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直击|【专题论坛一】校长论坛: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外语教育体系
2025/03/25
#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3月22日—23日,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顺利召开。论坛以“聚力创新 全球卓越”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旨在推动高等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2,200余位高等外语教育专家学者及实务专家齐聚北京,30余万外语教师云端参会,百余所高校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共商全球卓越的高等外语教育体系,共绘教育强国建设发展图景。
3月22日下午,专题论坛一“校长论坛:自强卓越的高等外语教育体系构建”顺利举行。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闫相斌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李迎迎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丛明才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吴耀武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静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刘欣路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严功军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柴改英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校长庹先国教授,湖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余翔教授等11位专家与线上线下教师就如何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外语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外国语学院原校长洪岗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副校长王铭玉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周震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加民教授主持论坛。
洪岗教授
王铭玉教授
周震教授
张加民教授
新时代语境下外语学科发展的困境、机遇与路径
教育部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宁琦教授
宁琦教授结合外语学科面临的多重内外部困境,深入阐释了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人工智能发展为外语学科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宁教授指出,外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外语学科应守好人文属性之正;外语教师应主动学习,提升创新能力,借助人工智能推进教育创新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本科人才培养的广外实践
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 闫相斌教授
闫相斌教授分享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三全四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理解当代中国》教材为抓手,融通培养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人文精神与科技素养、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基础理论与创新能力,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同时,广外积极推动外语专业与其他优势学科交叉,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转型,强化学生实践以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素养。
聚力创新,特色发展:构建“四融四高六驱”外语教育新生态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 李迎迎教授
李迎迎教授介绍了天津外国语大学“四融四高六驱”外语教育新生态:1)学科交叉驱动创新融合、产教对接赋能应用融合、科教联动助力升级融合、国际交流引领拓展融合;2)打造多语种人才培养、国别区域研究、语言服务攻坚、国际传播创新四大高地;3)提升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
以“三进”为抓手,推进外语院校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
教育部高等学校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 丛明才教授
丛明才教授介绍了大连外国语大学以“三进”工作推动课程思政创新与深化的路径:编写《理解当代中国》教材、立项课程思政教研项目、建设“三进”“课程链”、“一二课堂”联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丛教授表示,未来将通过筑牢顶层设计、深化教学改革、立足学生中心、坚持产出导向,促进“三进”工作提质增效。
百年变局,西外何为?——外语类院校学科发展与综合改革实践探索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 吴耀武教授
吴耀武教授结合外语学科建设的瓶颈问题与时代境遇,提出西安外国语大学变革的三大核心方向:专业复合、学科融合、国际化发展。西安外国语大学通过布局外国语言文学、翻译与国际传播、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国别、国际商学五大学部,强化学科内在联系与创新驱动,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培养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AI时代外语教育转型发展的上外实践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 张静研究员
张静研究员基于高等外语教育在AI时代的深刻变革,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介绍新文科推动的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方向,包括“外语+多学科领域”“外语+数智领域”“外语+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上海外国语大学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在“AI+”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法研究、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六大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新时代外语专业发展的问题转移与范式调整
教育部高等学校阿拉伯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刘欣路教授
刘欣路教授从国家战略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出发,指出外语学科拥抱人工智能的同时,应避免过度依赖工具、坚持“内容为王”。外语教学的理念与范式应从微观的“外语教学”向宏观的“外语教育”升级;外语学科需改变封闭的学科意识,以“外”为核心,重点加强国别与区域研究、跨文化研究等方向,借助多学科方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高质量发展: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创新与实践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严功军教授
严功军教授从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出发,分享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四大着力点:1)推进“三进”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构建大思政格局;2)实行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专业交叉融合,推进智能化转型;3)组建歌乐学院,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实行“校企政”联合培养,提升多元化社会服务能力。
以“三进”为引领的多语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 柴改英教授
柴改英教授以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展示了构建多语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的五大举措:“三进”引领,“两学”贯通;以外国语言文学和国别区域研究为引领,建设学科支撑的国际理解教育矩阵;实行“三四制”改革,建立新文科复合培养体系;通过创赛结合、志愿服务等形成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组合拳;深挖浙江资源,强化地方实践。
产教融合与国际化发展:地方高校外语学科特色实践之路
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轻化工大学校长 庹先国教授
庹先国教授以四川轻化工大学为例,分享了地方高校外语学科实现特色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和国家开放战略的路径。学校实行多语种办学,加强各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利用校本学科优势,开设“外语+白酒”“外语+盐史”等产教融合项目,实现产教协同创新;加强与世界各国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平。
面向国际创新合作的国际化人才培养
湖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余翔教授
余翔教授以华中科技大学中欧知识产权研究院的创新合作项目为例,介绍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指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要立足需求与应用,理论与实务结合,兼顾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实务经验的培养。余教授也分享了湖北师范大学依托孔子学院打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平台,构建留学生“中文+”多维人才培育体系。
本次专题论坛议题深入、视野开阔,为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外语教育体系提供创新方案与行动框架。期待全国各院校外语类专业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复合型拔尖创新外语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回放方式
点击查看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专题论坛一直播回放,重温智慧思想,再悟教育新知。
🔹论坛直击 | 大学外语教指委论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大学外语教育
🔹论坛直击 | 英语类专业教指委论坛:新时代英语类专业创新转型发展
🔹论坛直击 | 多语种专业教指委论坛:新时代多语种专业创新转型发展
🔹论坛首发 | 语通中外 服务全球: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语言服务平台正式发布
🔹论坛首发 | 2025“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定题演讲题目发布!
🔹论坛首发 | 《理解当代中国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重磅推出:理解中国,沟通世界
🔹论坛首发 | “四新”大学英语系列教材重磅推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论坛首发 | 《新一代大学英语》(第二版)全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