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市高校英语类专业群年会暨两委会全体会议顺利召开
2015/12/24
2015年12月18日,由北京市高校英语类专业群专家委员会、教学协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北京市高校英语类专业群年会暨两委会全体会议”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市30余所高校的近百名参会代表围绕“北京市高校英语类专业群核心课程建设与资源共享”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会代表聚焦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与建设理念,并沟通分享了各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优质资源与教改经验。
会场全貌 |
上午,首都师范大学孟繁华副校长致欢迎辞,孟校长指出,在国家提倡建设一流学科的大背景下,北京市高校英语类专业群就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这一话题进行探讨意义十分重大。孟校长表示,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作为北京市英语类专业群专家委员会和教学协作委员会的牵头单位之一,将继续大胆创新,积极开拓,在教材建设、教学活动与交流等方面与部属高校加强活动,并对市属高校产生辐射作用。同时,孟校长也对两委会的委员和各位专家的支持和配合表示感谢,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孟繁华副校长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黄侃委员到会讲话,他就新时期北京市属高校英语类专业建设提出了要求。黄委员指出,国家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给高校英语类专业群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黄委员介绍了北京市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指出这一计划对英语类专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黄委员强调,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与国家战略方针紧密契合: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为外语专业提供了广大发展空间;“互联网+”大背景要求教学方法的变革与教学理念的调整;“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则对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黄委员补充道,不同高校的校情不同、办学定位存在差异,因此专业建设必然存在差异,各校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黄侃委员 |
上午的主旨发言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张剑教授与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封一函教授主持。北京市教委黄侃委员发言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晓堂教授、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院长程维副教授及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郭英剑教授作了主旨发言。
张剑教授 | 封一函教授 |
程晓堂教授简单介绍了《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全新规定,阐释了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定义,即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技能课程与语言学、文学和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基础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这一方面,程教授建议,各高校英语专业应该高度重视核心课程的设置和建设,把课程建设落到实处;语言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要并重,不能偏废;语言技能类课程应提升课程内涵,加强语言和内容的结合;专业知识类课程建设与教学既要涵盖语言学、文学、文化、翻译等领域的核心知识设置课程内容,又要反映学科的进步与发展,避免课程内容的过于陈旧。
程晓堂教授 |
王立非教授就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理念与参会老师进行了分享。王教授介绍道,相对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更加注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王教授从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与能力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在知识方面,除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之外,商务英语专业强调商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在能力方面,除了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特别强调在职场环境中与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商务实践能力,既包括职场环境所需要基本通用的商务技能,也包括商务谈判,贸易实物,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高层次专业商务技能。王教授围绕语言、实务、文化、国别四个板块阐释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理念,并结合《国标》,详细介绍了核心课程的具体规定及开设情况。
王立非教授 |
程维副教授结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本科专业的实际情况,阐释了《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于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的规定与描述,并介绍了在《国标》指导下二外翻译本科专业的课程建设情况。程教授介绍道,翻译本科专业课程分为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能力及相关知识与能力三大模块,并对三个模块进行了简要阐释。程教授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分享了她对BTI及MTI人才培养关系的理解,指出翻译本科侧重培养通用型的翻译专业人才,而翻译硕士则侧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端职业译员。程教授进一步强调了翻译专业教学中需要处理好语言知识能力和翻译之间的关系、中外语言知识与相关百科知识的关系、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关系等关系。
程维副教授 |
郭英剑教授就“新技术与高等教育的变革”这一话题与参会老师进行了分享。郭教授从五个方面指出了新技术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变革:第一,技术改变课堂,慕课等远程学习技术的引入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模式;第二,新技术的引入将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主导、知识载体,而更多承担了教练的作用,教师工作的挑战性更大,但其地位也会进一步强化。第三,技术改变学生,学生必须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第四,技术在改变着学术,信息资源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以文献资料为主要学术资源的学术模式;第五,技术改变人文,数字化人文学科的兴起与新兴学科机构的建立验证了这一趋势。
郭英剑教授 |
上午还专门设专家互动环节,参会的在京教指委、专业群两委会上届和本届委员们以及北京市各高校英语类专业负责人对英语类专业的专业内涵、改革趋势、教学现状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交流讨论 |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间的教学交流,年会专门设置了专题研讨环节。专题研讨环节由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红艳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金利民教授作了总结和点评。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高校的专家老师分享了英语类专业核心课程与资源建设情况。
金利民教授 | 刘红艳教授 |
北京外国语大学夏登山老师与北京大学程朝翔教授分别分享了北外精读课程的改革经验与北大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二位老师都强调英语专业的人文属性,并分别从本校实际出发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夏老师详细介绍了以《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为教学材料的精读课程,展示了技能课教学与学科训练结合的举措,阐释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与途径。通过介绍北大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程教授再次强调英语专业的定位应该是英语语言文学,并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首都师范大学赵鹏老师、北京城市学院郭晓霞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刘葵兰老师以及首都师范大学赵婴老师则从信息技术辅助外语教学这一方面分享了英语专业语音、听力、文学导论及跨文化沟通四门课程的教学新方法,通过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视频课程等形式,英语类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进入全新阶段。
夏登山老师 | 程朝翔教授 | 赵鹏老师 |
郭晓霞老师 | 刘葵兰老师 | 赵婴老师 |
金利民教授对专题研讨阶段各位老师的分享进行了点评与总结。金教授谈道,相对于大学英语,英语专业改革速度与力度都比较落后,而各位老师的分享为今后的改革提供了方法与思路。同时,金教授也提醒道,我们需要科学冷静地看待新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能一味求新。
会后召开了两委会工作会议,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用英语学院院长、英语学院副院长李莉文教授做了2015年度专业群工作汇报,两委会委员就2015年年度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初步制定了2016年的工作规划。
李莉文教授 |
为满足英语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需求,外研社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创新,并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与服务。此次年会上,外研社就“英语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与会教师作了交流。在《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即将颁布实施的契机下,外研社以《国家标准》为指导,开发了两套全新的教材——《大学思辨英语教程》和《新交际英语》,全面满足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技能类课程改革的需求。这两套教材响应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呼声,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
会议期间,外研社的书展也受到了与会教师的关注。今后,外研社将一如既往地保持与各高校的紧密联系,支持教学、服务科研,提供高质量、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为促进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外语人才核心竞争力作出积极贡献。
附:
1. 程维副教授会议资料
2. 郭英剑教授会议资料
3. 王立非教授会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