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时代新起点 争做有为新青年——【专题论坛十二】青年教师专业能力与发展
2018/03/3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开启新征程,青年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生力军、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承担着传播知识、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更肩负着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
论坛现场
青年教师专业能力与发展专题论坛在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的专题报告环节成功召开。山东大学邵春燕老师、复旦大学时丽娜老师、中央财经大学黄丹婵老师、中山大学郭曼老师、大连医科大学高峰老师、华中师范大学王建洋老师、贵州师范学院张羽老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曹羽菲老师及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朱明元老师发言,分享创新发展之经验,弘扬青年外语教师奋发之志。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田朝霞教授应邀主持论坛。
南京师范大学 田朝霞教授
躬身教学是青年教师发展的肥厚沃土
立足课堂,躬身教学,教师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人才,实现自身的进步。论坛上,邵春燕老师、时丽娜老师、黄丹婵老师、朱明元老师分别就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享宝贵经验。
在主题为“写作大赛辅导对二语写作教学的意义”的分享中,邵春燕老师通过将国内二语写作教学、哈佛大学写作课、“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进行对比,指出“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从话题选择、篇幅长度要求、思辨能力考查等方面更接近哈佛大学对于本科生基本写作能力的要求,而辅导学生参加写作大赛的经验对英语写作教学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邵老师不断积累辅导学生参赛的经验并应用于写作课堂教学实践中,形成一套以思辨为主的写作教学模式。她认为,写作话题的多样性、较长的篇幅要求、多元反馈模式、逻辑方法的运用、多角度及反方论证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严谨论证、提高思辨力等。
山东大学 邵春燕老师
时丽娜老师作了题为“基于‘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浅谈人才培养与演讲教学实践创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和互动”的发言。十多年来,复旦大学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屡创佳绩,同时该校的“英语公众演说”课程也广受好评。作为演讲大赛指导教师兼演讲课程授课教师,时老师积累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探索英语演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与互动关系。她分享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能为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带来创新与启发,能够推动课程设置的拓展与延伸,促进教研团队的建设与扩充,鼓励教研项目的参与和开发,启发社团组织的建立和创新,并协助其他赛事的发展与深入。
复旦大学 时丽娜老师
黄丹婵老师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思辨精读教学——对《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精读2:文学与人生》如何布置作业与考核方式的一些思考”为题展开分享。黄老师首先介绍了“最近发展区”(ZPD)理论和教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scaffolding)的角色,继而分享她在教授《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精读2:文学与人生》及测试中对于ZPD和scaffolding的运用。例如在实际教学中,黄老师让学生以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写信,通过角色带入培养学生的思辨、共情能力与同理心。黄老师认为教师需要设计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将学生现有的水平提升到可能达到的水平。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与出期末考试题的过程中,教师需将自己的解读巧妙地融入作业要求与指令中,为学生在已有的和潜在的认知水平之间搭建脚手架。
中央财经大学 黄丹婵老师
朱明元老师的发言题目为“民办高校英语课堂的兴趣调动——基于《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的教学实践”。朱老师讲到,民办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着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他遵循该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通过挖掘《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中蕴含的工具性及人文性元素,为打造良性教学态势做出诸多尝试性努力。朱老师通过分析实际教学案例指出,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应多从自身找原因,同时选取合适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灵活变通地制作课件。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朱明元老师
自我提升是青年教师发展的源头活水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与挑战,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培养更符合国家、社会需求的人才。作为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教师,高峰老师、王建洋老师在比赛的助推下,进一步努力突破、迅速发展。
通过题为“‘教学之星’大赛、‘U讲堂’、研修班、公众号——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GPS”的发言,高峰老师讲述了自己凭借在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加入“U讲堂”教师团队,成为“微课与翻转课堂理论与实践”研修班主讲教师,进而创办英语学习微信公众号的个人发展经历。每一次经历虽然充满挑战,但高老师都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把握机遇。高老师讲到,这一次次的宝贵经历“源于比赛,又不止于比赛,以教促赛,以赛促教,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一种前进的动力”,这一次次的挑战仿佛GPS,为他指明未来的发展定位及方向,带来收获(gains)的同时促使他进一步思考教学、研修中存在的问题(problems)及解决办法(solutions)。
大连医科大学 高峰老师
王建洋老师聚焦“外语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发展途径——基于教学大赛及线上研修的成长分享”,分享个人专业发展路径的心得与思考。王老师通过外研社“U讲堂”进行内容、主题涵盖广泛的线上研修,在研修过程中,他对教学及科研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与体会,在提升日常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演讲的能力。基于研修成果,王老师探索微课及翻转课堂的有效结合之路,获得2016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亚军。他讲到,“教学之星”大赛促使他坚定教学信念、提高教学技能、提升测评素养,并为他带来了参与试题项目的宝贵机会。
华中师范大学 王建洋老师
研究创新是青年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时代的教师应探索、研究、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把握教学规律,更应具备创新精神,开拓进取。此次论坛中,郭曼老师、张羽老师、曹羽菲老师分别就教学模式创新、教师教学力研究及教学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分享。
郭曼老师就“探索基于移动平台的新闻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发言。郭老师介绍到,“新闻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内容信息量大、难度高、时效性强,单一的课内教学模式难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因此中山大学锐意进取,探索基于移动化学习的新闻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积极构建辅助新闻英语教学的移动化学习平台,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综合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搭建课程微信公众号,实现课上课下循环互动的课程生态。移动化学习平台汇聚了多模态、个性化且颇具时效性的教学资源,建立了课内课外相融合、师生交互、高效率的课堂生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参与度。
中山大学 郭曼老师
张羽老师的发言围绕“外语教师教学力与课堂教学有效性关系研究——基于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的分析”展开。张老师首先指出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着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模糊、教学动能不足,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力普遍不强等问题。随后,以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为分析对象,张老师提出了教师力(teacherability)的概念,即教师能胜任教学工作并保证教学有效的能力。他认为,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能力(teaching ability)或教学技能(teaching skill),教学力是前两者的上义词,统领二者。外语教师强大的教学力(foreign language teacherability)是促成课堂教学有效性达成的根本引擎,而课堂的正面或负面反馈刺激教学力各要素自由调整、更新,甚至重构。新时期的外语教师应培养自身教学力,增强自我教学效能,灵活应对错综复杂的外语课堂教学事件。
贵州师范学院 张羽老师
曹羽菲老师的发言题目为“从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参赛感受谈教学创新的必要性”。曹老师分享到,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为多语种教师提供了教学交流的平台,使多语种教师认识到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包括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技术创新等。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多语种呈井喷式发展态势,多语种教学、多语种教师应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西班牙语教学为例,曹老师讲到,青年教师要认真总结国内外外语教学新形势和新发展所带来的创新需求,适当吸收兄弟语种和国外外语教学模式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注重学科协同,及时更新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
上海外国语大学 曹羽菲老师
发言结束后,论坛现场还进行了互动交流。发言人与与会教师就教学、科研、个人发展等问题进行经验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洋溢着青年教师的热情与活力。论坛尾声,田朝霞教授鼓励青年教师不忘初心,永葆热情。即使前行的路上阻碍重重,但日积月累,总会厚积薄发,青年教师终有一日也会成长为专家名师。
主持人与发言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