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学报2019年总目次
2020/06/22
特稿
生态语言学研究综观|何 伟,高 然(1.1)
隐喻解读的非线性转换——分形论视域下隐喻研究之三|徐盛桓(5.1)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专栏
·外语名师学术传承·(主持人:王雪梅)
风雨兼程六十年,桃李芬芳不待言——戴炜栋教授访谈录|于涵静,戴炜栋(4.2)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发展之路——戴炜栋外语教育观述论|周大军(4.7)
国内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研究综述(2009—2018)|王雪梅,朱神海(4.14)
国内形式聚焦教学研究综述(2003—2018)|陈中毅(4.22)
·外语名师学术传承·(主持人:李维屏)
外国文学和国别与区域的交叉研究:国情研究专家的视角|李建波,李霄垅(5.11)
论锡德尼《诗辩》中诗人的创造性和诗性灵感|何伟文(5.18)
《敌人,一个爱情故事》:辛格对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反思|张 钧(5.26)
基于侯维瑞文学文体学观点的《新装》重读|隋 刚,王梦媛(5.33)
国别与区域研究
美国现代性的三轮危机|赵一凡(2.1)
美国语言政策研究:《语言学习的世界标准》的内涵与启示|张蔚磊(2.25)
高校英语“金课”建设
公共英语“金课”标准——为学生专业学习和科研创新插上语言翅膀|蔡基刚(3.1)
论英语专业的“金课”及其标准|郭英剑(3.8)
商务英语“金课”标准的“六性”与“六度”|王立非,任 杰(3.13)
翻译专业“金课”建设的观念基础与内容设计|范祥涛(3.19)
地方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金课”建设——基于课堂教学的视角|陈文存(3.26)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用学研究:语用身份论的应用研究·(主持人:陈新仁)
辅导员个别谈话中的非职业身份选择及动机探究|陈 静(5.39)
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建议行为的得体性研究:语用身份视角|何 荷(5.45)
“会说话”的王熙凤:语用身份视角|蔡晓燕(5.53)
语用身份视角下汉语称呼语泛化现象研究|任娟娟(5.60)
网络电信诈骗话语中虚假身份建构的顺应性阐释|钱永红(5.68)
·语用学研究:变异语用学研究·(主持人:任育新)
基于民族身份差异的汉语致歉言语行为语用变异研究|任育新,张 荣(6.2)
变异语用学视角下英美抱怨言语行为对比研究——以亚马逊商品评论为例|胡燕燕,李民(6.12)
当代中国不同职业人群礼貌观差异调查与分析——以致谢言语行为为例|沈星辰,钱永红(6.19)
变异语用学视角下“00后”大学生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研究|杨荣华,高贤琼(6.28)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语课堂话语知识建构分析|于 晖(1.13)
SFL翻译环境理论在汉英多译本对比研究中的应用——以《孔乙己》的六个英译本为为例|杨坚定,裘燕萍(1.23)
话语传播力视角下外宣翻译的策略与方法——以十九大报告的英译为例|赵 晶,赵秋荣(1.34)
学术互动中答辩人的语用身份构建|李 娜,景晓平(1.41)
中国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中的推销研究|王晓燕,冯 喆(1.48)
国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动态可视化分析|应洁琼,宁 强(1.56)
英汉学术语篇元话语对比中的语料库定量研究方法探究——兼向蔡基刚教授请教与商榷|穆从军,Lawrence Jun Zhang(张军),John Ehrich,洪化清(1.65)
隐喻认知加工的ERP研究综述|封 叶,李霄翔(1.71)
警察讯问话语的对话句法分析|吴淑琼,邱 欢(1.79)
话语方式与专业知识融合:国际化专门人才培养途径|蔡基刚(2.32)
博喻:语篇意义视阈的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杨 忠,林正军(2.39)
从体验认知视角看身体、文化与隐喻之关系|项成东,石 进(2.45)
汉英悖论格异同共体的认知隐喻学探源|崔慈行,孙 毅(2.55)
Nuyts的(交互)主观性理论评述|黄 蓓(2.67)
自移处所宾语构式英汉对比研究|刘 琦(2.75)
新兴构式“简直了”的功能与成因|蔺 伟(2.81)
礼貌话语的元语用选择与交互主体性构建|姜 晖(3.32)
局部语用学: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新进展|黄 乔(3.39)
语篇层面视域下的学术论文评价资源审视|张大群(3.48)
中国企业家的话语隐喻及其心智模式探析——以马云与任正非话语为例|邱 辉,沈梅英,于 月(3.57)
中医遗产的本土叙述与文化话语重构——基于浙江衢州两部方志的考察|高佳燕,侯 松(3.65)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同伴教育模式研究——基于云南师范大学TOT培训的实证研究|张春杰,钟 维(3.73)
语段加标理论与句法-音系接口解释及制约分析|张连文(4.29)
量词的性质及量词结构的构造|杨永忠(4.45)
会话叙事视角的缺省语义空间探析|朱冬怡(4.56)
通用延伸语:形式、分布与功能|吴光亭(4.66)
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量表构建及基本现状调查|陶 伟(4.77)
沉默:人际关系的语用管理|武保勤(5.77)
从复合到派生:名量复合词的构式化|梁如娥(5.86)
英语非论元WH提取结构的形式和认知分析及其应用研究构拟|马志刚(6.33)
“动宾+动宾”类成语活用的认知语法探微——以“望×兴叹”为例|田良斌(6.41)
美国政治话语中的隐喻劝说机制研究——以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为例|侯学昌, 卢卫中(6.49)
汉语内层最长名词短语的识别研究|钱小飞(6.59)
跨文化交流与翻译学
“十七年”时期英国文学翻译副文本特征与功能|余小梅(2.88)
甲午战后梁启超的赞助人身份考察|雷炳浩,马会娟(2.96)
TermoStat辅助下的清末气象术语英汉翻译研究——以《测候丛谈》为例|张 雅,卢华国(3.80)
文学自译中的翻译暴力|邹常勇,朱湘军(3.87)
论我国对外新闻话语生产与翻译:现状与反思|曾剑平,司显柱(4.85)
论我国对外新闻话语的翻译策略|司显柱,王 敬(4.92)
政府记者会口译在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和接受研究|郑凌茜(4.100)
人文理性与儒学经典之跨文化诠释——以“义”的英例为例|李 乐(5.94)
论汉语概念隐喻英译之体验性理据|曹灵美(5.100)
论《太平经》与《旧约》的疾病观和医术观|[英]Aaron Kalman(龙爱仁)(5.107)
《易经》意-象结构与文学艺术翻译表现手法|单 谊,赵增韬(6.68)
古希腊邦际间的theoria制度管窥——以极北到提洛岛的使团为例|张良军(6.75)
建构主义视角下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马宏程,熊 雯(6.86)
外国文学研究
后灵魂美学与《地下铁道》的生命叙事|谌晓明(1.88)
《地下铁道》中身体绘制的文学地图|刘 露(1.97)
美国国家公园:风景民族主义符号|李 莉(1.105)
“从狗变成狼”:简·里斯笔下“娜拉出走”后的女性声音|胡敏琦(2.101)
消费主义视阈下唐·德里罗《地下世界》中的后现代生存困境|田 静(2.107)
《修理匠》中的医学伦理|陆 贇(3.92)
《且听风吟》中的电冰箱|关冰冰,杨炳菁(3.100)
《呼啸山庄》的法律解读:以夫妻一体原则为切入点|张立新(6.92)
莫里森《慈悲》中的乐园叙事|余雅萍,何辉斌(6.96)
论《可爱的骨头》中的二重身与女性创伤书写|曲 涛,王瑞芳(6.102)
名家访谈
我和我的学术人生——文秋芳教授访谈录|黄新炎,文秋芳(3.106)
书 评
从边缘走向前台——读《当代苏格兰小说研究》有感|王 波(4.109)
注:本文转自“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