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时代,承担新使命——【专题论坛二】主编论坛:新时代外语期刊建设
2018/03/28
走进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新时代的国家发展对高等外语教育提出新要求,外语学术期刊作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前沿,在新时代应该如何规划建设,充分实现引领外语教研发展的担当作用?为探讨这一议题,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于3月24日下午特别设置“主编论坛”,10位外语学术期刊主编围绕“新时代外语期刊建设”这一议题,分别从新时代外语教育与外语学刊的使命、外语学刊的挑战与突破、外语期刊的特色建设、外语研究的热点、作者和期刊编辑的专业发展等方面作了既高屋建瓴又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探讨。主编论坛由《外国语文》主编四川外国语大学董洪川教授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主持,一百余位高校外语教师和学者出席。
董洪川教授
站在新起点,承担新使命
王克非教授发言的题目是“新时代外语学刊的担当”,他在发言中指出,外语学科在新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外人文对话与交流、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和举措都赋予外语学科新的使命和挑战,也是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新时代外语学刊应有新的担当:一是继续做好外语学科学术服务,编辑刊发优质论文,加强学术界的联系与交流;二是做出新的探索和开拓,如《外语教学与研究》新设“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研究”等专栏,以期推进国际学术话语建构,提高国家软实力。
王克非教授
《中国外语》主编、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发言的题目是“紧跟新时代步伐,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外语研究的热点问题思考”。黄教授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出发,指出我们的外语研究和教学要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程中,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也包括要保护好语言和语言使用的环境,我们需要了解: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也是语言学问题;2)生态环境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3)中国语境下的生态语言学研究应该遵循中国“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以人为本”的生态哲学和生态智慧。黄教授指出,引领学术探索与创新是外语学刊的责任,外语学刊和外语研究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增强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捕捉和思考社会问题,实现我们的社会使命。
黄国文教授
《外语教学》执行主编、西安外国语大学王和平教授发言的题目是“新时代外语教育的使命与担当”。他指出新时代的外语教育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面临诸多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外语教育需要对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承担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使命与担当;更新外语教育理念,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制订国家层面上的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以人才培养和教学为核心,狠抓学术研究,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融合,改革现有的评价机制,实行分类教学、分类评价,在创新和特色上下功夫。深入地思考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外语教育必将迎来新的大发展时期。
王和平教授
《山东外语教学》主编、山东师范大学王卓教授以“新时代外语期刊与外语学科协同发展创新模式探索”为题,首先回顾了外语期刊创办的初衷,即为明确外语学科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发展服务;因此,必须适应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语学科的发展战略、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新时代的外语学科具有多元性、跨语种、跨文化、跨学科、人文性等特点,外语学刊也应关注外语学科从工具性到人文性、从异域视野到本土视野、从简单复合到跨学科内涵式发展等关系的变化,同时利用其平台性、前瞻性等特点对我国外语学科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实现外语学刊与外语学科的协同发展与创新。
王卓教授
紧跟时代,突出特色
《当代外国文学》主编、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发言的题目是“新时代外国文学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建设之我见”,他指出新时代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语境下构建和完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是时代赋予当前外国文学学术期刊的使命。接下来杨教授介绍了《当代外国文学》如何根据期刊自身特点,针对时代需求,建设在研究视野与价值取向方面彰显中外文化互鉴、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的栏目。并从选题策划机制、约稿、特色栏目建设及其与一般栏目的关系等多个角度,分享了“诺贝尔奖作家研究”特色栏目的建设策略,指出外语学刊应注重选题策划,合理定位,明确学术方向,突出学术个性,坚持学术品质。
杨金才教授
《外语电化教学》常务副主编、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加圣编审的发言以“坚守定位,把握趋势,促进外语教学与科研发展”为题,他指出在当今外语教学研究学科划分越来越细,研究领域越来越专,自媒体特色越来越明显,科研思路、方法、媒介、工具、平台越来越便捷的情况下,外语学术期刊的发展越来越艰难;期刊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坚持自己的办刊定位,把握外语教学与科研的信息化趋势,提高其实践性和技术性。《外语电化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技术性学术,其技术性特征既包涵在选篇所体现的外语教研技术化趋势中,如语料库建设、多模态教学、交互性学习教育的研究选题,亦体现在期刊团队的信息技术化能力提升中。在信息技术时代,如何把握刊物的学术定位、更好地促进外语教学科研的发展是每一个外语期刊都应该仔细审视的问题。
胡加圣编审
《上海翻译》执行主编、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以“对我国应用翻译研究现状的思考”为题,首先回顾了《上海翻译》的创办历史,并重点阐释了该刊“聚焦应用”的办刊宗旨。接下来傅教授系统梳理了“应用翻译”和“应用翻译研究”这一对术语的内涵,探讨了我国应用翻译研究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研究视角涵盖面不够系统;研究体系化深入探索不足;跟风扎堆现象严重;缺乏翻译研究学科的本体意识;理论与应用之间脱节;国际视野与本土承继的关联性不强;缺乏相应的学术共同体等。傅教授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翻译也必然会拓展其外延,而《上海翻译》将继续坚守自己的办刊宗旨,构建应用翻译研究交流平台,推动我国应用翻译事业的发展。
傅敬民教授
学刊学者,协同发展
《中国外语教育》《中国应用语言学(英文)》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以“对《中国外语教育》办刊宗旨的思考”为题,从《中国外语教育》十年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该刊一直秉持的12字方针和“三服务”原则。12字方针为:问题导向、创新驱动、实践检验。这实际上也给广大研究者提出了实际指导,即研究要解决现实问题,不从外国文献中找问题,再套西方理论提出方案,而是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终点;同时积极探索理论、知识、方法的创新,将教学理论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将研究方法创新在实际研究中检验。接下来文教授介绍了期刊多年坚持的“三服务”原则:服务中国外语教育;服务中国外语教育研究队伍建设,尤其重视青年学者的发展和培养;服务应用语言学学科发展,从而实现期刊本身与学术人才和学科的协同发展。
文秋芳教授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天津外国语大学田海龙教授以“外语期刊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策略”为题,探讨了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传统阅读方式产生冲击,而传播技术的迅猛兴起也给学术编辑的发展带来机遇,新时代的编辑定位更类似于编辑+学者+媒体人,既要编辑出符合学术规范的稿件,又要对学术研究的前沿保持敏感,同时要像媒体人一样有学术传播的意识和利用新技术手段的意识,努力将期刊建设成为读者提供学术研究的接续点、为作者开拓成果传播的渠道源。
田海龙教授
新时代对外语学科和期刊建设提出新要求,为服务学科战略、服务社会发展,外语学刊需勇敢担当,坚守定位,把握趋势,突出特色,重视作者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作者的成长,促进期刊编辑队伍能力的提升,搭建广大学者学习交流的有效平台,实现外语学科、外语学刊、外语学人的协同发展。
主编论坛与会专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