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文末附全文下载链接)
2019/01/15
目 录
外语教学
听力元认知教学对英语听力成绩和元认知意识的影响 / 王 宇 3
建构课堂口译质量实证研究:从机考录音转写分析角度 / 邓小文 10
进阶还是平行——交传、同传课程设置顺序之争 / 邓小玲 19
外语学习
二语语块理解的语境效应研究 / 刘 珊 26
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变化的跟踪研究 / 端义镭 张结根 34
不同语言经验对儿童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维吾尔族与汉族儿童的对比研究 / 韦晓保 王文斌 41
维吾尔族学生英语水平与维—汉请求策略语用迁移关系研究 / 朱效惠 48
真实语料对提高外语学习者自主学习内在动机的有效性研究——基于翻转课堂 的实证研究 / 张 戈 56
外语测评
外语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理论框架和路径探索 / 金 艳 65
语言做事测试评分标准的开发和效度验证:回顾与反思 / 徐 鹰 73
书评
《英语语言学习者评测——理论与实践》评介 / 黄永亮 81
社会文化理论在第二语言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兼评《第二语言教育中的社会文化理论导论:叙事视角》 / 张 莲 86
English Abstracts (90)
本刊稿约 (94)
摘 要
听力元认知教学对英语听力成绩和元认知
意识的影响
王 宇
苏州大学
提 要:本研究以Vandergrift & Goh(2012)的听力元认知教学法为指导,提出将课堂元认知教学和课外训练相衔接的听力教学设计,并对一组17名成人英语学习者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强化培训。通过对前后测听力成绩、听力元认知意识问卷调查、学习周记和访谈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相衔接的听力元认知教学对提高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听力成绩有显著作用,对中低水平学习者作用尤为明显;2)元认知教学使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其中“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最明显。
关键词:元认知教学;听力成绩;元认知意识;教学设计;成人英语学习者
建构课堂口译质量实证研究:从机考录音
转写分析角度
邓小文
北京外国语大学
提 要:本文将“本科交传综合训练社会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翻译专业第六学期英汉交传实务课程,通过对实验班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收集期末考试机考录音并转写,描述和对比分析了建构课堂和非建构课堂学生英汉交传口译质量的特点和差异。研究发现:两个班除详述很少、都有较多填充词和信息本身错误之外,实验班的其他重复、填充词、错误修正和恰当性修正、冗余人称指称的数量都高于对照班,漏译和大意错误的数量均低于对照班;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个班的病句和大意错误具有显著性差异;建构课堂的口译质量稍高,更有利于译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建构课堂;口译质量;错误分析;英汉交传;机考录音
进阶还是平行——交传、同传课程设置
顺序之争
邓小玲
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因茨约翰内斯古滕贝格大学
提 要:释意派翻译理论(the Interpretive Theory)认为口译教学中交传是同传的基础,为交传在先、同传在后的进阶论代表。欧洲关于交传和同传教学顺序的讨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交传和同传同时教授的平行论。在国内目前鲜有相关话题的学术讨论。本文通过调查13所院校交传和同传课程的教学顺序,并回顾国内外关于交传和同传教学顺序的文献,分析进阶论和平行论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在实际课程设置中的体现,进而提出中国的口译课程设置应考虑市场需求和学生能力,在条件成熟的院校更早引入同传甚至同传和交传平行教授。
关键词:交传和同传;教学顺序;进阶论;平行论
二语语块理解的语境效应研究
刘 珊
武汉纺织大学
提 要:本实验研究考察了二语语块的语义透明度(单词语境效应)和不同句子语境对语块理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词语境效应存在于英语学习者在理解陌生语块的过程中。语义透明度高的单词语境促进了语块的理解。解释性语境能促进透明度高的语块的理解,但推理性语境的作用则不大;对于透明度低的语块理解,句子语境的作用不大。研究结果对二语语块习得和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块;单词语境效应;句子语境效应;理解
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变化的
跟踪研究
端义镭 张结根
金陵科技学院
提 要:本研究对50名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旨在揭示其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学生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水平和学习努力程度不断变化,同时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在改变。在低年级阶段,应该二语自我与理想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体验都不相关,并阻碍两者动机效应的发挥,学生努力学习主要是出于安全需求;进入三年级后,应该二语自我与理想二语自我融合,它们又与二语学习体验关联,三者共同发挥动机效应,学生努力学习是发展和安全需求双重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调节定向;二语动机;英语专业学生;跟踪研究
不同语言经验对儿童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
维吾尔族与汉族儿童的对比研究
韦晓保1王文斌2
1华东理工大学 2北京外国语大学
提 要:为揭示双语儿童相对于单语儿童是否存在语音意识发展优势,本研究对比分析了维吾尔族双语儿童和汉族单语儿童汉、英语音意识发展差异。结果显示,在汉语语音意识方面,维吾尔族双语儿童在汉语音节合法性意识、韵母意识和音位意识任务中的表现明显强于汉族单语儿童,但在声母和声调意识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双语儿童优势;在英语语音意识方面,维吾尔族双语儿童在英语音位和首尾韵意识方面均明显强于汉族单语儿童,但在英语音节意识方面则表现得不如汉族单语儿童。本研究得出结论:维吾尔族双语儿童的语音优势主要表现为对不同语言语音结构的敏感性,而且这种语音结构的敏感性会受到语音知觉同化、语音结构突显度、语音发展序列的影响。
关键词:双语儿童;语音意识;结构敏感性;对比研究
维吾尔族学生英语水平与维—汉请求策略
语用迁移关系研究
朱效惠
大连外国语大学
提 要:本文旨在探究维吾尔族学生用英语实施请求时的英语水平与维—汉语用迁移的关系。三语组由国内高校维吾尔族学生组成,根据其英语水平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另有三个对照组。研究采用电子邮件写作任务收集数据,通过对比高、低水平组与对照组的请求策略,分析维吾尔族学生英语水平与维—汉语用迁移的关系。研究发现,高、低水平组均不同程度受已习得语言影响,其中低水平组受影响更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与维—汉语用迁移基本呈负相关。
关键词:三语水平;语用迁移;请求策略;维吾尔族学生
真实语料对提高外语学习者自主学习内在
动机的有效性研究——基于翻转课堂的
实证研究
张 戈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提 要:本研究通过国内某综合大学法语专业18名初学者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法语精读翻转课堂教学实验,验证了真实语料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在动机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以解决和突破现行精读课教学存在的困难和瓶颈为目的,设计了一套基于真实语料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全班进行两次问卷调查以及对其中6名学生进行访谈,探索了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参与内在动机的因素。本研究采用人工转写方法,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和在线语义分析软件NLPIR进行了数据分析,最终建立了具有推广价值的“基于真实语料的外语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关键词:外语;翻转课堂;真实语料;自主学习;内在动机
外语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理论框架和路径探索
金 艳
上海交通大学
提 要:本文回顾了语言评价素养的概念定义和理论框架,提出了我国语言评价素养研究的分类体系,并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分析了语言评价素养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基于理论框架和研究回顾,本文对我国外语教育环境下的教师评价素养发展提出了建议。作者指出,语言评价素养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概念,外语教师应根据评价活动类型有所侧重的发展评价素养。具体来说,外语教师不仅需要理解和使用大规模考试,开发和实施学业测试和课堂评价,而且要结合我国外语教育改革动态,不断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改进评价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语言评价素养;理论框架;发展路径;外语教师
语言做事测试评分标准的开发和效度验证:
回顾与反思
徐 鹰
华南理工大学
提 要:评分标准是语言测试研究重点之一,因为其质量直接影响做事测试的信度、效度。本文对40年来国内外关于评分标准开发和效度验证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认为基于数据的评分标准开发方法是目前的主流范式,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混合研究是对评分标准进行效度验证的趋势。未来研究应基于考生真实表现采用话语分析(或语篇分析)以及语料库手段开发评分标准,同时应注意各种能力测量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的多元共线性问题以及实验设计中的循环论证问题。
关键词:评分标准;做事测试;效度验证;话语分析;语料库
《英语语言学习者评测——理论与实践》评介
黄永亮
河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提 要:教师的测评素养水平与英语语言学习者评测的质量密切相关,而测评专著是教师测评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Guillermo Solano-Flores教授的著作《英语语言学习者评测——理论与实践》(2016)在测评领域颇具代表性。该书指出,测评是教学活动的关键一环,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该书分析了语言、文化和测试的关系,重点探讨了测试开发的理据、测试的局限性以及课堂测评的方法,这为包括英语教师在内的各测评利益相关群体测评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书鼓励教师批判性地使用测评信息,引导教师创造性地开发测评工具、设计测评活动,进而让英语语言学习者从测评中受益。本文简要评述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以期为我国英语教师及其他测评利益相关群体测评素养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测评素养;英语教师;测评利益相关群体;英语语言学习者;语言评测
社会文化理论在第二语言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 兼评《第二语言教育中的社会文化理论导论:叙事视角》
张 莲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藏民族大学
提 要:社会文化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西方思想界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它对人类认知发展和学习的强大解释力。本文概述该理论相关核心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介Merril Swain等2015年出版的《第二语言教育中的社会文化理论导论:叙事视角》(第2版)。该书从叙事视角介绍了社会文化理论核心概念在二语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应用。本文分章节介绍了全书主要内容,讨论了这些概念对二语教育的重要启示以及本书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二语教育;社会文化理论;叙事
期刊简介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名《中国外语教育》,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文秋芳教授主编。英文刊名为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本刊为季刊,每期96页,定价为15元。刊号为:CN10-1585/G4,ISSN 2096-6105。国内外公开发行。
期刊特色
本刊2008年创刊,致力于探讨外语教育领域的实践成果与改革经验,为展示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和促进外语研究者交流提供了专业平台。十年来,本刊发表了多篇针对外语教育实际问题、探索创新理论与方法的优秀研究成果,指导和培养了一批外语学科中青年作者。自2013年12月起,期刊连续两次被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目录。
2018年本刊获得国内刊号,更名为《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站在新的起点,本刊将继续坚守服务国家战略与人才培养的初心,秉承“理论联系实际、学术性与应用性结合、科学性与社会性并重”的宗旨,聚焦外语教育,突出办刊特色,为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研究创新不断努力。本刊将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不同语种、不同学段的外语教育研究;关注学科前沿,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引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重视教学实践,鼓励一线教师与研究者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索。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实践先行者、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不吝赐稿!
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包括:“热点聚集”、“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教师、外语课程与教学资源、外语教育政策及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外语学习”(外语学习与外语学习者的研究)、“外语评测”、“‘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书评”、“学术动态”等栏目。
稿件要求
1.本刊发表文章以实证性研究为主,同时也刊登部分外语教育理论和外语教育政策方面的文章。
2.研究文章一般不超过8,000字( 含中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及参考文献); 书评4,000—5,000字。
3.书评栏目所评介图书限两年内出版的外语教育及应用语言学类相关学术图书。
4.本刊严格按国际学术期刊惯例,采取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并实行预审、初审、外审、复审、终审的五审制度。稿件投出后90日内若未收到编辑部反馈即可自行处理。稿件格式体例要求,请参见本刊网站投稿说明。
5.其他详细信息见网站本刊稿约。
投稿方式
网址:http://www.celea.org.cn/fleic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好外研社大厦配楼3505室《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
邮编:100089
电话:010-88819032 / 9537
邮箱:fleic@fltrp.com
网址:http://www.celea.org.cn/fle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