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限时特惠) |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体系创新研究》
2024/10/29
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版图中,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是一个典型的外来引进学科。伴随着近代以来外语教育的发展,本学科从外国文学研究、外国语言研究,逐步扩展到包括翻译学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的五大领域,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术成果日益丰盛,学科建设迈上历史新台阶。
纵观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7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可喜的是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本学科奠定了比较宽广的发展基础,积蓄了巨大的发展能量,展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但面向未来,本学科知识体系创新任务还十分艰巨。五大研究方向必须以时不待我的精神,承继传统,勇于开拓,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体系。
作者:课题组 著
ISBN:978-7-5213-5229-0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定价:97.90元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学科体系构建、知识引进消化、人才自主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巨大成就,在中国特色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体系探索方面取得了琳琅满目的原创性成果。
本书追述了外语学科的开山鼻祖和领军学者在语言学、外国文学研究、翻译学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等五大领域筚路蓝缕、上下求索的艰难历程,汇集了中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70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成果。本书汇聚了五大领域具有高度代表性的专家团队,在国内学术界首次全面系统梳理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揭示其内在逻辑,评价其功过得失,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学科面向未来进一步创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方向和路径,以期为构建我国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借鉴。
期待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通中外,自主创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贡献独特力量。
课题组介绍
课题负责人
王定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际教育分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长期参加国家教育政策制订,不懈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大力提倡学校品质提升,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美比较教育、一流大学建设。出版专著《走进美国教育》《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美国高等教育:观察与研究》《美国教师教育:观察与研究》《中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观察与研究》《中国教师教育:观察与研究》,主编及翻译书籍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课题组首席专家
孙有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专家组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组成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传播分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大中小学外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际论坛》期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语教育、跨文化研究、国际传播、美国研究。
课题组成员
外国语言学研究子课题(理论语言学):
何伟,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Journal of World Languages主编;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生态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生态语言学研究会系统功能语言学学界代表。主持(含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研究领域包括功能语言学、汉外对比、生态语言学、话语分析、翻译研究。
黄国文,教育部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主编;先后担任国内外25家期刊的编委或顾问。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研究兴趣包括功能语言学、生态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篇分析、翻译研究。
外国语言学研究子课题(应用语言学):
张莲,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大中小学外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重点关注应用语言学学科发展史、教师认知与发展、课堂话语分析、二语写作能力发展、外语教材评价。
黄国文,教育部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主编;先后担任国内外25家期刊的编委或顾问。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研究兴趣包括功能语言学、生态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篇分析、翻译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子课题:
彭青龙,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英文期刊New Techno-Humanities创刊主编。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理工院校组组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会长等,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5部,总主编或主编教材33部(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澳大利亚文学、比较文学、英语教育教学和科技人文等。
金莉,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目前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和《外国文学》主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和第七届外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多项国社科重点项目、后期资助项目、重大招标项目及北京社科重点项目,发表多篇论文及若干专著。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女性文学、美国小说。
翻译学研究子课题:
王克非,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名誉主编。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及首都劳动奖章,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主持17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著有《中日近代对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摄取》《翻译文化史论》《语料库翻译学探索》《中国英汉平行语料库研究》等多部图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学和翻译学。
张威,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话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教育部、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四项。出版专著4部、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翻译教育、语料库翻译研究、中国话语对外译介等。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子课题:
顾钧,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国际汉学》编委。曾访学于耶鲁大学、伦敦大学等多所欧美高校。出版《卫三畏评传》(2023)、《汉学与跨文化研究》(2021)、《美国第一批留学生在北京》(2015)、《鲁迅翻译研究》(2009)等多部著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孙有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专家组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组成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传播分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大中小学外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际论坛》期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语教育、跨文化研究、国际传播、美国研究。
国别与区域研究子课题:
王定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际教育分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长期参加国家教育政策制订,不懈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大力提倡学校品质提升,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美比较教育、一流大学建设。出版专著《走进美国教育》《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美国高等教育:观察与研究》《美国教师教育:观察与研究》《中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观察与研究》《中国教师教育:观察与研究》,主编及翻译书籍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谢韬,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院长。2007年获得美国西北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至今。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22年入选“万人计划”。主持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英文专著两部。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发表中英文评论50多篇。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政治(包括国会、总统、选举、民意)和中美关系。
编辑推荐
为响应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要求,本书汇集了外语学科的领军专家和重要学者,从语言学、外国文学研究、翻译学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五个方向,回顾并反思了中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7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创新成果与贡献,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体系创新的现状、基本原则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知识体系创新的探索路径。
书中既有高屋建瓴的学科发展视野,又有纵横贯通的学术研究脉络,对于新时期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在学术价值方面,本书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外语学科学术体系提供了有益启示。在实践价值方面,本书对于探索中国外语学科知识体系创新路径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