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期研修 | 推动素养提升与能力进阶,赋能学科转型与人才培养——记“AI时代外语学科升级、转型与发展”研修班
2025/07/31
凝心聚力,再启新程!外研社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以“跨越 超越 卓越”为主题,特设计育人素养、管理素养、教学素养、数字素养四大类别共7期课程,每期研修班聚焦一个前沿主题开展深度研讨,创建“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外语教师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拓宽育人视野,推动外语教育教学科研转型与创新,积极回应“强国建设,外语何为”的时代命题,探索“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世界课题,携手构建全球卓越的中国高等外语教育体系。
7月21—22日,“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二期——AI时代外语学科升级、转型与发展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郑承军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吴砥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李莉文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李医群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胡杰辉教授等高校专家,以及行业专家杭州琅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沈捷主讲,聚焦“学科转型新定位”“人才培养新范式”“教师能力新升级”三大核心议题,与来自全国190余所院校的240多名参班教师,共同探寻学科转型发展的新思路与新动能,助力教师实现管理素养与数字素养的双维提升。
研修会场
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研在线”)副总裁兼高等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蒋亦雷为本次研修班致开幕辞,她指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进入系统性变革阶段,外语教育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严峻挑战,掌握AI赋能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是新时代外语教师的必备核心素养和教学力基础,期待广大教师能够通过本次研修,解构AI时代的教育理念,找到AI与外语教育深度融合的切入点,为高质量外语人才培养和教育强国建设做出贡献。研修班由外研在线高等教育事业部教师发展部总监陈静主持。
外研在线副总裁
蒋亦雷
外研在线教师发展部总监
陈静
【理念引领·智启新篇】
郑承军教授秉持问题导向原则,从“什么是数智化”“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价值观”等关键问题切入探讨。以“时代之变、理论之基、实践之路、未来之道”为架构,系统且深入地阐述了关于数智化赋能外语教育的诸多思考。郑教授指出,在风起云涌的国际化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之中,高等教育应顺势而为,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他着重强调,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及新文科建设的时代大背景下,人才培养既要务本守正,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要革故鼎新,调整人才培养的重心与方式。通过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模式等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构建高校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郑承军教授
吴砥教授指出,2025年堪称智慧教育元年,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然步入全新阶段,人工智能正以全方位的态势,改变着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育治理以及教育形态,为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带来历史性机遇。吴教授强调,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体和人类社会的适应能力,基于此他从基础条件、教学、教师、评价四大维度分享了智能技术赋能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实施路径。作为《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吴教授对教师数字素养的概念界定、指标体系及测评实践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围绕“顶层设计、能力提升、生态支撑、长效驱动”四个方面,为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指明了方向。
华中师范大学 吴砥教授
【立足校本·创新实践】
李莉文教授分享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人工智能赋能重构外语教育生态”为核心逻辑,从专业升级、智慧课程、数字教材、智慧教室、数字素养五大方向,革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强化师资队伍的实践经验。她指出,北外的创新实践以技术支撑为根基,借助智慧课程的智能交互系统、动态更新的数字教材、数智融合的智慧教室以及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实现教学流程智能化与资源供给精准化;以专业创新为突破口,通过跨校联合学士学位、微专业等多元形式,培养兼具数字素养与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技术支撑与专业建设双向赋能,共同搭建起智能驱动、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北京外国语大学 李莉文教授
李医群副教授介绍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通过文科内部融通、文理学科交叉、融入AI技术、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应对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新挑战,积极探索复合型外语人才培育的实践路径。她重点介绍了院校创设的“N+M+X”拔尖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跨境电子商务”微专业建设为例,李老师分享了“三个对接”的建设理念,即微专业培养对接跨境电商需求、微专业教学对接跨境电商实践体系、创新创业对接跨境电商英才培育。同时,李老师详细拆解了“跨境电子商务”微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及实战竞赛模式,为高校通过微专业建设推进个性化学习与教学模式转型提供了借鉴范式。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李医群副教授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立足行业视角,沈捷老师结合多年从业及实战经验,剖析了跨境电商崛起过程。他指出,在产业带结合带动商业模式转型的背景下,“外语+复合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内容营销、平台运营、客户服务、项目管理等实战技能需与传统外语能力深度结合。基于此,沈老师提出了“外语+”育人模式的两大融合路径,通过产教融合构建“课堂直通战场”的实践生态,借助实战融合实现“以赛促学、创业练兵”的能力转化。面对中国企业出海浪潮,他强调当前人才需求已从传统语言能力向结构化能力矩阵转变,具备项目实战经验、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成为行业新刚需,这一趋势为院校培养行业亟需关键人才提供参考方向,也将助力院校破解“学用脱节”痛点。
杭州琅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 沈捷
【技术赋能·教学革新】
胡杰辉教授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重塑现有教育形态。其中,生成式AI深刻变革了人类知识生产方式,使知识的创造、整理与传播更趋高效与智能。在此背景下,他强调在内容供给层面,外语教育应主动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增强人才培养的现实针对性;充分释放外语学科自身的张力、创造力与开放性,善用学科交叉融合这一催化剂。在知识生产层面,外语教育要以应用驱动为导向,通过多主体、跨学科的方式,培养学生实战型国际传播能力。结合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的人才培养理念,胡教授分享了语言数据科学与智能工程实验班、“外语+人工智能”双学位等实践探索经验,为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开新视角。同时,胡教授结合AI口语学伴、AI人机协同写作等研究案例,着重强调,在AI人机协同过程中,教师角色不可缺位,生成式AI时代的外语教学革新应坚守立德树人本质。
电子科技大学 胡杰辉教授
【学用相长·内化沉淀】
为期两天的高密度研修日程,既着眼前沿,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又扎根实践,汇聚院校实践智慧。在沉浸式学习过程中,全体教师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将新理念、新方法、新工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小组为单位,聚焦AI在“专业建设、智慧课程、数字教材、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场景,展开深入研讨并精心设计了实践任务方案。成都外国语学院陈首为老师、山西工商学院郭彪老师、昆明学院刘鹏老师、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郭潇老师、湖北科技学院郑静芝老师、江苏大学李超老师、西安科技大学李婉丽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展示了凝聚集体智慧的创新方案,分享了具有实践价值的创新成果。
专题活动
知行合一:让实践始于第一课堂——“国才面对面”
本期研修班举办“知行合一:让实践始于第一课堂——‘国才面对面’”专题活动,北京外国语大学陈崛斌副教授简要介绍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对英语专业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剖析如何将国才考试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陈副教授指出,考查内容上,国才考试紧跟时代发展前沿,新增人工智能在我国各领域的应用等话题,并通过模拟商务谈判、撰写提要等实践性任务,重点考查学生自主思辨、灵活得体运用外语完成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他建议参班教师将国才考试任务融入课堂教学,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提升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最后,现场还分享了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学术期刊数字化集群平台——人文社科多语种国际出版平台(HSS Online)。
北京外国语大学 陈崛斌副教授
■ 反思日志摘录
相关资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5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系列研修班总体方案
研修一览 | 外研社2025年暑期及秋季学期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录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