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直击|英语类专业教指委论坛:新时代英语类专业创新转型发展
2025/03/24
#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3月22日—23日,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顺利召开。2,200余位高等外语教育专家学者齐聚北京,30余万外语教师云端参会,百余所高校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共商全球卓越的高等外语教育体系,共绘教育强国建设发展图景。
23日上午,英语类专业教指委论坛召开,主题为“新时代英语类专业创新转型发展”,高等外语教育专家及来自国际传播领域的实务专家齐聚论坛,与线上线下教师深入交流,研讨新时代背景下英语类专业的改革方向与实践路径,为英语类专业在守正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对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推进外国语言文学新文科2.0建设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 孙有中教授
孙有中教授阐释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外语学科发展的重要指引,提出推进外国语言文学新文科2.0建设的举措,包括强化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推动跨文化跨学科融通融合;强化需求导向,升级外语类专业适配度;强化数智赋能,升级外语教学与研究。孙教授特别强调了深化“三进”工作、构建融通中外的跨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外语学界深化区域国别研究,形成全球胜任的跨学科知识结构。
专业转型与外语教育改革之思考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师范大学 蒋洪新教授
蒋洪新教授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外语专业面临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外语教育的转型应构建“道术相济”的学科生态,即“人文筑基—技术赋能—战略嵌入”三位一体的全新范式。从实践上看,高校需融入国家大势,校准学科的时代坐标;强化内涵建设,锻造复合型人才矩阵;优化教育生态,推动人工智能驱动的模式革新;坚持守正创新,实现人文精神的技术化传承,从而培养适应社会和时代需求的高水平外语人才。
肩负文化使命,培养传播人才,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王晓辉总编辑
王晓辉总编辑表示,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是践行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具体实践,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至关重要。他表示,新时代对外传播需要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议题设置能力、新媒体技术能力、中外文化素养、工匠精神以及家国情怀等多方面素质。王总编辑以丰富的对外话语实践为例,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语言表达的问题,更是文化理解与价值传递的过程,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做好对外传播。
思想力熏陶是英语类专业旋转的关键轴心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 王文斌教授
王文斌教授强调,面对人工智能冲击、社会质疑等多重挑战,英语专业需在思想力熏陶中寻求发展。思想力是英语专业转型的核心,是未来教育的最大生产力,唯有通过思想力的培养,才能在困境中实现突破。王教授以丰富的课堂案例说明思想力的培养内涵,即以知识力、想象力、创新力、创造力催生国际沟通力。人机共存的时代,外语教育更需向内根植,重建思维结构,唤醒内心性灵,化外取为内求。
发挥外语优势,深化区域国别研究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外交学院 孙吉胜教授
孙吉胜教授指出,针对当前区域国别研究的不足,外语学科应发挥语言优势,深化区域国别研究,具体包括以语言为切入点,深化基础研究和态势研究;借助语言研究来研究与语言直接关联的问题,如话语权、国家形象等;聚焦相关问题的语言表述研究政策来源与演变;深化具体国家文化的研究以解释国家或地区行为;利用语言学的先进研究方法实现国际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依托语言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等。
关于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 董洪川教授
董洪川教授指出,构建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是外语类专业转型的必然要求,其内涵需从价值维度、理念维度、内容维度、路径维度等方面系统考量。董教授从领域范畴、制度保障、建构目标等角度阐释了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总体框架。他强调,未来的外语教育需在国际化与本土化、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学科分化与交叉融合之间寻求平衡,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
从《红星照耀中国》看国际传播专门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闽南师范大学 张龙海教授
张龙海教授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加大国际传播专门人才培养力度,而有效的培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张教授以《红星照耀中国》的国际传播成功案例为例,探讨了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路径,包括开好专业课程,提高外语能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打好基础;开足通识课程,提升写作能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效能;做好五育并举,强健体魄人格,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保障。
“体用融合”: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内涵式转型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 罗良功教授
罗良功教授指出,“体用融合”模式是普通高校英语专业转型的有效路径。他从外语学科内涵、本科教育定位、新时代社会需求与科技环境等方面论述了“体用融合”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目标主张等。具体而言,高校需优化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强化核心专业素养与能力培养;选定与外语专业关联度高的知识领域,提供知识供给与应用场景;改造传统课程,增强知识应用训练,推动英语专业内涵式转型。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外国语大学 陈法春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 冯庆华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湖南师范大学 曾艳钰教授
陈法春教授、冯庆华教授、曾艳钰教授主持论坛。
风起云涌,百舸争流;守正创新,奋楫者先。适逢“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本届英语类专业教指委论坛立足教育强国战略全局,锚定专业转型攻坚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擘画外语学科革新与国际传播育才新局。新时代外语教育当以思想铸魂为轴,以交叉融合破局,以数智赋能拓新,勇立时代潮头。冀望全国高校外语同仁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融通中国立场与全球视野,育时代新人,强国家话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外语学科的智慧与力量。
回放方式
点击查看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英语类专业教指委论坛直播回放,重温智慧思想,再悟教育新知。
精彩回顾
🔹论坛直击 | 开幕!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论坛直击 | (含回放方式)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闭幕
🔹论坛直击|(含回放链接)启智润心 学用一体 智绘新篇——《新一代大学英语》(第二版)重磅发布
🔹论坛首发|《新一代大学英语》(第二版)全新出版
🔹论坛首发 | 语通中外 服务全球: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语言服务平台正式发布
🔹论坛首发 | 2025“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定题演讲题目发布!
🔹论坛首发 | 《理解当代中国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重磅推出:理解中国,沟通世界
🔹论坛首发 | “四新”大学英语系列教材重磅推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论坛直击 | “测评引领 校企协同 转型发展——‘国才之夜’专题活动”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