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 | 做好自我规划,开辟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外语教师自我规划与专业化发展研修班”纪实
2017/08/09
8月4—5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研社共同举办的“外语教师自我规划与专业化发展研修班”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期研修班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宝成教授、杨鲁新教授、浙江大学吴宗杰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莲教授和徐浩副教授等5位主讲专家,就教师发展、叙事探究、课堂话语分析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共有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的近200名外语教师参加了此次研修。本次课程系统探讨外语教师知识基础框架、教师发展研究、叙事探究、发展路径等,旨在指导参班教师进行有效的自我规划,促进高校外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会场全景
明确教育目标,关注教学成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明确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课程伊始,韩宝成教授以一则英文“菜谱”引入,让大家思考以这则菜谱为教学材料,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该如何教学。由此使大家认识到教育目标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教师不明晰教学目标等于丢失教学方向,只有能够清楚阐释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方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目标。接着,韩教授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为基础,系统讲解了教育目标的分类,阐述了教学材料(content)与知识(knowledge)的区分,对教师如何促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认知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他介绍知识应分为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认知性知识四个层次;通过教学活动的层层深入,使学生能够实现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由低到高六个层次的能力。最后,韩教授强调外语教学者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韩宝成教授
聚焦现实问题,研究推动实践
徐浩副教授带领参班教师对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领域相关的核心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他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教师教育、教师发展和教师研究做了细致的区分,指出教师教育与发展将教师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教师成长变化规律为研究内容。教师发展的核心领域包括教师认知(如认同、动机、信念、知识等)、教师行为(合作、话语等)和交互能力;教师能力则包括教育理念、学科素养、学科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职业发展等。关于外语教师教育的研究问题非常多,很多问题研究的人还比较少,如外语教师的外语能力,外语教师职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教师发展不仅是专业发展更是持续的人的发展等等。徐老师呼吁大家发现教学和自身发展中的问题,展开更多更深入的教师教育与发展相关研究;并强调外语教师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与实践关系密切,相关科研工作须聚焦实际,以探究和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不是独立于教学之外的闭门造车。
徐浩副教授
掌握叙事探究,阐释世界的意义
本期课程的一个重点是叙事探究(narrative inquiry)。吴宗杰教授系统阐释了叙事探究的方方面面。首先,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叙事探究将人类生活的各种“经验”,即言与行构成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在对被研究者的叙述性展示中研究教育的意义。而研究者要明确叙事(narrative)和探究(inquiry)间的联系,以及叙事和解读(interpretation)的关系。叙事探究的重点在于描述问题及对象而不是给出答案,目的在于启迪读者通过阅读“经验”自发探究问题而不是总结答案,并要求研究者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注意叙述语言作为“讲述事实”与叙事作为“探究”的区别。吴教授提到叙事探究研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叙事探究是对事件的解读而非观点表达;第二,叙事的过程是展现现象而非告知真理;第三,叙事探究是对意义的探索而非对教育知识的陈述;第四,叙事是建构意义的过程;第五,叙事探究包含着对教育异化的批判。
同时,叙事又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课程的认识论框架。作为外语教师,除了可以借助叙事来研究自身、研究同行,还可以将叙事应用到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和学科拓展之中。吴教授通过小学写作教师的课堂研究、英语课文的叙事分析等案例,让参班教师认识到叙事探究侧重在对“言与行”的描述和理解,关注文化的独特性、文本或故事的蕴含的文理、以及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等等,这也反映出教育之影响人的精神所在。
吴宗杰教授
第一天晚上,六个小组分别对“用叙事方法讲一个故事”和“做一个叙事方案”两个任务展开了认真讨论和准备;第二天上,九位代表在大班进行了汇报。吴教授分别给予评论和点拨,由此参班教师进一步加深了对叙事探究和教学应用的理解。
小组汇报
分析课堂话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张莲教授通过分析教师学习与发展中的问题概括出知识基础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教师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路径,并提出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具备自身特殊性,即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属于教师教育领域,更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议题之一。张教授结合课堂话语分析研究案例,针对如何实现有效的教师学习进行探索,总结出课堂话语分析能够帮助教师沟通课堂,有效反思课堂,印证了课堂话语研究作为探究教育和教师学习与发展重要研究路径的重要性。同时,张教授对理论知识输入、批判性反思在外语教师学习中的重要性给予高度肯定,强调外语教师学习应关注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理论的情景化解构和建构、使学习真正发生。她还鼓励研究者和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使学习常态化,并具有可持续性。最后,张教授指出对于教师研究者而言,求真是积累知识过程中的本能追求,正义则是运用真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最大的实际问题就存在于学校和课堂,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对话中。
张莲教授
自我剖析与规划,实现专业化发展
杨鲁新教授以自己作为一名研究者的成长经历为例,为参班教师做了题为“教师自主学习与教师发展”的讲座,主要帮助参班教师解决“教师为什么要自主学习”及“如何自主学习”这两大问题。杨教授结合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缺乏学习动机、课时减少、安排课程方面自主度不足、ESP英语转型挑战,职称问题、家庭和工作难以平衡等现实问题,引导大家首先进行自我剖析,然后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并且马上动手;在具体研究上则想一想教学中的问题、筛选出最想解决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即“思、读、行”。同时,又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即“读、思、行”。最后,杨教授以一段视频结束课程,呼吁大家贵在坚持,既然选择在远方,便要风雨兼程,定能实现全方位与专业化的自我发展。
杨鲁新教授
两天的研修在紧锣密鼓的安排中落下帷幕,“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两天的时间不过给各位老师开个小头儿,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与自我规划,相信老师们通过在以后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学以致用,自我规划、发现问题、深入探究、持续发展,定能实现职业生涯中教学与科研层面的专业化发展提升,获得“带月荷锄归”的收获感。这个夏天,我们相聚北京,憧憬未来的自己,再回首,定不负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