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热点 | “一带一路”背景下语言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2024/12/2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语言人才的培养成为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关键。如何构建高质量的语言教育体系,培养具备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已成为外语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本期“前沿热点”汇总了2017年以来《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中国外语教育》)刊发的31篇相关文章,涵盖“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建设以及外语学科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三大主题,以期为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持与实践经验,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外语教育创新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分类呈现这些研究,并附上文章列表,点击附件中相应文章名即可到知网下载全文。
“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
l以《指南》为指引,加强西班牙语教学的学程指导:课程论的视角(何晓静,2023年第4期)
l中国泰语语音文字教学理论重构(陆生、陆云东,2023年第4期)
l高校俄语专业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创新与改革方向(刘宏、彭文钊、李明徽,2023年第3期)
l多语能力导向的关键土著语言通识课程体系建构(何艳华、王雪梅,2022年第3期)
l“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校非英语外语教师能动性研究(康铭浩、沈骑,2022年第3期)
l“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南亚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刍议——以乌尔都语为例(李宝龙,2022年第3期)
l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法的学科发展历程与理论贡献(傅荣、David Bel,2021年第1期)
l中国俄语翻译教学仿苏模式反思(纪春萍,2021年第1期)
l中国的印地语教育(姜景奎,2020年第4期)
l巴西葡萄牙语水平测试对我国葡萄牙语教学的反拨效应——基于葡萄牙语泛读课教学实践(张方方,2020年第1期)
l新中国俄语教育发展——搭建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史铁强,2019年第3期)
l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印度尼西亚语视听说课教学研究(王丹丹,2019年第2期)
l对《北外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计划》实践的反思(刘素梅等,《中国外语教育》2018年第2期)
l“一带一路”背景下印尼语人才供需现状调查:问题与建议(潘玥、罗津,《中国外语教育》2018年第1期)
l“一带一路”建设与语言战略构建(王铭玉,《中国外语教育》2017年第1期)
非通用语种人才建设
l非通用语种课程思政的难点和解决方案(董希骁,2023第3期)
l我国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教材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苏莹莹、董希骁,2021第4期)
l韩国非通用语发展新战略评析——韩国《特殊外语教育振兴相关法》对我国非通用语教育的启示(汪波,2020年第4期)
l关于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机制变革与创新的若干思考(丁超,《中国外语教育》2018年第1期)
l对我国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类专业建设现状的观察分析(丁超,《中国外语教育》2017年第4期)
l“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欧洲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刍议(董希骁,《中国外语教育》2017年第2期)
l“一带一路”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苏莹莹,《中国外语教育》2017年第2期)
外语学科的国别与区域研究
l复语口译硕士教育质量评价——一项基于毕业生视角的研究(邓小玲、张虹,2024年第3期)
l外语教育与区域国别研究的互构关系——以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为例(孙晓萌,2024年第3期)
l面向国别与区域研究转型的法语教师能动性研究(周燕,2024年第3期)
l语码复制与复语教学优化——“俄语+哈萨克语”的复语教学实验分析(郑桓,2023年第2期)
l外语学科的国别与区域研究:概念、内涵、定位与内容(郭英剑,2023年第1期)
l高校日语与区域国别的学科融合发展路径思考(武萌、周异夫,2023年第1期)
l复语复合人才培养中的外语课程设计——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为例(徐浩、濮实、单志斌,2020年第1期)
l综合性大学外语专业复语人才培养探索——以复旦大学英西双语模式为例(郑咏滟,2020年第1期)
l对我国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战略的反思与展望——兼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边立志、陈先奎,《中国外语教育》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