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 | 《现代外语》2019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2019/08/26
目 录
摘 要
语言学
英语及物性系统中结果属性的入列条件
厦门大学 辛志英 单 健
提要:结果属性的解释和描写一直存在争议。学者们或将其视为纯粹的词汇现象,或强调关系过程的语法框架,或将其归因于“动结式”的认知框架,但均缺乏系统性。本文将结果属性视为及物性系统中过程融合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其系统。结果属性是关系过程与其他过程融合的结果,过程的融合同时受到经验语法的识解限制,该限制具体表现为与关系过程融合的其他过程的语义限制。结果属性系统由“明确”和“不明确”两个子系统组成,后者将直接体现为不明确类结果属性,而前者基于经验识解关系的区别可由“及物”和“作格”两个子系统描写,二者又进一步受到不同过程类型的语义构型限制。
关键词:结果属性;及物性系统;及物/作格;入列条件;动结式
人际信任修复的认知-情感统合观
北京林业大学 姚晓东 长安大学 秦亚勋
提要:交往主体之间的信任修复,一方面取决于信任方对违反信任行为的归因分析和对被信任方可信性的认知分析,另一方面也与违反者如何管理负面行为所致的情感因素有关。结合真实文本语料,本文考察交往主体如何借助语用身份建构策略及其语言表征,达到修复信任的目的。研究发现,单一的认知维度分析未能呈现信任修复过程的整体图景;作为信任修复策略的重要维度,情感管理有助于消除信任方的不快情感,为信任关系修复提供基础。这一认知-情感统合观视角下的信任修复研究在揭示信任关系运作过程的同时,兼顾信任双方的行为,可为人际语用学的关系研究提供参照。
关键词:信任修复;认知分析;情感管理;修复策略;语用身份
投资模型视阈下国际学生身份认同与语用选择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李文栋 李茨婷
提要:本研究基于投资模型(Darvin & Norton 2015),探究国际学生作为汉语学习者的身份认同与语用选择之间的交互关系。研究采用历时追踪设计,结合角色扮演、回溯性口头报告、半结构化访谈、田野笔记等多种数据源,深度勾勒分析了11名国际学生身份认同的动态构建与其汉语请求语用策略发生互动的复杂图景。结果表明,自主性语用选择与交际中的语用身份密切关联,选择的动态变化会引起语用身份和自我认同的转变。此外,身份认同在微观语用选择与宏观语言投资之间发挥了中介调控的作用。研究呼吁未来学界给予二语语用身份认同更多关注,提出针对汉语学习者语用教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投资;身份认同;语用选择;国际学生
二语研究及其应用
语境对二语构式学习中占位的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财经大学 张晓燕 西安交通大学 王 敏
提要:本文采用“前测-干预-后测”的研究设计,考察占位对英语前置定语过去分词构式过度泛化的抑制作用,以及语境对占位抑制效果的影响。90名未掌握英语前置定语过去分词构式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被随机分入占位语境组,伪占位语境和对照组。采用句子翻译和可接受性判断任务测量英语前置定语过去分词知识的发展。结果显示:占位语境和伪占位语境均能显著抑制构式过度泛化,但占位语境的抑制效果显著大于伪占位语境。研究结果证实,占位对构式过度泛化的抑制作用受语境的影响。文章依据基于使用语言习得理论对研究发现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语境;占位;英语前置定语过去分词构式;过度泛化;基于使用语言习得理论
英语学习者异议话语的互动能力研究
大连外国语大学 高 君 赵永青
提要:本研究采用互动能力理论框架,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异议话语的互动特征(即话题延展和听者反馈)。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来自某外语院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多人讨论语料库,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取自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中的电视讨论语料,利用ATLAS.ti 8对异议话语的话题延展和听者反馈两个互动特征进行标注和统计。研究发现:1)中国英语学习者异议话语基本上呈现出与英语本族语者相一致的三语步序列特征,但后续争论序列构建不足,话题延展度有待加强;2)从话题指向性来看,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步三通常为支持己方语步一观点,较少延展对方话题,缺乏与对方的互动;3)与话题低延展性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异议话语中的听者反馈特征明显。由此看来,中国英语学习者异议话语的互动能力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互动能力;异议;英语学习者;二语语用;会话分析
中日同形词听觉加工机制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 费晓东
提要:本研究运用词汇判断任务,探讨了汉语语义、语音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听觉词汇加工的影响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在同形异义词日语语义加工过程中,1)汉语语义被迅速激活产生抑制效应,语音类似度高的同形异义词的抑制效应要强于语音类似度低的同形异义词;2)汉语语音被迅速激活产生抑制效应,语音类似度高的同形异义词受汉语语音、语义产生的双重抑制效应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习者在日语词汇习得过程中,过于依赖汉语字形、语音、语义的学习策略会产生较强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同形异义词;同形同义词;语音类似度;听觉加工机制
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教师学习研究 (特约主持人:徐锦芬)
教学转型背景下的外语教师学习
上海财经大学 陶 坚 新南威尔士大学 高雪松
提要:本文以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复杂系统理论(complexity systems theory)为框架来解读教学转型背景下的外语教师学习。复杂系统理论视教师学习为动态的、复杂的系统,由多个子系统(如教师、机构、学习活动)组成,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结、交互变化。本研究以此为解释框架,通过对教师深度访谈,课堂观察及文件整理来收集数据,并运用内容分析法来分析相关数据,探究东南沿海某大学三位专门用途英语教师如何进行学习来适应教学转型。研究结果揭示了外语教师学习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动态关系。其中,教师的学习取向影响教师如何运用学校资源及参与学习活动;学校则通过创造学习氛围及建立平台推动教师学习。此外,外语教师学习活动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这是教师个体和环境因素之间互动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不同的阶段性的要求,因此个案教师的学习过程也呈现出非线性的发展特征。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如何通过外语教师的持续学习来推动外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复杂系统理论;外语教师学习;教学转型
新手教师情感对认知发展影响的叙事研究
大连外国语大学 秦丽莉 何艳华 欧阳西贝
提要:本叙事研究基于社会文化理论,从过往情感经历视角探讨了新手教师的情感在其认知发展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对一位新手教师展开的三周调查,分别采集了其口头叙事、与导师一对一口头叙事互动录音及其书面叙事反思文本三方面的数据。通过以上三种叙事活动,本文详细描述了新手教师的认知与情感发展的交互影响情况,发现新手教师的情感对其认知发展会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文章认为,导师需要关注新手教师的情感才能为后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调节,促进其二语教学认知良性发展,进而提升其教学能力。
关键词:新手教师;情感;认知发展;社会文化理论;叙事
基于中介调节的外语教师科研能力发展机制
西安交通大学 孟亚茹 北德克萨斯大学 张 宪
西安交通大学 张妍华 马晓梅
提要:本研究从社会文化理论的中介调节视角出发,通过教育叙事捕捉某跨校外语学术共同体中不同学术背景的3名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机制,深入探究其调节因素和与环境的互动过程。结果表明:符合教师最近发展区的调节是有效的;共同体中科研专家和新手同道相益,所形成的集合型专家提高了团队的整体科研能力;系统性和持续性的环境支持能起到孵化作用,但教师彼此互为最近环境,需主动承担团队构筑的使命,才能推进良性科研生态的形成。
关键词:外语教师;科研共同体;中介调节;科研能力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徐锦芬 华中科技大学/江苏大学 李 霞
提要:本文以社会文化理论为视角,采用质化多案例法探析10位高校英语教师的学习途径及学习影响因素。通过半结构性访谈、反思日记、教师微博、学生反馈、现场笔记及其他素材收集数据,采用不断比较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教师以各种文化制品和活动、科学概念以及社会关系为中介进行学习。影响教师学习的因素包括个人、人际以及宏观社会环境。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建构了高校英语教师学习框架图。本研究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教师学习;社会文化理论;多案例研究
前沿综述
批评话语研究的三个新动态
天津外国语大学 田海龙
提要:通过研读批评话语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在2018年刊发的两个专刊,并结合近年来对批评话语研究发展的观察和领悟,本文归纳出自2016年Discourse & Society首次刊发批评话语研究专刊以来批评话语研究领域呈现出的三个新动态:批评视角的创新、理论视野的拓新和研究方法的更新。讨论这些新动态的相关内容,可以引发对我国批评话语研究的思考,进而提出一些见解,包括从应用批评话语研究理论原则的案例研究中归纳和提升出有价值的、可以解释具有中国特色话语实践的话语理论。
关键词:批评话语研究;新动态;内在批评;马克思与话语研究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