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专题 |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纪念肖忠华Richard Xiao老师
2016/01/06
2016年1月2日,国际知名语料库研究学者、华人语言学研究学者的杰出代表肖忠华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0岁。斯人已逝,然而我们不该忘记一位鞠躬尽瘁的师者,一位满腔赤诚的学人。我们想通过肖教授身边师友对他的追忆,尽量立体地去还原这位可亲可爱的学者的生平。这样一位怀着家国情怀去做一份事业的学者,永值得我们怀念和尊敬。以下纪念散文来自肖忠华教授往届学生,浙大外语学院2008级硕士、2010级博士徐莎莎。
2015年1月4日得知肖忠华老师去世的消息,很想写点什么,然而久久不能落笔。这几天的杭城依然是阴雨绵绵的天气,提笔时的心情是凄冷的、肃穆的。
第一次遇到肖老师是在我硕士一年级,2009年的初夏。那一年,肖老师受浙大外语学院之邀给我们这一届应用语言学方向的同学开设《语料库语言学》这门课程。在那时候我的眼中,语料库语言学属于纯定量研究,非常“理性”,没想到走入东五教学楼的Richard Xiao蓄着齐肩的中长发,有一种艺术家神采飞扬的感觉,这是肖老师给我留下的第一个深刻印象。
第二个深刻的印象是肖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课下,肖老师经常就课程设置、上课进度、教授方式等征求大家的意见。他在课堂上说,“虽然语料库语言学这门课程我已经开了十多年了,但是这一次是在浙大开,所以这门课对我而言又是一门新课。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风、学风,每个课堂里坐着的都是不同的学生。作为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所以其实每一次课对我来说都是新课。”作为这门课的课代表,我负责把大家的点滴意见、建议反馈给肖老师。我记得课下去找肖老师的时候,他会从他的公文包里翻出一本巨大的笔记本,一字一句记下同学们的反馈,并在下一节课上讲解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
上完肖老师语料库语言学的课程,我打算做一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与英国国家语料库的对比研究,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语考试中的交际表现。可以说,从选题到语料库数据的获取,从使用Wordsmith来做word list和 key word list 到提取语料库中的话语特征,我的课程论文是在肖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完成的。打开我的邮箱,输入Richard Xiao,在邮箱里静静地躺着61封我和肖老师的往来邮件,绝大部分都是在课程论文的定题、修改期间发送的。那个时候我们邮件往来的频率基本是这样的:我跑一天的数据,然后在晚上12点左右把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写邮件请教肖老师,第二天我早上8点打开邮箱,就可以收到大洋彼岸肖老师给我的回复,然后我再按照他的建议继续看书或者修正数据。从本科到硕士、博士,这是我经历的唯一一门任课老师和学生在课程论文上往来50多封邮件的课程,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学术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完成这篇课程论文之后,我记得在2009年8月31日,肖老师给我写了封题为“it never stops”的邮件,鼓励我继续修改论文并向国外期刊投稿。我的论文Face-to-face Interaction in a Speaking Test: A Corpus-based Study of Chinese Learners’ Basic Spoken Vocabulary最终发表在Assessing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Language: Constructs, Consequences and Conundrums的第五章中,该书由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前两个月,我刚刚收到出版社给我寄的这本书,然而我已经没有机会当面和肖老师说一声,Thank you, Richard.
我并不是浙大外语学院08级语言学班级唯一的受益者。据我所知,肖老师对每一位同学的疑惑(无论是理论框架的选择还是具体的实际操作)都给予了耐心、详尽的解答。我记得我们班有件广为流传的趣事:在课程论文写作期间,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在分析软件的操作问题上和肖老师往来了20多封邮件,自己觉得实在不好意思再在技术问题上麻烦肖老师,于是跑到www. corpus4u. org论坛上去发帖求助,结果一天之后在论坛上收到非常详细的反馈建议,一看回帖者的ID,惊讶的发现居然还是肖老师。也就是说,肖老师热心帮助的不仅仅是他教授过的同学们,他还无私帮助任何对语料库语言学感兴趣的研究者们,用自己的点滴力量推广和推动着中国的语料库研究。
这几天,在世界各地,研究者、老师、学生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着肖忠华老师。我知道很多很多的同学都得到过肖老师无私的帮助,不论是在其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在博士生涯的求索中,或是在博士申请的漫漫长路上,Richard Xiao给我们展现了一种浩荡的学者之风,在他宝贵的学术、科研、教学生涯中,给每一个迷茫路上的学生给予指引和帮助。在Richard Xiao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的形象,他向我们展示了“天下来同”的精神。 肖老师,一路走好!永远感谢您的支持和关爱,为您祈福!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