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论坛八】“改革与创新:多语言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 成为“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亮点议题
2017/04/25
2017年4月15至16日,“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成都举行。面对高等教育在供求关系、国家需求、国际竞争环境、教育对象和资源条件等方面的重要变化,本届论坛将主题确定为:外语战略、国际人才、智慧教学。本次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协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1800位全国外语教育专家、学者、高校教学管理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外语战略发展,“国标”和“指南”的贯彻与落实、国家政策与教学理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路径和评价标准、“互联网+”时代的外语教学等热点问题。
4月15日下午举行的“改革与创新:多语言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专题论坛成为此次会议的亮点。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的8位不同语种教育专家围绕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这两个话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理论总结和经验分享。
“改革与创新:多语言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专题论坛
“改革与创新:多语言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专题论坛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分委会副主任委员李克勇教授主持。李克勇教授表示,本次论坛为参会者带来了丰富并极富启发的话题内容,主讲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令大家受益匪浅。
四川外国语大学李克勇教授主持专题论坛
修刚教授:多语种外语专业的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以日语专业为例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语分委会主任委员修刚教授在发言中指出,随着国际化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英语或使用国家较多的语种以外的外语专业,特别是单一国家或限定区域的外语语种在不断扩展,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和社会、经济的需求,培养多语种人才,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修刚教授以日语专业为例,针对日语专业教育现存的问题, 提出了中国日语专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并论证了多样性日语人才培养的可能性。他强调,要从供给侧入手,确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精细化的日语教育和教师的定位转换,逐步形成“核心课程+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修刚教授进一步指出,多语种外语教学应适应新的培养目标,确立“多轨道、双一流、应用型并重”的改革发展方向。
天津外国语大学修刚教授发言
刘宏教授:以《国标》实施为契机,努力提高俄语人才培养质量
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刘宏教授在发言中指出,随着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家对俄语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均发生变化:国家对俄语人才需求数量有一定提高,对俄语人才语言技能、跨文化交流能力、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及人际交流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全国高校应树立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根据《国标》要求及本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领域,研究俄语人才供需之间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对策。
大连外国语大学刘宏教授发言
贾文键教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战略—北京外国语大学“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的探索和实践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德语分委会主任委员贾文键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自2010年起,北京外国语大学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七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人才培养理念、招生选拔机制、培养机制、师资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全过程培养质量评价与监控、国际组织实习就业的导向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贾文键教授提出,久久为功,北京外国语大学要为培养和输出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做出有益的探索。
北京外国语大学贾文键教授发言
陆经生教授:从语际距离视域看多语言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策略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班牙语分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陆经生教授在发言中提出,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标志的中国对外交往宏大战略布局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培养能够参与全球治理的“吃香人才”的要求对高校外语专业既是改革方向,又是发展新机遇。陆经生教授认为,高校外语专业的对策之一是培养多语言人才,包括发展非通用语种数量和培养“多语种+”复合型人才。他对汉英西葡法等多语言从语言内部层面进行比较,并从语际距离视域深入探讨了多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策略。
上海外国语大学陆经生教授发言
傅荣教授:外语教学与教学研究:外语教师的教学研究方法论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分委会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傅荣教授强调,现代外语教学和教育大力倡导以学和学生为中心,这种中心的转移向外语教师的素质、能力和发展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加高远的要求。为此,外语教师首先要加强对外语教学和教育作为学科的深刻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外语教学和教育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动研究与探索,最终改变外语教师常为“教书匠”的形象。
北京外国语大学傅荣教授发言
全永根教授:非通用语种专业双外语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韩国(朝鲜)语教育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永根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要利用传统外语专业的资源和经验,充分发挥非通用语种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构建创新型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并与国外优秀高校合作,培养双外语应用型国际化非通用语种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永根教授发言
李媛教授:多语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李媛教授的发言分析指出,外语教育既要着眼未来,同时又要兼顾国际国内两个需求,既对接联合国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同时又服务国家全球战略,从而设定新的目标定位。李媛教授以浙江大学外语学院近年来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为例,介绍了多语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并强调,外语学科应利用多语言优势,中外文化底蕴,开放开环整合与配置资源,完善第一、二、三、四课堂的建设,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人格(KAQ2.0)”四位一体教育体系,实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质、煅造品格的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天下格局,具有全球治理素养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外语专业人才。
浙江大学李媛教授发言
发言专家与参会嘉宾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