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教师团队9月活动
2024/10/12
由文秋芳教授领衔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成功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批公布的20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该团队以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成员为主体,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朱勇教授和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董希骁教授分别带领的教研团队。
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团队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工作推进会
9月27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及汉外对比研究”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顺利召开。此次会议以“线下+线上”方式进行。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胡开宝教授,西南大学文旭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邓耀臣教授,黑龙江大学孙颖教授作为咨询专家应邀出席,为课题的推进提供意见和建议。黄大年团队成员何伟教授、董希骁教授汇报研究进展,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重要成员及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部分硕博研究生等30余人参加会议。黄大年团队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张天伟教授主持。
按照会议议程,首先由黄大年团队成员、项目首席专家何伟教授汇报课题总体进展。何伟教授从研究背景和选题价值、总体框架和预期目标、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成果概述、资料和数据采集、研究成果的贡献、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研究成果的不足及原因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并就结题形式、成果报送等问题向专家请教。接下来课题组重要成员刘鼎甲副教授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情况,包括子库的规模、语篇类型、覆盖语种、莱比锡标注等,并演示了在线平台的基本检索、高级检索、数据分析等功能。子课题负责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姜亚军教授和黄大年团队成员、子课题负责人董希骁教授分别汇报了子课题的研究进展。
(与会人员合影)
与会专家基于汇报进行了逐一点评。胡开宝教授在肯定研究成果的同时,针对数据库建设如语料取样、语料规模、检索平台功能,以及结题形式等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束定芳教授指出,该课题立意高,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开展研究,成果丰富,同时他希望加强对“语言有机观”和语言“主客离合观”“强弱语境观”的阐释;文旭教授强调,要阐明子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收集网络资源难以覆盖的语料,重视目标的达成度;张辉教授指出,课题论文、专著成果较多,可以分类列出主要成果;王克非教授针对语料分类、各语种语料的平衡、“主客离合观”和“强弱语境观”的阐释等提出真知灼见;孙颖教授强调数据库对标志性成果的支撑作用,并建议把课题组成员的成长纳入统计成果;邓耀臣教授指出,后期可以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设术语库、知识库。
最后,张天伟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希望课题组积极吸纳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完善,最终顺利结题。此次推进会达到了梳理工作进展、总结研究成果、明确问题与不足的预期目的,为课题下一步的结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悉,何伟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及汉外对比研究”于2019年12月获批,2020年7月开题,2021年7月中期检查。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总体目标达成度比较高。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朱勇教授出席第十二届安徽省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
(与会人员合影)
2024年9月27日至29日,由安徽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安徽省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淮北举行。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文学院与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办会议。此次会议得到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支持,吸引了来自全省15所知名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及学生代表与会交流。会议设置一个主会场和四个分会场,分别进行了多场学术报告和分组讨论。
学术报告阶段,“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朱勇教授发表了题为“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建设:现状与未来”的主旨报告。朱勇教授强调了案例建设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指出案例是重要的教育、教学、教材资源,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学术繁荣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他深入剖析了2.0版国际中文教育案例的特点,如连续性、动态性和冲突性,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朱勇教授还探讨了从案例化教学到案例化研究的转变,为参会学者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此外,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学术组织联络处研究员袁礼、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曹秀玲教授分别就“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的工程化建构逻辑”及“汉语本体研究与国际中文教学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报告,开阔了参会学者的学术视野。
分组研讨阶段,与会代表围绕“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国际中文教育课程与教学”“汉语本体研究”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他们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教学实践经验,共同探索国际中文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个高端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参会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教学经验,加深了对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理解和认识,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董希骁教授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讲座
2024年9月13日,应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的邀请,“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董希骁教授在北京语言大学西方语言文学学院举办讲座,题为“译书之趣与用”。
讲座中,董希骁教授结合自己的笔译经历,介绍了每一本书的选题理由、翻译心得,以及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指出,在浮躁喧嚣的社会环境中,全本阅读已然成为一种奢侈,而翻译是最完整、最深入的阅读方式。对于外语学习者和研究者而言,在所有知识获取路径中,译书兼具“碎片化”与“系统化”的特征,可以让人在不经意间打开一扇知识宝库之门,且进退自如。一本书的译者既是其所在国最早的读者,也是理所当然的评论家,读书、译书、评书可彼此独立,又可融为一体,每一步皆有自身的乐趣。
随后,董希骁教授和与会者深入探讨了在数字化时代,人工译书是否还有意义、人工译者在与AI的竞争中有何优势、翻译实践中是否应使用AI工具等问题。
北京语言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法语—罗马尼亚语复合专业负责人李岩、资深教师董原夫妇,以及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师生参与了讲座和讨论。
相关阅读
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教师团队8月活动
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教师团队7月活动
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教师团队6月活动
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教师团队5月活动
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月活动
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月活动
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月活动
202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2月活动
202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1月活动
202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0月活动
202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教师团队9月活动
202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教师团队8月活动
202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教师团队7月活动
202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教师团队6月活动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