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直击|【专题论坛九】主编论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学术期刊发展
2025/03/27
#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3月22日—23日,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顺利召开。论坛以“聚力创新 全球卓越”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旨在推动高等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2,200余位高等外语教育专家学者及实务专家齐聚北京,30余万外语教师云端参会,百余所高校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共商全球卓越的高等外语教育体系,共绘教育强国建设发展图景。
3月22日下午,专题论坛九“主编论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学术期刊发展”顺利举行。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外文局、上海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11位外语类学术期刊主编,与线上线下教师和研究者就中国外语类学术期刊如何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学科创新、构建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论坛由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全民阅读教育研究院院长郭英剑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梁茂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语言教材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杨枫教授共同主持。
王波教授
郭英剑教授
梁茂成教授
杨枫教授
外语教育期刊助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路径与实践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外语教育研究前沿》《中德跨文化论坛》主编 贾文键教授
贾文键教授从国家、学科、期刊三个层面强调了中国外语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阐释了其深刻内涵及广阔空间,并提出推动本土研究创新和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构建路径。他结合《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的办刊理念与实践,从选题策划、作者培养、平台建设和学术交流等方面,探讨了外语教育期刊助力中国外语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学术期刊在我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的担当与挑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代外语》主编 冉永平教授
冉永平教授指出,前沿性与创新性、现实性与时代性是自主知识体系的典型特征。他结合《现代外语》的选稿与刊文实践,阐述如何通过问题驱动、特色化研究、时代语境驱动、前沿问题探究推动我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创新,建构中国的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并呼吁研究者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推动知识体系时代性创新。
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
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主编 杨金才教授
杨金才教授从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总体态势出发,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结合新时代中国的现实语境,倡导主动将历史与文化自信融入外国文学研究;并结合研究案例,阐释中国视角在解析他者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他呼吁突破现有的理论“传声筒”现象,在外国文学研究中嵌入中国语境,助力建构中国外国文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认识与思考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翻译》主编 杨平教授
杨平教授系统论述新形势下的中国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态势,主张立足中国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融合汉外翻译实践,加强国际对话,关注新技术在翻译实践与教研中的应用,注重系统、科学的阐释,形成具学理性、规律性和体系化的译学理论,构建中国译学自主知识体系。
我国应用翻译研究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现状与展望
上海大学应用翻译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翻译》主编 傅敬民教授
傅敬民教授系统阐释了构建应用翻译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必要性、现状与未来展望,呼吁研究者在充分尊重知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刻领会中国自主应用翻译研究知识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明确构建路径,在实现中国自主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全局战略中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与贡献。
数字人文助力中国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创新探索
大连外国语大学,《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 邓耀臣教授
邓耀臣教授深入阐释了数字人文的内涵,提出数字人文通过技术赋能与跨学科融合,为中国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并从研究理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三个维度探讨了具体路径。他通过在语言、文学文化、翻译等领域的研究案例,展示数字人文研究的潜力,呼吁研究者充分利用技术,拓宽研究视野和深度。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外语类学术期刊创新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主编 张天伟教授
张天伟教授首先阐释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学术期刊发展的内在联系,然后结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期刊方阵建设实践,介绍了外语学科与外语类学术期刊协同发展机制。他以《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为例,呼吁外语类学术期刊更好地发挥知识生产枢纽功能,支持学术人才成长,促进学术交流,回应现实问题,服务国家需要。
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外语类学术期刊专栏建设
国防科技大学,《外语导刊》主编 陈勇教授
陈勇教授认为构建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加强本土化理论创新、跨学科融合驱动、问题导向知识生产和实践导向对外话语传播。他结合《外语导刊》专栏建设经验,强调期刊应通过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性专栏、本土原创理论专栏、跨学科研究前沿性专栏、数字人文类前瞻性专栏等栏目建设引领外语学科发展,推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构建多模态学术微话语 打造高质量学术共同体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山东外语教学》主编 王卓教授
王卓教授指出,数字时代在为学术期刊的办刊理念和模式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发展机遇。她结合《山东外语教学》丰富多元的数字化办刊实践,倡导纸媒与融媒体深度融合,助推多模态学术话语建构;学术期刊与外语学科协同发展,搭建高层次学术平台;编辑、读者和作者三方深度互动,打造学术与生活有机融合的学术共同体。
对中国特色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几点反思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 夏登山教授
夏登山教授辩证剖析了当前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的挑战,号召研究者立足中国现象,聚焦现实问题。通过将传统理论精髓转化为现代术语,基于中国语言文学特征构建分析框架,解码当代语言实践生成新范畴等路径推动本土概念术语的创新;培育自主创新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形成理论体系,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
数字出版驱动下学术期刊的生态重构与创新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期刊出版分社社长 孙凤兰编审
孙凤兰编审从订阅量、访问量、国际评价等层面分析了中国人文社科期刊面临的国内外挑战,介绍了人文社科多语种国际出版平台(HSS Online)及其集“智能投审—融合出版—多维传播—数据赋能”于一体的特点,揭示数字技术对学术共同体的催化作用,号召外语类学术期刊携手共建良性发展生态系统。
本次论坛在思想碰撞与路径探索中落下帷幕,11位专家的深度对话为新时代中国外语类学术期刊的使命与下一步的发展勾勒出清晰图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需以本土问题为锚点,以学科交叉为引擎,以数字技术为支点,在国际对话中彰显中国学术的主体性与创新力。未来,外研社将携手学界,以开放进取的精神和持续创新的实践探索,共同书写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时代篇章。
回放方式
点击查看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专题论坛九直播回放,重温智慧思想,再悟教育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