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 | Good writers, not only good writing ——记“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研修班”
2016/07/26
7月19—20日,2016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四期“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研修班”(Workshop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期研修班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主办,特邀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Paul Kei Matsuda教授和南京大学徐昉教授主讲,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86所高校的300多位高校外语教师相聚北京,就英语写作教学和二语写作研究进行了系统学习与探讨。
研修班全景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认识
作为国际上二语写作领域的权威专家,Matsuda教授从What is good writing 这个问题引入,认为成功的写作是基于真实语境的有效写作,语境涉及到写作情境、目的、读者对象、作者立场、体裁等。写作教学旨在培养好的作者,而不仅仅是写出好的作文;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可以应对不同的情境,在写作过程中也能习得语言和体裁知识。因此写作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即a means to an end。Matsuda教授认为,写作教学活动应该包括语境设置、规划、草拟、反馈、修改、编辑、分享、评估等阶段。
Matsuda教授特别强调了真实语境对写作的重要性。教师应设计有真实语境的写作任务(contextualized assignments),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创作者,鼓励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使会受到中式思维影响,或难免有语法错误。他建议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考虑写作的目的、情境、体裁、对象,并对之进行批判性反思。对写作的反馈包括自我反馈、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等多种形式,学生需要在听取同伴和教师反馈后就内容、结构进行修改。对写作的评估可以是自我评估、同伴评估、教师评估和阅读对象评估,有效的评估标准应包含总体、内容、结构、词汇、语法和用法、惯例等。同时,分享也是写作评估的一种有效形式,能够激励写作者的写作动机。
Paul Kei Matsuda教授
切磋大班教学,建议评估方法
针对大学英语教师普遍感觉困难的英语写作大班教学,Matsuda教授建议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作为主体可以进行写作、体裁分析、自我评估和反思;可以利用同伴压力进行同伴共享、相互反馈、小组讨论和合作式写作;教师应该使教学流程清晰化,对学生提前指导、制定计划,组内反馈后再依据容易操作的标准进行打分。
在写作评估方面,Matsuda教授从核心概念入手,表达了他在写作评估方面的主张和建议。他认为,写作课不应该成为语法课,但应该鼓励学生的语法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日志和电子档案袋,督促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互评,但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长期进步而非语法欠缺方面。另外,在测评中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师要assess each student what he or she can reasonably do。
把握前沿动态,指导写作研究
徐昉教授结合中国英语教学研究的实际和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分析了目前中国二语写作研究的复杂性及其面临的变革和挑战。徐教授指出,二语写作是问题驱动的,因而研究目的是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中国的全球化和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环境趋向异质化、多元化和个体化。这也带来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和研究的深刻变革,由脱离语境的应试写作研究逐渐走向个体化、多元化评估机制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徐教授认为,写作练习应该给予个人、语境、社会和价值观充分的关注。伴随着变革而来的种种复杂情况也对二语写作教学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徐教授以切身经历鼓励大家结合教学实践做好研究,运用理论研究促进教学实践,不断推动二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发展。
徐昉教授
Matsuda教授从写作教学研究的缘起出发,综述了二语写作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历史,并梳理了研究趋势,明确了研究方向。Matsuda教授指出,确定研究选题的三个因素是situated,current和newsworthy,强调研究者要阅读一切、质疑一切,确定话题范围、展开主题研究。他使用了丰富的例证,强调研究者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一切。关于论文发表,Matsuda教授指出,通过发表论文进入专业领域是学者的必经之路,但论文发表并不是终点,而是展开更多对话的开始。Matsuda教授运用Swales J. M.的The Cars Model的三个语步(Move)对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结构组织进行了分析。之后,他结合自己论文写作与发表的经历,对教师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激发学员思考,解答学员疑惑
参班教师聆听专家报告、撰写反思日志、分组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思考积极性。就学员们分组讨论中的常见问题,两位教授给予了专业回复与总结。针对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徐昉教授建议,教师可以跟随学生的关注点设计教学任务,增强写作任务的趣味性;关于背诵,徐教授认为这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不应该盲目否定;关于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徐教授认为母语思维并非英语写作的大敌,教师和学生均应加强母语的深层次阅读和思考。徐昉教授强调人文性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个体发展;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避免急功近利。
当有老师问到如何帮助学生应对各种考试这个问题时,Matsuda教授指出外语教学应从重视外语学习的工具性向重视人文性转变;他建议写作教师应该teach beyond,而不要仅仅以通过某个写作考试为目的,学生整体上提升了写作能力,掌握了如何应对各种情境的写作需求,自然也能顺利通过各种写作考试。
课堂讨论与小组讨论
完善智能评阅,助力写作评估
研修班报到日的晚上,还举办了“基于iWrite的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研究项目”的座谈会。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梁茂成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英语作文智能评阅的研究理念及应用。“iWrite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2.0”强调作文评分中内容评价的重要性,系统基于英语联想词库以及母语语料库的结合,对文章切题性(global coherence)和连贯性(local coherence)进行判断的创新做法为国内首创。梁教授回顾了作文智能批改技术的发展历史,分享了基于二语写作评价理论的统计模型,以及“iWrite 2.0”系统的作文评分构念,并针对语言、内容、篇章结构和技术规范四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细化的讲解。
在当今社会,写作能力已经成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人职业发展与成功的必备能力,甚至成为一种生存技能,写作教学则是高校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此,Matsuda教授和徐昉教授所倡导的理念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两天时间里,参班教师在两位二语写作专家的带领下,提升了教学理念,交流了教学方法,了解了研究前沿,探讨了研究方法。学员们悉心学习,积极思考,深化了理论学习。正如研修班主持人外研社常小玲副总编在闭幕式上所说,“to understand a theory is a precondition for the application”,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期待广大参班教师能够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学习,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英语创作者。
常小玲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