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 | 《现代外语》2016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2016/03/30
语言学
英语处所倒装结构的及物性限制条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韩景泉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本文试图论证所有允许处所倒装的动词均应归入非宾格动词一类,处所倒装结构完全具备英语显性非宾格性有效诊断式的资格。出现在处所倒装结构中的非作格动词实际上已经被非宾格化,正如已被动化的及物动词一样,属于句法意义上的非宾格动词。只有当内论元名词组与处所介词组位于同一个动词组之内,两者离时态中心语T等距离时,处所倒装才有可能发生。处所介词组提升移位到spec-TP,从而派生出相应的倒装语序。
关键词:处所倒装、及物性、非宾格、非宾格化
语用化与语法化纷争之管见
信阳师范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向明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卢正阳 杨国萍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语用化概念自问世至今与语法化的争端就一直不绝于耳。二者究竟关系何如,学者们莫衷一是。本文从梳理相关纷争入手,以sort of和I think的演变为例,借助Ariel的编码和语用推理原则,依循语法和语用的区别,重新审视此争端,条分缕析,进而阐明语用化与语法化有本质区别,但二者在语言演化过程中处于互补交融的状态。
关键词:语用化、语法化、编码和语用推理
边缘话语分析视角下“井底人”的空间身份管控
北京林业大学 姚晓东 长安大学 秦亚勋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 “井底人”事件的媒体叙事体现了话语各方对井底人的空间身份管控以及差异群体的自我身份定位与外部标签之间的博弈。本文采用边缘话语分析视角,揭示井底人事件媒体再现中的叙事方式及动机。研究发现,这一边缘群体一方面被表征为“受难者”,另一方面又被呈现为“受爱护者”,且受难源于自身原因。这一再现过程与角色定位体现了媒体叙事的多声对话性,在表达边缘群体主体性的同时又消解了读者的同情立场。研究揭示并呼吁边缘话语分析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话语分析应直接介入公共决策与社会现实建构。
关键词:边缘话语分析、空间身份、媒体再现、“井底人”
嘲弄话语回应的相关与接受
上海大学 张颖
摘要及关键词
提要:嘲弄是一种常见的会话幽默现象,但其在自然语境中的理解和回应尚未引发充分的语用关注,嘲弄回应者的能动主体性和对会话的策略建构也没有得到深层的阐释。本文以电视访谈会话为自然语料,在行为相关和人际接受层面对嘲弄回应进行新的类型总结和互动分析,指出嘲弄回应的方式和内容反映了回应者对会话接受的交际考虑和对信息相关的策略选择,其本质是回应者以接受为动因、以相关度为策略的主体目的行为。
关键词:嘲弄回应、相关、接受、主体性
态度系统视阈下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分析
重庆大学 蒋婷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在仲裁调解中,仲裁员所用的态度资源恰当与否关系着调解的成败。态度在构建并维系仲裁员与当事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调解和表明其态度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调解中仲裁员使用的各类态度资源具有明显的动态性、不平衡性和语境依赖性。仲裁员调用少量的情感资源,并较多使用具有正反语义的鉴赏和判断资源,起到了拉近距离、反驳对方,或推理或劝说的功效,并在语篇层面交织成富有动感的整体,既保证了仲裁员的独立性,也实现了定纷止争的法律目标。
关键词:态度系统、仲裁、调解话语、人际意义
“四句式谜语”生成及理解的意向性解释
三峡大学 雷卿 吴巧玲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本文从意向性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四句式谜语”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心智运作规律,为“谜语为什么可能”提供心智哲学层面的解释。研究认为,谜语的生成及理解源自人的意向性。出谜人在意向态度的影响下,选择某种谜面表达式,影射意向内容谜底;谜面的选择取决于谜底事物的物理属性引发的心理属性,心理属性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物理属性,正是“心物随附性”使谜面内容和谜底事物得以相互连通;谜语的理解是猜谜人在意向性作用下进行的反溯推理。
关键词:谜语、意向性、心物随附性、生成及理解
Langacker主观性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浙江大学 黄蓓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本文在梳理认知语法学家Langacker的主观性理论的基础上,评述其功与过,以期为语言主观性的研究探寻新路。立足于认知语法的识解观,其主观性理论有力驳斥了客观主义意义观,从识解角度回答了语法的本质意蕴,并对语法化做出了认知解读。然而,在理论内部,还面临着主观性的非形式表征、主观性参数的模糊单一,以及表达式(成分)主客观性的差别问题。在理论外部,其前语言(认知)主观性的立场使得他忽视了概念内容中的主观性,进而错失了主观性的结构轴心,也在不经意间背离了语言直觉。
关键词:Langacker、主观性理论、贡献与不足、主观识解、概念内容
二语研究及其应用
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对物体和物质归类倾向的影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国防科技大学 马春玲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蔡金亭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大学生英语高、低水平组和汉、英本族语者对物体和物质的归类倾向,探讨母语环境下外语学习者头脑中的概念系统以何种方式存在并发生作用。结果显示,高水平组比低水平组更倾向于以形状为标准进行归类,该倾向在对简单物体的归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研究表明,英语学习使中国大学生头脑中的概念表征系统发生了调整和重构,从而导致其对物体和物质归类倾向的改变。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物体和物质、概念表征
文化背景和汉语水平对外国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策略使用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 唐毅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集中探讨了文化背景和汉语水平与外国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策略使用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 1)不同文化背景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策略使用的频率和种类有较大差异。南亚文化群学生较多使用整体汉语口语交际策略、理解策略和非言语策略,东欧文化群学生较多使用抓主旨策略,亚洲儒家文化群学生则较多使用低主动性策略。另外,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较多使用放弃表达策略和低主动性策略;2)文化背景对外国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策略使用的影响程度大于汉语水平且二者对说话人意义协商策略的使用具有交互作用。
关键词:交际策略、文化背景、汉语水平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
郑州大学 李珩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调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研究被试为239名大二和大三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业成就较高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四个维度(“学习目标设立”、 “学习策略使用”、“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估”、“学习动机”)皆呈显著正相关且呈一定的线性关系,与“学习目标设立”、“学习策略使用”和“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估”呈较强的线性关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预制语块语用功能的语料库口译研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李洋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本文基于口译语料库结合Moon(2002)的语块定义和Biber(2004、2009)的机切语块理论和语用功能的解释框架,通过AntConc的N-gram提取、过滤并统计4词预制语块的使用频率,考察了学生在交替传译中如何实现其三种不同的语用功能,与专家对比分析表明:学生使用预制语块语用功能的频率分布差异性显著,不仅反映出人际标识语和语块原型的特征,而且体现了对口译流利度和准确性的影响。但是,学生受二语水平和认知资源的限制在口译产出时表现出泛化使用和回避使用预制语块结构中成分词的特点。
关键词:预制语块、使用频率、汉英交替传译语料库、语用功能、学生
从认知语言学看外语教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湖南大学 刘正光 艾朝阳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本文在深入阐释“语义是核心,语法结构都有意义,语言基于使用”这三个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外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准确性、流利性和思辨能力不强”三个基本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深入认识认知语言学的这三个基本特征能够为教学实践中更好地逐步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准确性来源于对意义的深刻领会与把握;流利性必须掌握大量的固定表达式和表达方式,经过大量的语言使用达至知识后技能的自动化才能实现;语法结构的意义性在培养学习者思辨能力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还认为,这三个问题虽然表现为实践问题,但实则关涉语言的本质、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的理论问题。
关键词:准确性、流利性、思辨能力、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特征
前沿研究
学术英语再思考:理论、路径与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卫乃兴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桂诗春先生的两篇论文“我国英语教育的再思考(理论篇)”和“我国英语教育的再思考(实践篇)” 针对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提供了重要理论启示与决策参照。本文采依这两篇文章的视角,讨论学术英语教学的理论渊源、分析路径与教学方法,阐述有关观点。文章从一个侧面回应了桂诗春先生的立场和观点。
关键词:一元论、受限语言、文类分析、话语策略、语料库语言学
现代文体学研究方法的新发展
西安外国语大学 雷茜 同济大学 张德禄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现代文体学的发展促使文学研究由依赖直感走向科学化,其中研究方法的科学化是根本。语料库方法、实验方法和多模态方法是现代文体学的三大新兴研究方法,进入新世纪后新方法间也有融合发展的趋势。本文重点讨论三大新兴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研究重点和研究现状、对文体学研究的贡献和自身局限性,并对现代文体学在多学科综合发展时代背景下的研究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现代文体学、新方法、语料库方法、实验方法、多模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