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目录与部分摘要
2019/04/19
刊讯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目录与部分摘要
目录
摘要
专栏:死亡话语研究(特约主持人:高一虹)
【主持人语】(北京大学 高一虹教授)“死亡话语”是指关乎死亡或濒死的口头、书面文本或多模态表征,包括其产品、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影响它和被它建构的语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文化传统中关乎死亡的语言文化禁忌也在被打破。对生命和死亡质量的要求,对个体权利的要求,在死亡话语的产品及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得以彰显。熟悉西方语言学相关理论和方法、洞察母语中的相关话语,使得外语学者在探索死亡话语时具有特别的视角和特殊的责任。我们曾先后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中国社会语言学》2017年第1期和《话语研究论丛》第四辑推出3组专栏文章,包括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这里呈现的是我们的第四个刊物专栏,收录了3篇论文。高一虹、张雨涵一文采用基于词语自由联想的“联想组合分析法”,考察了“自杀”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心理意义。孟玲一文采用Painter等的多模态分析框架,结合叙事分析中的主题分析,考察了英语死亡教育儿童绘本《爸爸会很快回来吗?》中“死亡”意义的多模态建构。黄芳一文结合Martin等的评价理论和Neimeyer等的死亡概念编码框架,比较了中英文网络评论中网民对TED死亡主题演讲的态度。这组具有新意的研究或单独考察或比较分析中英语言文化中的死亡话语,为未来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自杀”心理意义的联想组合分析
——对五地大学生的考察
高一虹,张雨涵
摘要
本研究采用“联想组合分析法”(AGA),考察“自杀”对大学生的心理意义。研究发现,联想词语共14大类,占比最大的类别依次是:情感、评价、自杀原因、自杀方式。“自杀”的负面意义占绝对主导,但也存在复杂性和矛盾性。成长地区、家庭背景、独生子女与否、年级、专业对积极和消极意义有显著影响。相比对同一样本的“语义区分”测验,AGA呈现的心理意义似乎更丰富复杂。本研究对预测死亡态度的变化以及相关生死教育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自杀;心理意义;联想组合分析;大学生
英语儿童绘本叙事中死亡意义的多模态建构
——《爸爸会很快回来吗?》多模态叙事分析
孟 玲
摘要
本研究考察英语死亡教育儿童绘本《爸爸会很快回来吗?》中死亡意义的多模态建构。对语料的概念意义实例化分析和叙事分析发现,绘本所建构出的对死亡的阐释为:1)生物性:不可逆性、原因性、无机能性、普遍性、自然性;2)文化性;3)情绪反应性。在概念意义层面,这些死亡意义通过图文实例化,借助不同的图文投入以及耦合中的分歧和聚合得以建构。本研究对中国情境的儿童死亡教育提出了启示。
关键词
死亡教育;儿童绘本;死亡意义;多模态叙事分析
评价理论视角下死亡主题演讲
中英文网络评论的态度比较研究
黄 芳
摘要
本研究基于评价理论,结合Neimeyer et al.的死亡相关概念编码框架,对英文死亡主题演讲“让我们来谈谈死亡”在TED官方网站上的英文评论和网易公开课网站上的中文评论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中英文网络评论在谈论死亡、临终决定、不同离世方式等死亡相关概念时的态度资源分布与使用存在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异同与中西社会文化语境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死亡主题演讲;网络评论;评价理论;对比分析
专栏: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特约主持人:刘泽权)
【主持人语】(河南大学 刘泽权教授)数据驱动的语言研究能够挖掘语言的普遍规律,客观揭示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充分展现人工智能时代语言研究的魅力,这一观察同样适用于翻译研究。本栏目的4篇文章均与语料库翻译研究相关。作为学科整体扫描,刘泽权、朱利利一文绘制了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0至2017年间发表的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翻译认知等交叉研究成果的知识图谱,廓清了它们的发展态势、研究热点以及高产国家、机构及作者分布,指出了语料库、翻译、认知三者结合研究的空间。其他3篇论文则聚焦具体节点词的翻译及其所折射的翻译现象。翁义明、王金平一文对比考察了现当代小说中“以为”的意义及其对应的英译结果,发现66%的翻译为think,82%的译文未能传达出原作隐含的主观性“否定”语义。高歌、卫乃兴一文与李华勇一文均围绕翻译词语的语义韵特征及其成因展开:前者考察了《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中hear of节点词的共选型式,发现翻译文本中的语义韵呈现高频出现原创英语中的低频型式、专门化凸显和显化3个特征;后者考察了cause的汉译对应词“导致”和“引起”在翻译汉语语料库中构筑的语义韵呈现出的超额使用与异质化现象。这些研究表明,语义韵常模(prosodic norm)制约着译者的词汇、语法选择,造成翻译的非正确常规选择(normative choices)甚至假朋友(false friends),但译者能够能动操控与利用语义韵常模,以重现或再创态度意义,实现创造性翻译。
国内外语料库翻译认知研究对比考察
——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
的可视化分析
刘泽权,朱利利
摘要
本文借助CiteSpaceⅤ工具,以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数据库2000至2017年间的文献为数据来源,绘制国内外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翻译认知以及语料库翻译认知四个领域交叉研究成果的知识图谱,廓清发展态势、研究热点以及高产国家、机构与作者,展望我国在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研究发现,国内外在语料库、翻译、认知两两结合的领域研究数量多且发展稳定,但三者结合的研究尚未发轫;国内研究呈跟风趋势,独创性、协同性和国际能见度匮乏。
关键词
语料库;翻译;认知;可视化;CiteSpaceⅤ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动词“以为”英译的主观性研究
翁义明,王金平
摘要
基于不同文学作品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对动词“以为”的英译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阐述“以为”的认知理解和主观化对等翻译过程。统计发现:译者在使用多种语言手段准确传达“以为”主观性语气的同时,绝大多数动词“以为”的言者否定主观语气没有在译文中以恰当的语言形式体现出来,导致翻译过程中原文信息传递的语义和语用亏损。
关键词
“以为”;主观性;平行语料库;英译
汉英翻译界面下的语义韵探究
——来自《红楼梦》英译本的证据
高 歌,卫乃兴
摘要
在汉英翻译界面下,通过对比研究hear of在《红楼梦》英译本与原创英语中的异同,探索语义韵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及变化特征。语义韵常模在翻译过程中起着统领作用,制约着译者的词汇、语法选择。译者对语义韵进行操控与利用,为态度意义转述策略的一体两面,使得翻译文本中高频出现原创英语中的低频共选型式,特定语义韵呈现凸显和显化趋势。
关键词
语义韵;共选型式;《红楼梦》;可比语料库;平行语料库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汉语语义韵研究
——以cause的汉译对应词“导致”“引起”为个案
李华勇
摘要
翻译汉语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汉语变体,除在词汇、句法层面存在不同于原创汉语的差异外,同一词项构筑的语义韵与其在原创汉语中构筑的语义韵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显示,cause的汉译对应词“导致”和“引起”在翻译汉语语料库TED⁃cn中构筑的语义韵与其在原创汉语语料库BJKY中构筑的语义韵存在显著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1)英汉翻译中的英语源语渗透效应;2)英汉翻译时共选机制中的搭配词选择偏差;3)英汉翻译时,译者积极调和。这一研究结果说明:语义韵具有语类依赖性,同一词项在不同语类构筑的语义韵具有差异;在构建语义韵理论时,除应考虑语言类型、语境等因素外,还须考虑同一语言中的语言变体这一因素。
关键词
翻译汉语;语义韵;源语渗透;语类;语料库
语言与语言学研究
论汉语带“宾语”自致使动结式
严辰松
摘要
汉语中存在一类违反马真、陆俭明(1997)提出的规律的动结句式,其主语所指是承载变化结果的主体,结语指向主语,然而在VR复合谓语后携带“宾语”。这一宾语是动词V在底层时携带的,因完整表达动作事件的需要提升至表层结构,置于变元移走后的空位上。它并非动结句式的宾语,在其中没有句法论元的名分。本文论述这类动结式的构成、性质及其语法语义限制,兼论马陆规律背后的理据。
关键词
汉语;自致使动结式;马陆规律
基于使因体模型的英语致使动词消显外论元研究
黄媛媛,陈莉萍
摘要
以往去及物化运作中的动词有界性或使因可移性特征都未能充分解释同类致使动词及带不同受事的相同动词在派生起动形式时的差异表现,因此本文参照使因体模型,结合真实语料,分别从致事和受事视角对交替和非交替致使动词的动态事件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发现,致使动词消显外论元,进入起动句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受事在受力后能够立即摆脱致事控制,沿单一明确的导向性发展路径自行维持独立变化。研究概括的动态事件特征不仅为致使动词与起动构式的语义兼容提供了概念依据,而且充分证实了动词精细事件语义差异对动词与构式互动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
致使动词;起动构式;使因体模型;动态事件;消显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句法复杂度研究
宋瑞梅,汪火焰
摘要
句法复杂度是衡量二语学习者学术写作语言表现的重要指标。现有研究对大学生之外更高阶段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句法复杂度关注较少。本研究以美国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为参照,采用L2SCA提供的7项指标,对比研究了中国教育技术专业与语言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句法复杂度。双因素秩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博士生的平均子句长度和并列句比例显著高于美国博士生,但从属子句比例显著低于后者,学科差异程度不大。国别和学科对每子句中的复杂名词性短语数量具有交互效应。本研究建议学术英语写作训练中重视句法多样性的显性教学。
关键词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句法复杂度;二语学习者;学术写作
语料库驱动下现代汉语“一起”的义项分立研究
曹 蓉
摘要
语料库驱动的义项分立将大规模真实使用作为第一证据,从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多层面融合视角开展语言意义的确立与区分。将这一模式应用至“一起”的义项分立中,通过对大量语言实例的定量、定性分析发现:“一起”在词语搭配、语法型式、语义倾向和语用态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共选规律,由此获得的义项分立结果较传统词典在义项的区分度、描写的颗粒度及可形式化程度上均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
“一起”;义项分立;语料库驱动;现代汉语;词典编纂
外语教学研究
维吾尔族学生英语请求策略中
维吾尔语、汉语迁移研究
朱效惠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维吾尔语、汉语对维吾尔族学生英语请求策略产生的影响。研究对象共4组,其中三语组由92名维吾尔族大学生组成,另有3个对照组。研究采用电子邮件写作任务和回顾性访谈收集数据,以Blum⁃Kulka et al.(1989)CCSARP框架为基础,通过对比三语组和对照组,分析维吾尔语、汉语对学习者英语请求策略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维吾尔族学生英语请求策略在语气引导型、需要陈述型、探询型使用上均存在维吾尔语、汉语迁移,呈现复杂特征,但从使用频次和用法上看,三语组与汉语本族语者组更为接近、受汉语影响更大,是二语水平、近现率、感知文化距离、语言环境及英语教师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三语习得;语用迁移;请求策略;维吾尔族学生
学习者二语水平与焦虑对口语产出质量的影响
陈 聪,徐锦芬
摘要
本研究通过多维度测量学习者口语产出质量,考察二语水平与不同认知阶段的焦虑对流利度、准确度、词汇复杂度、句法复杂度和观点复杂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语水平与焦虑对口语产出质量各方面影响程度不同;二语水平显著影响流利度、准确度和观点复杂度,但是对词汇复杂度和句法复杂度没有明显影响;输入焦虑显著影响准确度,加工焦虑与二语水平在对流利度的影响上存在交互效应。
关键词
二语水平;焦虑;口语产出质量
中国初级学习者英语wh-问句不对称习得研究
潘 娟,吴明军
摘要
疑问句的发展反映了语言习得发展,探究疑问句的习得特征对于探究语言的习得机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语法判断任务,考察初二、初三和高一这三个水平组90名学习者英语wh-主语和状语疑问句的习得情况。结果发现:三组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存在主语和附加语不对称现象,习得过程表现出渐进性和非线性发展两种机制。文章从三方面探讨了中国L2初级学习者英语wh-问句的习得机制:1)母语影响;2)英语wh-问句的句法特征;3)过度概括。在习得wh-问句的初始阶段,母语疑问句的句法特征对英语疑问句习得的影响不大。英语wh-问句的句法特征影响二语学习者wh-问句的习得。在习得过程中,L2学习者还普遍存在过度概括的现象。
关键词
wh-问句;不对称;移位;过度概括
【声明】感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本文版权归《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