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味 | 揭示语言背后的真相——《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研究》读书心得(文/王曌)
2024/12/21
栏目引言
“三味”者,何谓也?或曰“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品类不同,却各有滋味;或曰“三余”之别称,“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一世光阴短,读书难忘;或曰“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平淡生活,书添余香。本公众号现推出读者专栏“读书三味”,亦有此意,于繁杂中找真趣,于阅读中增智慧,于书写中得深味。祝大家都能体会到读书三味!
揭示语言背后的真相——《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研究》读书心得
王曌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进入研究生阶段以来,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ERPs和汉语语法等方面的书籍研读上,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了解程度少之又少,于是近期便开始阅读这一领域的相关文献。前不久偶然间刷到的《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研究》新书速递的推文,引起了我对“心理空间概念整合”理论及其研究的阅读兴趣,于是就将其列入了文献研读的书单。
扫码购买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范式,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不断深入和拓展,其跨学科研究路径和成果也日益丰富。由于当前的知识储备有限,这本书我读了近20天才读完,对其中的许多核心概念也仅处于云里雾里、一知半解的状态,因而只能浅显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这本书共十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五章,主要是理论框架层面的概述、国外和国内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介绍,以及概念整合与隐喻、转喻互动关系的理论探析。第二部分包括后五章,是概念整合理论的应用研究及概念整合理论面临的挑战和研究趋势展望。另外,该书还有附录,旨在缅怀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之父Gilles Fauconnier教授,同时分享他留给学界的宝贵思想遗产。
第一章述介从心理空间到概念整合的理论演进过程,主要包括心理空间理论、跨空间的认知映射,以及概念整合理论。简单来说,心理空间是一个比概念隐喻更为基础的关于认知运作的概念,是描写幕后认知和自然语言构建的有力工具。跨空间的认知映射是心理空间的基本运作方式。最后,概念整合网络由多个心理空间构成,心理空间之间发生复杂而巧妙的映射。第二章较为全面地梳理和介评了国外近20年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及应用研究的9个主要方面。第三章把视野放回国内,通过文献计量和可视化的方法对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在国内20余年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和评述。第四章结合前三章的相关内容以及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方法的介绍,概括出概念整合的五大研究方法:1)内省思辨法;2)语料库法;3)心理实验法和神经实验法;4)多模态法;5)数学和计算建模法。第五章探讨概念整合与转喻、隐喻的互动关系。作者强调:在认知思维和能力层面,概念整合是更为基础的人类思维方式和能力,是整合压缩促成了隐喻、转喻以及其他更多的认知思维方式和能力。
可能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背景,我对第一部分的核心概念以及跨学科部分的内容理解仍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层面。因此,在后续的阅读计划中,我打算将被称为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三姊妹篇”(《心理空间:自然语言意义建构面面观》《思维和语言中的映现》《我们的思维方式:概念整合与心智的隐匿复杂性》)纳入书单,帮助我进一步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该书的第二部分围绕概念整合理论的应用研究展开。第六章在概念整合框架下分析《唐诗三百首》中通感隐喻的迁移趋势、在线认知加工过程、表现形式及诗人作诗的偏好。第七章对移动非受格构式展开了概念整合分析,使先前对该构式的分析缺陷得以弥补,构式意义的动态阐释得以实现,解释了人们对句法和语义构造的抽象认知过程和机制,为构式语法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力的理论支撑。第八章对新冠疫情新闻叙事进行了概念整合分析,是概念整合理论在语篇和话语领域的应用研究。第九章结合文化和认知的视角,对电影《阿凡达》及其续集中人物的双文化身份认同展开概念整合分析,是概念整合理论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应用研究。第十章探讨了概念整合研究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研究趋势的展望。最后,作者邀请Turner教授做了访谈,以附录的形式呈现访谈内容。从附录中可以感受到Fauconnier教授的学术人脉和氛围、治学精神和态度,也可以看到两位学者更加立体的形象。
纵览全书,其亮点就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前五章对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的介绍及研究梳理,有利于读者快速了解其发展脉络、相关概念及研究方法。后五章介绍该理论的具体应用、面临挑战及趋势展望,有助于读者理清作者的研究思路,进一步深入理解概念整合理论。但鉴于该书理论性较强,学科跨度较大,对于小白来说阅读较为困难,希望在各个章节后增添基础性、拓展性文献的推荐,并对关键术语予以一定的注解,减轻新手小白阅读障碍的同时,帮助其积累相关理论知识,进而提升阅读效果。
最后,有关该书对我个人的启发,除了书中对未来研究趋势的三个方面展望外,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给我研究思路上的转变。第二章的国外研究概览中,作者在概念整合与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部分指出,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用各自的实验技术手段和范式验证了一些理论和假设,即“从认知理论到实验数据”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屡见不鲜。但我们很少看到“从实验数据到认知理论”的研究,即根据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和思考来归纳、概括出相应的认知规律和理论。因此,作者提倡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对第二个方向的研究,如从各种实验数据中去推理某类语言理解或问题解决的一般方式、机制或过程等,从而对现有方向的研究形成必要和有益的补充。这一点无疑是我们做实证研究需要思考的。相较带有目的性去设计实验、验证理论或假说而言,透过真实的语料来揭露语言的本质似乎更需要我们去探究。
“读书三味”栏目征稿说明
欢迎广大外语教师、硕博研究生读者撰文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广大外语读书人分享交流!
征稿范围:针对外研社近年来出版的外语学科类(语言学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翻译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跨文化研究等)国内作者原创学术专著的读书心得。
语言:中文
字数:2000—4000字
投稿邮箱:research@fltrp.com
欢迎各位读者踊跃投稿,被选用后即在本公众号“读书三味”栏目发布,同时作者可获赠“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图书两部、便笺一册。
点击阅读更多“读书三味”文章
相关阅读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