智慧并给予了指导性建议,为参班教师的大语言模型应用提供了更多启发。
小组汇报代表
组长及优秀学员颁奖
专家及助教团队
为期两天的研修内容充实,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研修期间参班教师认真参与、积极互动,与主讲专家及同行们就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应用作深入交流。期待参班教师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启发而归,将此次研修中的所学所获融入到未来的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中,积极探索人机协作的新模式,助力推动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贡献外语力量。
■ 反思日志摘录
相关资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5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系列研修班总体方案
研修一览 | 外研社2025年暑期及秋季学期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录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