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 ELF8首日特邀专题研讨2—— ELF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15/08/27
第八届英语作为通用语国际研讨会首日下午两点半,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举行了一场特邀专题研讨会,主题为“ELF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专题研讨会的主持人是来自南安普顿大学的Will Baker博士,其他参与发言的特邀主讲人还有大阪大学Nobuyuki Hino教授、日本金城学院大学Setsuko Oda 副教授、香港岭南大学Chit Cheung Mathew Sung博士以及南安普顿大学刘海波博士。
Setsuko Oda副 教授 |
Nobuyuki Hino教授 |
大阪大学Nobuyuki Hino教授与日本金城学院大学Setsuko Oda 副教授的发言聚焦在ELF教学中的文化方面: IPTEIL(Integrated Practice in Teaching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的意义和局限性。Setsuko Oda教授首先介绍了IPTEIL教学法的课堂实践。在IPTEIL教学法中,学生阅读并讨论网络上时下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媒体的英文新闻。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不同的语言特征,而且通过比较两家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的不同报道,也进一步审视这些媒体所代表的不同的价值观,并通过多角度观察事件,确定自己的立场,形成自己的观点。IPTEIL虽已有成功范例,但若从ELF构成主义的视角审视,此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IPTEIL课堂教学法为学习者引入了EIL中cross-cultural 的层面,而忽略了“intercultural”的视角。对不同媒体的比较是进行思辨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文化的模式化思维往往容易导致“本质主义”的误区。
Chit Cheung Mathew Sung博士 |
香港岭南大学Chit Cheung Mathew Sung博士介绍了香港大学生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对英语国际使用者的身份构建研究。在其研究中,考察对象(28个)全部来自同一所香港的大学,并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经过两轮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把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背景下,参与者在对自己作为英语国际使用者的身份构建上有共同的特点。孙博士的研究表明,这些大学生除认同自己香港人/中国人的身份之外,他们也认为自己属于一个更广阔的国际团体,成为思路更开阔的“跨文化语言使用者”。此外,研究表明这些参与者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在英语的应用中对语言的多样性有着较高的接受能力,并在跨文化交流中有意愿运用一系列的交流策略和技巧。除此之外,研究也发现他们对多语言资源的支持以及在英语作为通用语背景下对多语言实践的积极性和适应能力。孙博士的研究中香港大学生对作为英语为二语习得者的自身身份的认识和构建给其他参会人员很多启示,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意愿、对语言多样性的适应能力等研究发现为未来中国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刘海波博士 |
南安普顿大学刘海波教授的实证研究则选取一所中国的公立高中进行3个月的实地考察。刘海波教授首先对我国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NEC)及其教育目标进行了简单介绍,其研究对比、分析、融合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NEC)、课堂表现以及参与者反馈三个方面。其研究表明,在不同等级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NEC)和课堂表现以及参与者看法上,跨文化意识都渗透其中。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国际间跨文化教育被定为五大教育目标之一。但其中大多数关于跨文化意识都以英美文化为中心。研究表明,在教学实践中,课本是作为学习文化的最主要资源之一。尽管中国文化被并入其中,英语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依然占课本内容的一半以上。此外,英语课堂中传授文化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对NEC划分的三个等级中,刘海波教授指出我们的教育只能达到第一、二级,而很难达到更高的第三级别。与此相反,采访和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教师和学生都对在课堂中学习更多样的文化有着强烈的期待。此外,刘海波教授认为基于语法和词汇的测验其实会对英语的学习和教学有强烈的反拨效应,其同时也是跨文化意识与国家英语课程标准(NEC)和课堂表现以及参与者看法错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最后刘海波教授从文化角度对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材编配以及教师进修等发面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此研究对未来中国考试改革也带来有益的启示。
Will Baker博士 |
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快速扩张和其广泛应用的背景下,Will Baker博士的研究重新审视和定义一些重要概念,如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使用与文化实践和身份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流动性强、复杂性强,在这种背景下,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性就引起了进一步质疑。 Will Baker博士首先简单介绍了英语作为通用语与跨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然后解答了通过英语作为通用语,我们如何思考语言、文化和交流之间的复杂关系。Will Baker博士认为跨文化交流能力(ICC) 是一个更合适的概念,但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此外,Will Baker博士也提到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跨文化意识作为跨文化交流能力重要组成部分,与ELF环境下的交流有着重要联系。作为ICC的一部分,跨文化意识为成功的ELF跨文化交流所需的技巧、知识和态度均提供了概念支撑。
整场研讨会讨论气氛浓厚,最后的25分钟问答环节中,发言的每位老师都与听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和交流。此次专题研讨为我国英语作为通用语和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带来了重要思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