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 第六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
2015/11/18
11月13至14日,“第六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会议的主题为“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探索”。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吴一安教授、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王蔷教授、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美国应用语言学会前主席马里兰大学的Jodi Crandall教授、中国英语教育研究知名专家香港教育学院Bob Adamson教授、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院长浦虹教授、云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永文教授、副校长原一川教授、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的10余位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黄瑛教授,以及来自国内外高校、中小学校、研究机构、出版机构的近300名教师、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会议。
吴一安教授致开幕辞
会议形式包括主旨发言、团队专题报告、专家工作坊、分组发言、专家引领下的大会互动研讨。云南师范大学蒋永文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吴一安教授致开幕词。吴一安教授在致辞中回顾总结了前五届学术研讨会及前三届专题研讨会的活动情况及所取得的成就后,充分肯定了本届研讨会的会议主题和各项分议题,认为会议主题很好地体现了国际视野下我国外语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前景,并期望在本土探索上能取得更大成绩。开幕式由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丽生教授主持。
李丽生院长主持开幕式
本届研讨会邀请到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中国英语教育研究知名专家、香港教育学院Bob Adamson教授、美国应用语言学会前主席、马里兰大学 Jodi Crandall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委员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做主旨发言。
叶澜教授
叶澜教授做了“学科教学日常改革与教师发展”的主旨发言。叶澜教授指出,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种思潮涌动,改革模式层出不穷。教师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需要深思,其核心问题是:教师发展与学科教学改革的关系。她强调了教师在学科教学改革中不可取代的主体地位,对当前各种意在取消、贬低、弱化教师作用和误导学科教学中各种关系的思潮与做法,保持清醒的批判。她认为,只有坚持在日常学科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教师才能创造教育新生活,并在创造教育新生活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职业尊严与生命价值。
Bob Adamson 教授
Bob Adamson教授的主旨发言题目为“ The Future of English in China: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通过对1862年同文馆开办以来中国不同时期经济社会语境中英语教学发展历史的梳理总结,Bob Adamson教授指出英语虽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面临诸多挑战。在中国加强普通话的使用和普及,对外大力推广汉语教学的同时,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汉语、英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三语/多语并存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给英语教师教育带来了很多启示,他建议今后的中国外语教师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应充分体现出中国的本土特色。
Jodi Crandall教授
Jodi Crandall报告的题目是“Preparing Glob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The Role of 21st Century Skills and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randall教授认为,在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的背景下,我们的英语课程和教学材料从内容上也必须充分体现出全球化的特色,展现多元不同文化的特点。她指出,英语学习者应具备“21世纪技能”,包括交流、合作、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也应该提供这些能力发展的平台。
王蔷教授
王蔷教授的主旨发言为“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外语教师专业化途径探索”。围绕国家确定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目标,即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王蔷教授在分析了当前外语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探讨了促进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除了主旨发言,本届会议还设有专家工作坊、团队专题研讨、分组发言等形式。团队专题研讨均为各团队近些年开展的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实践与理论本土化或者校本化探索的成果。云南师范大学侯云洁副教授及其团队报告了他们于2011年开始的边疆地区外语教师“多元化”专业发展路径的探索,讲述了他们几年中对云南农村、民族地区中小学老师的本土化培训的故事、培训取得的成绩,以及“多元化”培训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四川师范大学郑鸿颖教授及其团队则探讨了思维发展的模式,并汇报了如何将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的课堂话语、学生小组活动和思维导图融入到课堂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有效思维发展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及其团队以叙事形式讲述了三名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改进项目情境下的蜕变故事,探索了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外语教师专业化途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程惠云老师及其团队展示了他们在学校“科研强教、科研强校”的目标引导下、根据学校特点、教师们如何通过团队、课题、教研组将老师转变有科研能力教师的过程。
工作坊则对参加者进行了教师发展途径的引领。Jodi Crandall教授工作坊的主题是Improving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onlin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她介绍了在大数据时代如何通过在线专业发展的方式来提高语言教学质量的路径。另外,在参会中小学教师代表的要求下,大会增加了“中小学教师课堂实践的模式和方法”工作坊,一线教师交流了各自认为有效的课堂实践模式。
研讨会的分组发言围绕着大会全球化视野下的外语教师发展、中外外语教师培养机制/专业发展规划对比研究、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探索、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外语教育成效的关联性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研究、大数据时代的外语课堂与教师专业发展、民族地区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职前专题,以及国培专题9项分议题展开。会议期间代表们争相提问、踊跃发言,加深了对目前外语教师教育领域国际发展前沿的了解,也分享了我国外语教师教育在本土化探索中取得得的成绩。
为了深化对本次研讨会主旨发言人报告的理解,并就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趋势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学术对话,大会特别安排了1个小时左右的专家与参会代表的互动研讨,邀请了Bob Adamson、Jodi Crandal、王蔷、战菊和刘学惠5位教授作为专家代表,从不同视角解读并回答代表与本次会议相关的,展望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未来。
本次会议上多元学术观点对话、互动,本土探索成果丰硕,充分展示了我国外语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望触发新的更多的本土化探索实践成果的不断涌现,将更好的促进和推动中国外语教师教育研究与发展。
会议闭幕式上,王蔷会长对本届研讨会进行了总结。最后,经“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决定,第四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将于2016年秋季在山东大学召开,第七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将于2017年秋季在东北师范大学大学召开。
全体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