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等外语教育“三进”工作实践教育建设暨外语课程思政创新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03/02
3月1日,由福建省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联盟、华侨大学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华侨大学教务处和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理解·传播·融通——福建省高等外语教育‘三进’工作实践教育建设暨外语课程思政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华侨大学庄为烜报告厅举行。
华侨大学校长吴剑平,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闽南师范大学校长张龙海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葛桂录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常小玲,福建省国际传播中心海外传播部负责人陈佛烘,泉州申报世界遗产主翻译官曾国恒以及福建省内外近50所高校外语院系负责人、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号召,进一步推动福建省高等外语教育“三进”工作实践教育建设,探索外语课程思政创新发展路径,提升外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开幕式
华侨大学校长吴剑平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需要教育界从理论和实践上交出合格答卷。此次研讨会聚焦“三进”工作实践与外语课程思政创新,既契合服务国家战略的宏观需求,又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外语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华侨大学将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进一步推进外语教育“三进”工作,为外语类人才培养、建设教育强国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积极力量。
闽南师范大学校长张龙海作为福建省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联盟理事长单位代表介绍了联盟成立以来,在教师培养、课程建设、教学体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从“理解:以家国情怀筑牢外语教育之基”“传播:以破圈思维创新育人路径”“融通:以协同创新共绘发展蓝图”三个方面提出联盟未来的发展愿景。他坚信,在联盟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外语教育并将成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大熔炉”,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外研社常小玲副总编辑对福建省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联盟的引领作用和华侨大学的组织工作表示感谢。她指出,本次研讨会聚焦实践教育,呼应了“三进”工作培养国际传播实战人才的根本目标,也是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外研社已形成更完备的《理解当代中国》教材体系、实践体系和数字资源体系,通过课程、赛事、研学、评价及教师研修等实践方案,为高校培养实战型拔尖创新外语人才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主旨报告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孙有中教授以“深刻理解‘三进’工作重大意义,扎实推进‘理解’系列课程建设”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外语教育应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本土文化和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外语教育的使命。他提出应通过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推进“三进”工作、课程思政以及外语学科建设,也为一线教师“理解当代中国”课程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来自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的高校专家与来自福建省国际传播中⼼和泉州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组等国际传播机构的实务专家就如何深化“三进”工作实践教育建设、创新外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提升外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议题作大会主旨报告。
此外,会议还安排了实地观摩环节,参会人员走进泉州非遗馆,实地感受泉州国际传播新发展。
福建省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联盟是2023年9月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由华侨大学联合省内32所高校共同倡议成立。联盟成立一年多来,在“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建设和“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作出积极努力,已取得显著成果。未来联盟也将以“三进”工作为支点,在联盟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力争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外语课程思政品牌”,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