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 |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 ——记“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
2015/07/16
为了应对新常态下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的困惑与挑战,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发展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持,2015年7月13日—14日,由外研社主办的“商 务英语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在京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叶兴国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立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上海大学 庄恩平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邬孝煜副教授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沈忆文副教授和彭萍副教授等7位商务英语领域的专家与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60余所 高校的近200名教师,围绕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高屋建瓴,把握外语教育新常态
研修班期间,叶兴国、王立非和彭青龙三位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新常态下的商务英语教育”“国家标准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的主题报告。
叶兴国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国家需求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关系。叶教授梳理了我国自明朝以来对外贸人才需求的演变,从1637年第一艘英国商船驶入中国,到 1862年第一所培养外语人才的机构京师同文馆的创办,再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及至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外语教育始终是服务于国家需求的,特别是在 今天各个领域都进入“新常态”(new normal)的形势下,各行各业对外语教育提出了更加多元和更高的要求,叶教授指出:“相对于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的跨越式发展,英语专业教育的发展速 度,特别是高水平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这就是英语教育的新常态。”通过将国家需求和商务英语的紧密结合,叶教授指出,新常态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 养目标是: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 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叶教授还特别介绍了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发展和在技术发展下的教学方法创新,鼓励教师将互联网、大数据、慕课等运用到教学和研究中去。
叶兴国教授 |
王立非教授详细解读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要求,指出新常态下外语专业肩负着新 的使命,即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两个使命都在呼唤英语专业转型升级。王教授呼吁广大外语教师搁置外语“工具性VS人文性”的争 论,摒弃外语教学“英美中心主义”思维,融入“互联网+”的思维,从而使更多掌握外语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去讲好中国故事。王教授还对商务英语“国标”中课 程体系模块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环境工场化、教学评价双证化和实训基地生产化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总体思路逐一作了详尽阐述。
王立非教授 |
彭青龙教授则从教师发展的角度,介绍了目前外语教育的现状以及英语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商务英语教师发展提出了对策。彭教授指出,我国外语教育在专 业设置、人才培养和学科设置方面都呈多元化发展,教师发展也日趋职业化和专业化,而过于细分的学科和过于碎片化的研究则容易导致教师能力下降、系统创新理 论缺失。彭教授指出,外语专业教师知识、能力、素养不能适应专业建设的需要是问题的表象,而问题的本质是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和生活水平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彭教授也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立健全优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标准和评价机制。彭教授还特别针对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 展提出了建立学科交叉与融合模式/范式的对策。
彭青龙教授 |
创新思维,探讨商英教学新方法
本次研修班特别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邀请彭青龙、沈忆文、彭萍、邬孝煜、庄恩平几位教授分别针对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笔译、外贸函电写作以及跨文化商务沟通等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进行了交流探讨。
彭青龙教授结合“国标”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综合商务英语课程的设计提出了几点看法。首先,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方面,在教授学生商务知识 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商务意识的培养,参与商务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其次,课程教学方面,教师的主体角色应该向“教练”转变,而学生也应 该由传统的客体身份向主动实践转变;第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强调学生的语用能力(特别是“说”和“写”的输出能力)以及商务实践能力,这些能力都 可以通过商务模拟、商务大赛、顶岗实习等来提高。此外,彭老师还介绍了 “3D(Dialogue-Discussion-Debate)口语教学法”等多种综合商务英语教学方法。
沈忆文副教授则以说课的形式,为参班老师展示了一堂生动的商务英语阅读课。沈老师首先明确了商务英语阅读课的定位。在沈老师的课堂里,阅读不是狭义的“阅 读”(reading),而是更为广义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元素的运用上,沈老师特别注意教学材料的时效性;而在教学内容 方面,沈老师认为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方法方面,沈老师主张交际互动式的教学,并提出了reading-thinking- imitating的文体分析方法。此外,沈老师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沈忆文副教授 |
彭萍副教授为大家上了一堂同样生动的商务英语笔译课。针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个体需求,彭老师提出了四个“结合”,即普通笔译 教学与商务英语笔译教学相结合,专业需求分析和学生需求分析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用于教学的笔译实践材料做到针对性和时效性相结合。 不同于以往英译汉与汉译英独立开来的教学,彭老师特别注重英汉互译同时进行,在翻译教学中将平时翻译实践积累到的商务语篇运用到课堂上。
彭萍副教授 |
邬孝煜副教授向参班老师系统地介绍了外贸函电写作课程。邬老师认为函电是我国商务英语教学的起源与核心课程,在进出口实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 来函电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函电英语的教学效果,邬老师提出了以下教学理念:首先,以语言训练为主旨,业务知识的讲解为辅助,培养学生用规 范、纯正的英语进行商务英语的书面沟通;第二,在语言的应用上,要注意使用英语国家极力提倡的“简易英语”(plain English);第三,适当运用翻译法,以加深学生对商务信息的解读能力、以期今后能胜任所担当的业务工作;第四,鼓励学生全方位、大视野地看待进出口 英语函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邬孝煜副教授 |
庄恩平教授则从跨文化的视角,向大家介绍了跨文化商务沟通这门课程。庄老师对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要培养具备跨文化思维和跨文化 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中应该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明确教学目的,是了解学科发展、学科知识、东西方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提高跨文化意识还是培养跨文化沟 通能力、跨文化职场中的工作能力;二,案例教学中,是老师讲解课文、分析案例,还是组织学生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发现案例;三,所选案例的性质,是经典案 例、职场中的语言问题,还是职场中的实际案例、整个公司案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庄老师认为跨文化沟通中没有对错,只有差异,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 学生的跨文化思维和跨文化能力,做到有效沟通。
庄恩平教授 |
教研相长,提升外语科研新高度
除了教学方法,本次研修班还邀请王立非教授针对商务英语科研项目的申报和论文选题作了专题讲座。王教授不仅从横向角度展示了国内外选题热点和期刊,从纵向 角度分析了近十年的主题分布,还分析了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差异。此外,王教授还从商务词汇、话语分析、商务体裁分析等多个角度为现场教师提供了可供想进行商 务英语科研的老师参考的研究选题,并通过多个研究案例的详细分析,向参班教师介绍了如多模态研究工具ELAN及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等多种研究方 法和工具。
学员现场提问 |
两天紧凑而充实的时间里,参班教师不仅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与专家面对面地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更与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同行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研修班 接近尾声时,参班教师纷纷表示这次研修班令他们收获良多,不仅获得了教学方向和方法的启发,还拓宽了对商务英语的了解和教学科研的研究视野,更学到了课堂 教学经验和实际操作步骤,增强了跨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商务英语学科及教学前景充满了信心。
获奖学员合影 |
了解商务英语系列教材详情,请点击以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