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 | 科研项目设计与申报研修班报名通知
2015/11/05
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外语教师设计和申请外语科研项目的能力,推动高校外语学科发展,促进外语教学与学术团队建设,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将于2015年12月5-6日举办“科研项目设计与申报研修班”。
研修班将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王克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学何伟教授主讲,详细介绍人文社科类项目及其评审流程,并结合实例,从原则到方法、从理论到实践讲解科研项目的设计方法,帮助教师有效进行科研项目设计与项目申请书填写。
一、研修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高校外语院系负责人及骨干教师有效地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与项目申请书的填写。每个板块将以大班讲授、问答与交流和小组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原则到方法,从理论到实践,为各院校申报项目提供咨询与服务。
特色板块:本期研修班还将设“学员项目申报书分析与点评”环节。欢迎参班教师携自己曾申报或拟申报的项目申报书参加,向同行展示自己的项目设计,与专家交流并进一步完善。有意参加此环节的学员请于11月28日之前将项目申报书电子版发至training@fltrp.com,邮件主题和附件名称请按照“研究设计_研修班全称_您的姓名”命名。
(详细日程安排请关注“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更新:http://teacher.unipus.cn/)
二、主讲专家
王克非
《外语教学与研究》(教育部名刊)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评审专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和翻译学。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多篇。主要著作有《中日近代对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摄取》、《翻译文化史论》、《双语对应语料库:研制与应用》、《语料库翻译学探索》、《国外外语教育研究》等。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在内的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三十余次出访国外、境外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指导英汉语对比研究、翻译研究、语料库研究等方向硕士、博士生和博士后,获评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曾先后获得北京市第二届和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第三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首都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副院长。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3年、2009年、2010年先后在澳大利亚和英国做访问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协作组副组长、上海市高等学校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语界面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外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华东六省一市外文学会协作组副秘书长等。独立主持纵向课题十项、横向课题三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项目两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澳大利亚政府基金项目两项等。主要研究英语文学、翻译和外语教育。先后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等CSSCI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三十多篇,译文多篇,出版专著三部、译著一部、论文集两部和教材十一部。
何伟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World Languages联合主编,Functional Linguistics副主编,《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语言学栏目主编,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所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功能语言学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英汉语篇分析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共有100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包括发表在SSCI、CSSCI及其他期刊和文集中的近60篇学术论文,4部专著,6部教材,30多部编著、译著等。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教研课题,包括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主讲2门北京市精品课程,出版1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及1部北京市精品教材。
三、研修安排
1. 研修时间:12月4日报到,12月5-6日授课。
2. 研修地点:北京昆泰嘉禾酒店(北京昌平区回龙观西大街107号)。
3. 报到地点:北京昆泰嘉禾酒店大堂
4. 研修费用:
(1)1200元/人(含餐费),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800元/人(含餐费,凭有效证件);
(2)交通及住宿费用自理(宾馆标准间房价为300元/间/天)。
四、报名程序
1.请登录http://teacher.unipus.cn/注册并缴纳研修费用。
2.报名和在线缴费截止时间:2015年11月28日(为保证研修效果,研修人数有限,请尽早报名,额满为止)
3.主办单位将于开班前一星期内将电子版的邀请函发至学员邮箱,纸质盖章版的邀请函可在报到时领取。
4.报到日请凭邀请函及有效证件报到。
五、联系咨询
报名缴费网址:http://teacher.unipus.cn/
咨询电话:010-88819587杨立丹;010-88819585 董一书
咨询邮箱:training@fltrp.com
学术科研支持:http://iresearch.unipus.cn/
微信:关注微信号iresearching
QQ学术交流群:174403624
----------------------------------------------------------------------
又到了一年科研项目的“课题申报季”,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10月底刚刚公布(语言类相关名单详见今天的副图文),2016年新的一轮申请就要开始了。小编呕心整理了课题申报中的常见问答,全都是干货,拿走不谢!
1.Q:课题项目中的“纵向项目”指什么?
A:纵向项目是指上级主管部门或机构批准立项的各类计划(规划)、基金项目,包括:
(1)国家级项目。对于社科类项目来说,指的就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下达的项目;
(2)省部级项目。一般指省科技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达的项目,以及除了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以外的国家其他部委下达的部级项目。例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3)市级和省厅局级项目。一般指市级项目以及省厅级、局级项目。
2.Q:没有前期成果可以申请项目吗?
A:前期成果是体现项目负责任人前期积累和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你想做这个课题,这个课题也特别好,但你这方面完全没有发表过论文、没写过书、没作过相应研究,这种情况是很难获得立项的,因为你没有给评委足够的证据说明你有能力完成这个项目。
关于前期成果有一点需要指出,有的老师什么也没做就申请课题了,一般不提倡这样做。准备申请课题之前,如果没有可用的前期成果,那就先踏踏实实做研究,在小范围有一点成果,发表2—3篇文章之后,课题获批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3.Q:项目预期成果形式是否必须和结项成果形式一致?项目名称和结项成果标题能否有所不同?
A:结项时成果的形式和申报书中填写的形式必须一致,怎么填的就要怎么结项,说是专著,结项时必须以专著的形式结项;说是论文,必须以论文结项。此外,结项时题目不能改动,如果结项形式是论文,小论文名字可与项目名字不完全一致,但是结项的论文集的题目肯定要和项目名称一样,小论文要与原来的研究问题相吻合。
4.Q:结项成果的字数如何确定?
A:结项成果字数不太影响最终你的课题能否通过。因为课题论证评估的只是3部分: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重点、难点、创新之处和前期研究成果。项目数字不是要求那么严格,关系不是太大。
5.Q:研究报告和论文有何区别?
A: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区别比较明显:论文必须要发表。研究报告不一定需要发表,但要写成一个完整的报告。
6.Q:年轻教师申请项目需要特别注意什么问题?
A:首先,如果年龄符合(具体情况请参阅各大项目对项目申请人的要求),尽量报青年项目,避免与经验丰富、年长的研究者竞争。其次,年轻教师要从小项目做起,从和有经验的老师合作做起,参加到别人的课题组学习,先跟着别人学习,自己知道怎么做了,再去申请低级别的课题,逐步朝上走。
7.Q:在申请课题时,自筹经费是什么意思?是不是选择自筹经费意味着获批的可能性要大一点?
A:自筹经费项目一般指指导性项目,多发生在省级、厅局级的科研项目。因为他们鼓励更多的老师参与科研,所以省社科基金、省教育厅设立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一般项目,这些项目或多或少都给经费的,他们还会设立指导性项目,如果批准只给一个编号,一分不给,科研经费一般由科研小组自筹或向所在单位申请一些经费。正因为是自筹经费项目,严格程度不如有经费的项目,理论上获批的可能性大一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情况有所变化的请以实际为准。来源:外语学术科研网“科研问答”栏目,更多课题申报经验分享、申报指南及历年立项课题请见该网站“科研指导—课题申报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