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直击|【专题论坛八】研究生教育论坛:创新驱动的卓越人才培养
2025/03/27
#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3月22日—23日,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顺利召开。论坛以“聚力创新 全球卓越”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旨在推动高等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2,200余位高等外语教育专家学者及实务专家齐聚北京,30余万外语教师云端参会,百余所高校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共商全球卓越的高等外语教育体系,共绘教育强国建设发展图景。
3月22日下午,专题论坛八“研究生教育论坛:创新驱动的卓越人才培养”顺利举行。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湘潭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的10位外语教育专家学者,与线上线下外语教育同仁就卓越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教授,东南大学李霄翔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兼通识教育学院院长王济军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共同主持。
何伟教授
李霄翔教授
王济军教授
李正栓教授
“四国一法”、高阶思维与精准表达:外语专业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院长 毛浩然教授
毛浩然教授分享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四国一法”(国际传播、国际组织、国别区域、健康中国、涉外法治)为引领,升维外语卓越人才培养定位,强化AI赋能,构建“三三三”制团队建设模式等创新探索。通过科普译著、翻译案例库、国际组织实习实践等改革举措,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新时代外语专业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提供了新模式。
新时代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译地译国”导学团队为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院长 张峻峰教授
张峻峰教授分享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译地译国”导学团队建设经验。团队以“厚德、励学、笃行、互鉴”为理念,围绕“翻译地大—翻译地学—翻译中国”这一核心主线,通过地学翻译、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讲好中国故事和地学故事,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地大方案”。
“君子不器”——新时代河南省外语学科发展与转型路径新探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兼高级翻译学院院长 张璟慧教授
张璟慧教授基于河南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地位与区域文化特点,提出河南外语学科发展应在传承与创新中探索新路径。外语学科应坚守形而上的研究传统,将区域国别研究融入学科建设,创新“翻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河南特色的外语学科发展新模式,为新时代河南外语学科发展提供新思路,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彰显服务区域发展的使命担当。
基于“卓越 (EXCEL) 教学理念”,创新研究生英语教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部主任、外国语学院院长 李雪教授
李雪教授分享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团队创新构建的“卓越(EXCEL)教学理念”,以学术英语赋能专业学习为核心,通过混合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举措,激发学习效能,提升全球胜任力、思辨与创新能力等。基于这一理念,团队研发了《卓越研究生英语(理工篇)综合教程》,创新了研究生英语教学范式,提升了研究生的学术创新与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为新时代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哈工大”范例。
AI赋能研究生外语教学:新形态教材开发与使用跟踪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用英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侯俊霞教授
侯俊霞教授指出,研究生英语教学需满足“四位一体”的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核心。她以AI新形态教材《卓越研究生英语(人文篇)综合教程》的开发与使用为例,剖析了教材编研团队在顶层设计、选材编写等环节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法,展示了如何在教材中“小”而“隐”地发出“中国声音”、如何通过有效使用教材实现AI赋能外语教学、推动个性化学习,为研究生外语人才培养和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建设性方案。
知识生产转型与研究生外语教学路径重塑
湘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胡强教授
胡强教授指出,研究生教育因应满足服务需求、分类培养、融合育人的新形势。新时代呼唤研究生外语教学以新理念、新方法重塑人才培养的知识内涵与学科边界。研究生外语教学应通过数字化教学、产教融合、创新能力培养、跨学科协作等方式重塑教学范式,注重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强化开放式教学方式的引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激发创新思维与意识,着力提升研究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定位、策略、思维、效用
河北医科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主任 赵贵旺教授
赵贵旺教授探讨了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科学定位与系统性改革的重要性。准确定位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思维培养是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核心。他提出了涵盖需求分析、教材开发、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和反馈六大核心要素的系统化教学策略,并提出了开放式教学的实践建议,确保教学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构建提升综合人文素养和培养多维度思维体系的路径,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硕博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群构建与学术话语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董艳教授
董艳教授基于研究生公共英语校本课程设置与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通过构建硕博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群,将课程思政培根铸魂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运用数智化教学手段,实现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学术交流能力,兼备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以回应新时代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为提升研究生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路径。
数智技术赋能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崔丽教授
崔丽教授结合新形态教材《新探索研究生英语》的应用实践,从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评价和教学特色等维度出发,详细介绍了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智慧教学设计创新探索,通过优化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等教学流程,构建适应新时代教育智慧化转型需求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体系,为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创新路径,为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实践智慧。
跨学科视域下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广东金融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 涂兵兰教授
涂兵兰教授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翻译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针对与市场需求脱节、传播“中国声音”能力不足、学生学习动力欠缺、师资力量与课程体系不匹配等现存问题,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应着力改革创新,注重培养具有跨学科素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端翻译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实践方案。
本次专题论坛中,10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各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融入AI技术、革新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特色实践与改革措施,展现了多元化的研究生人才培养路径,为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为新时代卓越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力。外研社也将立足卓越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全国外语教育者携手同行,不断创新《卓越研究生英语》《新探索研究生英语》等新形态教材,持续推动“外语+”跨学科融合培养模式,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建成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回放方式
点击查看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专题论坛八直播回放,重温智慧思想,再悟教育新知。
论坛直击 | 大学外语教指委论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大学外语教育
论坛直击|英语类专业教指委论坛:新时代英语类专业创新转型发展
论坛直击|多语种专业教指委论坛:新时代多语种专业创新转型发展
论坛直击|【专题论坛三】大学英语论坛:服务国家战略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论坛直击|【专题论坛四】英语类专业论坛:协同创新的英语类专业改革路径
论坛直击|【专题论坛五】“理解当代中国”论坛:数智赋能的“三进”教学模式创新
论坛直击|【专题论坛六】国际化人才论坛:多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重塑教育的力量——UNIPUS教育创新发布会举行
论坛首发|语通中外 服务全球: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语言服务平台正式发布
论坛首发 | 2025“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定题演讲题目发布!
论坛首发 | “四新”大学英语系列教材重磅推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论坛首发 | 《理解当代中国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重磅推出:理解中国,沟通世界
论坛首发|《新一代大学英语》(第二版)全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