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汉字阅读的字形相似性效应—声旁正字法家族效应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6/04/20
讲座题目:汉字阅读的字形相似性效应—声旁正字法家族效应的研究
讲座时间:4月27日(周三)下午3:00—4:00
讲座地点: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教一3教室
讲座内容:在拼音文字中,正字法家族是指改变单词的一个字母(位置不变)而形成其他单词的个数,拼音文字的研究发现正字法大家族能够促进单词的命名。汉语中的声旁具有指示整字读音的作用,本课题组的研究发现,不同于拼音文字,同一声旁的汉字越多,汉字的命名越困难,反映出大声旁家族对汉字命名的抑制效应。抑制效应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家族中高频成员字的不同发音的干扰所致。当不存在高频成员字时,正字法家族则表现出对目标字命名的促进效应,因此研究者提出了汉字语音加工的两阶段模型。来自3—7年级儿童的发展研究表明,汉字的声旁正字法家族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3年级时表现出促进效应,7年级时则表现出抑制效应(与成人相似)。fMRI的研究为汉字家族效应的行为表现提供了神经机制的证据。
讲座人:毕鸿燕,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毕业,专业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1—2003年,北师大心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语言的认知发展。2003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阅读发展和发展性阅读障碍,在该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资助,在SCI/S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