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团队做“外语教材评价模式研究”专题研讨
2019/10/23
10月20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的2019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上,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团队开展了题为“外语教材评价模式研究:内容、编写与使用”的专题研讨。专题研讨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现有外语教材评价框架,分享了围绕高校英语教材内容和使用的评价研究,探讨了可能的英语教材评价视角与评价模式,引发参会者热烈反响。
专题研讨会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英分社社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生李会钦做了题为“大学英语教材评估原则与标准构建“的发言。她首先强调了教材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和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教材是新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实现的载体,教材评价的重心应是教材对教材使用者产生的影响。在梳理国内外语言类教材评价原则、方法与框架的基础上,她基于多年教材研发与出版经验,尝试提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大学英语教材评价框架,从而为院校和教师合理选择教材、有效使用教材以及科学编写教材提供参考标准与依据。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张虹副教授和于睿同学以“大学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研究”为题,基于对四套大学英语教材的实证研究,客观评价了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的中华文化呈现状况。研究聚焦两个问题:1)大学英语教材呈现了什么样的中华文化?2)大学英语教材如何呈现中华文化?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的建议,并强调了大学英语教材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有效表达中华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生毕争的发言题目是“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的有效性研究”。她以“产出导向法”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框架为理论基础,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学生产出文本等数据,对一名新手教师使用新教材的有效性进行了个案研究。研究发现,教师能够遵从新教材提出的教学流程,但指导教材编写的教学理念未能完全在教材使用中得以实现。教学实践与教材编写理论之间的多轮循环互动是提升教材使用有效性的关键。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常小玲主持了专题研讨,并以“身份理论视角下的学术英语写作教材评价研究”为题发言。她基于身份理论框架对国内五本学术英语写作教材进行分析,从情境维度、读者维度、资源维度和过程维度对各教材的材料选择、方法讲解、任务设计等进行评价,发现不同教材在作者身份建构各个维度均有体现,但由于编写理念不同,结构与策略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融合体裁、过程与技能的学术英语写作教材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作者身份意识。
近年来,教材建设与研究在国家层面日益受到重视。教育部2019年10月8日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应推动高水平教材编写使用,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教材建设,落实高校在教材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健全教材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教材工作部门,鼓励支持高水平专家学者编写既符合国家需要又体现个人学术专长的高水平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响应国家号召,担当时代使命,自成立以来在教材资源、教材研究、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并于2019年5月发布了“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专项课题”,有力推动了全国外语教材研究。本次专题研讨聚焦教材评价,立足本土教学,探究实际问题,是对当前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改革背景下英语教材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引发了与会教师对教材编写、使用与评价的关注与重视。未来,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还将继续发挥引领、研究与服务功能,支持外语教材原创性研究,促进优秀研究成果交流,推动优质教材建设与应用,为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专题研讨发言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