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教学之星”第四期】Learning is doing: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应用 ——外研社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 暨“教学之星”大赛(第四期)
2017/07/30
7月28日,外研社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第四期)在杭州圆满落幕。在本期“教学之星”大赛中,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的王列汇老师和赤峰学院的刘乐吟老师蟾宫折桂,成功晋级年度总决赛。
研修班主会场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国在逐步走向世界中心,新时代人才必须能够熟练应用外语,必须具备在各行各业使用英语在职场完成各类沟通任务的能力。高等外语教育肩负着培养一流外语人才的重任,因此,其教学目标和手段也应当与时俱进。
何莲珍教授:学中育思 御学于用
浙江大学何莲珍教授做了题为“基于大学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的中国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主旨报告。
何莲珍教授
何教授指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某种工具性的技能,更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成为更好的思考者,对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和任务之一。何教授讲到,思辨能力是在一定语境下,学生基于已知的证据、概念,用掌握的方法能够进行解释、分析、评价和推断的一种判断。外语教学领域的思辨能力培养研究一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如何通过实践共同体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发展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少。
随后,何教授提到,从社会文化视角看,认知过程与社会、文化实践是紧密交织和融合在一起的,学习被视为一个参与并积极介入到共享活动中去的过程,知识和意义是共建的,是共享的交互所产生的结果。结合Wenger的社会学习理论来看,外语学习是学生作为学习共同体成员(学习作为一种归属)、通过运用语言与其他学习者沟通协商、参与实践(学习作为一种做事)的过程。让学生在特定的场合明确自己的身份(学习作为一种成为),并能够运用符合身份的语言和技能完成任务,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外语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
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思辨能力培养有着双重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特定场合运用习得的语言技能完成任务;第二,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语言形式及其所表达的思想观点进行分析和思考,以使学生具备运用英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何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基于Andriessen设计循环模型所设计的关于在实践共同体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证研究的概况。研究通过七项教学干预及使用问卷、阅读测试和对学生的访谈等工具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思辨能力及运用英语与他人沟通、完成任务的能力在实践共同体中明显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杨莉芳副教授:以测促学 学用结合
杨莉芳副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副教授做了题为“国际人才:标准与评价”的专题报告。她谈到,各类工作岗位要求毕业生具备能够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随着智能机器的应用,未来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取决于机器不具备的那些能力,即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杨副教授特别强调,国际人才并不是专指从事对外交流工作的外事人才,它还囊括了能够产生任何国际交往的各类职业人才,如与外国人有贸易往来的商品推销员等。
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历时两年多开发的“国际人才英语考试”(English Test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通过测评来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国才考试”的任务设计是从国际交流与工作场合的使用语言环境中提取合适的应用任务,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国才考试”强调分类优秀,包括“国才初级”、“国才中级”、“国才高级”、“国才高端”和“国才高翻”。随后,杨副教授通过剖析样题,阐释了不同类别的“国才考试”是如何考查职场英语沟通能力的。
比如,“国才初级”考试由口头与书面沟通共八项任务组成,考试时间约为80分钟。以如下“产品说明”样题来分析:“产品说明”是一项口头任务,考生首先要根据题干和PPT中所给话题和提示来明确自己在职场中的身份以及交流的对象,并确定自己沟通的目的和使用语言的特点和规范,准备90秒后,用1分钟向客户推介某一产品或服务。该类测试任务考查考生在既定情境下,以特定身份向指定对象口头说明情况的能力。
“国才考试”主要考查学生使用英语完成具体工作的综合性能力,杨副教授呼吁高校英语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教学生,也期待“国才考试”的任务设计能为高校英语教师提供参考和灵感,在教学中设计更多趣味性和有效性兼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应用英语做事的综合能力。
“教学之星”大赛:实践智慧教学 注重学用结合
智慧的教学方案是建立在适用的理论基础之上,并使用优秀的教材结合适当的智慧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类任务的能力为目的而设计的。优秀的高校英语教师应紧随外语教育大势,习得智慧教学新知,将培养学生能够使用英语完成国际职场沟通任务的教学目标融入教学内容中。
本期大赛中,39位参赛教师用他们扎实的语言功底、细分实用的教学内容、“学用结合”的活动设计向专家评委和观摩教师们展现了新时代外语教师的智慧和活力。冠军获得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的王列汇老师以“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为话题,首先使用自制的微课视频作为铺垫导入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课程话题“语言与交际”,并在课程中注重带领学生巩固和使用所习得的语言知识和语用技能,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冠军获得者、赤峰学院的刘乐吟老师在课程设计中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社会知识和思维能力之间的构建和协作,通过对比瑞士动物保护法和中国动物保护近况,引导学生对社会或国际现象进行思考和评价,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国际意识。亚军获得者、东北电力大学的王鹏老师以区分“facts and opinions”为教学内容,以“扬子江大桥”的桥面和桥墩为例,生动直观的阐述让学生具备了分辨“facts”和“opinions”的能力,旨在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两个概念。季军获得者、重庆工商大学的雷定坤老师以“在不同场合中使用不同正式性语言”为主题,注重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根据自己的身份能够正确使用“formal”或“informal”语言进行沟通并完成任务的能力。
获奖教师与颁奖嘉宾合影
比赛结束后,何莲珍教授从语言水平、整体设计、理论功底、测评等多个方面对参赛教师的表现进行了精彩点评。她首先肯定了“教学之星”大赛融合teaching、learning和testing的设计思路,认为大赛的设计贴近教学实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教、学、测相融合的思路。在理论功底方面,何教授注意到,参赛教师使用了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及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等教学理论来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此外,何教授指出:第一,教学设计一定要呼应教学目标,比如,教学目标中如设定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那么在教学设计环节一定要体现出对思辨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师应注意在设计测评题目之前设定符合教学目标的评估目的,不能为测而测。最后,何教授用“a smart mind makes smart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rough the smart platform Unipus”来总结、概括她对于“智慧设计”的理解。
“教师擅长的事交给教师做;机器擅长的事交给机器做!”智慧教师将理论化为教学实践,运用智慧课堂设计和外研社“U校园APP”智慧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Learning is doing,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它来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中的问题。高校英语教师应培养学生“criticalthinking”,“collaboration”,“creativity”和“communication”等沟通交际能力,使学生成为能够使用英语在职场环境中完成沟通任务、产生国际影响力的“国才”!
特别活动一:“国际人才评价与教学”座谈会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对国际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此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也面临新的形势,并促使教育评价标准发生很大变化。“国际人才评价与教学”座谈会围绕“测评”展开,吸引了很多老师参加。座谈会上,“国才考试”作为一项面向职场的英语沟通能力认证考试体系,得到了参会教师的广泛认同。
中国外语测评中心杨莉芳博士参加了座谈。对于有老师提出的“考试是否应该以专业进行细分”的问题,她指出,“国才考试”考查考生在职场中运用英语完成沟通任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以专业为区分,而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当前国际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老师对此表示赞同,她认为目前高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有些脱节。“国才考试”面向职场,选拔出来的人才能够在职场上发挥所长,对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都能起到作用。中华女子学院的一位老师表示,在指导学生备考的同时,自己也计划参加考试,提升自己。滨州医学院的老师对中国外语测评中心为优秀考生推荐实习或工作的模式非常感兴趣,表示会积极推荐学生报考并希望更多参与“国才考试”相关工作。
座谈会结束时,许多老师还意犹未尽,争相发言,对“国才考试”的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起到的作用表示肯定,对下半年“国才考试”具体报名事宜进行了咨询,并表示会积极参与考试,为培养国才而身体力行。
特别活动二:Unipus智慧教学示范专场:智慧教师的本质仍是外语教育者
国际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式的变化,为高校教师采用智慧教育方法自我提升和加强课堂质量指明了方向。丰富的技术令人眼花缭乱,如何权衡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并充分运用,是智慧教育时代一线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在7月28晚的“Unipus智慧教学示范专场”中,梁茂成教授、孙名斐老师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梁茂成教授通过基于U讲堂数字课程平台的教师发展webinar,从北京向远在杭州会场的教师们“千里传音”。他以语料库与外语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和跨学科研究的团队建设为切入点,指出教师们应“组建掌握跨学科技术的多元化团队,相互促进和启发,并积极使用语料库助力自己的教学研究。”梁茂成教授告诉大家,“智慧教师要结合常识、教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我们要与时俱进,掌握现代化手段,缩小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但是我们的本质仍然是外语教育者,不能陷入技术圈。”一席话如醍醐灌顶,阐明技术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2016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孙明斐老师则通过分享自己如何将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这种技术工具运用在教学设计中,从而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安徽外国语学院的黄老师观看后表示,“U校园非常方便,既能提供学生快速反馈,又能减轻教师负担,使教师能够把关注点放在提升学生的薄弱之处上。”
老师们还通过体验iSpeak爱口语四、六级模考APP得出结论:两人互动题型训练新颖实用,全真模考的形式具有新鲜感和社交感,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复习过程中也能有的放矢。教师以APP为辅助指导学生,对提高学生应考能力和口语能力将大有裨益。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智慧教育则更面向未来。在杭州,Unipus举行了4次智慧教学示范专场活动,之后将与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一道转战成都。烟雨韵、笑清风,接下来让我们暂别西湖,相约锦官城。
往期回顾:
智慧设计:教师发展的基石 培养国才的根本;教学之星:智慧教学的体现 未来课堂的模拟——2017年“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第一期)
立足人才培养 打造精彩智慧设计——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第二期)
Learning Is Becoming:学生最终要成为“国才” !——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第三期)
2017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第四期)获奖教师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