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研讨会总结报告
2014/11/25
一、 会议概况
“第六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研讨会(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China)”于2014年10月16日-18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与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共同主办。
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研讨会是由中国第二语言习得专业委员会于2003年创办的高水平学术盛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汇聚各国学者探讨应用语言学前沿领域和最新研究动态,为相关领域的学者们构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此次会议由中国第二语言习得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初明教授,和浙江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何莲珍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由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生导师朱晔副教授具体负责。与会学者有来自美国、挪威等国的国外专家学者,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高校、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全体参会人数共计170余人。国际著名社会文化语言学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应用语言学系James P. Lantolf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文秋芳教授,以及国际著名二语习得专家、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Gabriele Kasper教授分别在大会开幕式及闭幕式上做了主旨发言。
会议共分三天进行。会议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们沿启真湖畔游览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并乘车至玉泉校区参观游览。
二、 会议进程
本次会议的主议题为:中国二语习得的新进展:全球化与科技进步。围绕这一核心议题,共有100余位专家学者宣读论文并参与讨论。从内容上看,本次会议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学习者习得英语的研究,也关注了非汉语母语者学习汉语,以及非汉、英母语者习得英语的相关议题。
首先,在大会的开幕式上,作为此次研讨会议的主席,何莲珍教授与王初明教授分别致辞,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并预祝此次大会圆满成功。接下来,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应用语言学系的James P. Lantolf教授以“Natural or Artificial: Is the Route of L2 Development Teachable?”为题做了主旨发言。发言的主要内容是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是否存在自然顺序。与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和Pinnemann的可教性假说、可加工性假说不同,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与认知工具和社会关系息息相关,因此习得并不存在自然顺序,相反,教学质量会影响习得的发展。研究的受试为六位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初学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原本处在第二阶段的受试通过学习第四阶段的“话题化”运用,可以跳过第三阶段而不影响第四阶段习得结果。研究最终结论是第二语言习得并不存在预先决定的自然顺序,合理的教学可以改变二语习得的发展轨迹。茶歇之后,文秋芳教授以“成人外语教学的轴支撑的比较假说”为题做了主旨发言。发言的主要内容为介绍轴支撑比较假说的内容、动机以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比较性假说认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比较是一项最基本的认知活动,它应该存在于语言及观念层面,涉及母语、目标语及与目标语相近或不同的成分,明确的比较可以促进二语学习。为了验证不同母语的人存在观念及思维差异,在两组实证研究中,母语分别为汉语、英语的两组受试者通过用母语对12组图片的描述,以及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描述显示,大部分汉语母语者的描述方式一致,大部分英语母语者描述也互相一致,然而两组之间的描述顺序则不相同。这进一步证明不同母语者认知世界的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在学习二语中,对比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尽管对比在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但效果并不明显。如何使对比教学更加有效值得今后深入研究。两位教授作完主旨发言后,各位专家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感想,一番讨论之后,开幕式圆满结束。
17日下午的分组讨论共七个分会场。第一会场主要包括国内顶尖学者对近年来二语习得领域最新发展的综述,旨在回顾二语习得成为独立学科以来的研究成果及讨论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该会场共七位发言人,讨论议题如下:界面研究:二语习得研究的新领域;国内近30年二语习得研究述评;国外程式语韵律研究述评;日本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最新进展;语言迁移本土化的视角等。第二会场主题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随着对外汉语和孔子学院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也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该会场共六位发言人,讨论议题如下:母语为英语和日语的学习者汉语中的空主位和空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二语学习者汉语非常规动宾结构习得研究;认知理论下汉字教学中的汉字编码;重铸、对话性协助与加纳留学生形状量词和动物量词的习得等。第三分会场的主题为外语教学中的交际与产出研究,共七位发言人,讨论议题包括:任务类型对大学英语课堂小组互动形式的影响研究;从输入到输出:影响二语口语产出能力的认知因素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师互动状况调查与研究;教师课堂鼓励言语作用下的学生心理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创造力与口头叙事任务的表现研究等。第四分会场的主题为动态系统理论,也是本次大会特别设立的专题版块,这一会场共七位发言人,讨论议题如下: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的认知-动机界面的研究;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二语词汇丰富度的长期发展:一项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研究;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修正性反馈研究中的运用等。第五分会场的主题为语料库语言学与二语习得,共十位发言人,讨论议题包括: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的语言错误分析研究;中国学习者一般过去时态习得与发展的语料库计量研究;基于CLEC语料库的人称代词We的称述研究;基于对比语料库的壮族中学生英语习得研究;大学英语写作习得研究——基于Writing Roadmap写作自动评价体系等。第六分会场的主题为第二语言写作研究,共七位发言人,议题包括:母语迁移对中国大学生英语记叙文中使用关联词的动态影响;引用特征与二语学术写作质量的关系;高低水平学生英语写作中母语思维影响实证研究;支架式教学在基于语篇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大纲中对于提升学习者自动性与英语水平的作用等。第七分会场的主题是文化传播与学习者因素研究,共八位发言人,讨论议题包括:中美学生“跨洋互动”过程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疆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现状调查;二语习得视角下的穆斯林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研究;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体验对与中文习得动机的影响;韩国留学生篇章宏观信息结构的习得特点及其制约因素等。
18日上午的分组讨论同样分七组进行。第一会场的主题为科技发展与二语学习,共七位发言人,讨论议题包括: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应用微信的自主性学习研究;中国学生手机英语词典软件使用情况调查;信息技术与语用教学与研究;基于输出的交互性反馈词汇教学软件等。第二分会场的主题为写作教学专题,特别关注近年来方兴未艾的“读后续写”研究,共八位发言人,讨论议题包括:读后续写对英语写作语言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发展的影响;读后续写中语言难度的影响;基于故事语法的读后续写模式的探讨;“以读促写”:语言学习支架视角下的任务设计研究等。第三分会场的主题是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共七位发言人,讨论议题包括:全球化背景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影响综述;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自我系统模型建构研究;CBI模式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研究;英语专业新生自我身份认同变化与英语学习等。第四分会场的主题是第二语言的语音语义习得研究,共八位发言人,讨论议题包括:英语专业学习者动词语义韵知识发展状况研究;起始年龄和语言学能与二语最终水平研究初探;频率与文本多样化对中国EFL学习者对英语固定搭配习得的效应;中国学生英语中不及物动词的及物化现象研究等。第五分会场的主题是第二语言的结构习得研究,共十位发言人,讨论议题包括:英语动词-论元构式习得的初期阶段;中国英语学习者wh-双子句习得中wh-词语域不对称现象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that语迹效应实证研究;时间顺序象似性与二语句法语序习得;二语形态问题的成因——对不同语言水平、不同母语英语学习者的实证研究;等等。第六分会场的主题为心理语言学与二语习得,共八位发言人,议题包括:二语关系从句嵌入位置加工研究;中国学习者英语听力中的幻影激活研究;阅读中的习得年龄效应:来自汉英双语者的脑电研究证据;二语派生词加工中的形态分解;母语习惯、语言象似性与外语学习——认知语言学视角;二语与一语阅读理解过程中视觉模拟过程差异的研究;等等。第七分会场的主题为纠正性反馈的专题讨论,共六位发言人,讨论议题包括:书面纠正性反馈对外语写作衔接的影响;语境对书面纠错效果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对于英语写作中语法纠错感知的矛盾心理;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修正输出与其英语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输入加工教学的累积训练迁移效应研究;同伴反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等等。
18日下午,大会进行最后一项:闭幕式。在闭幕式上,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的Gabriele Kasper教授以“A Socio-Interactional Perspective on Cognition and Learning”为题作了主旨发言。发言从会话分析(conversation-analytic (CA))视角研究二语习得,主要内容包括对基本对话分析与应用对话分析及CA在二语习得领域的运用及其变迁的介绍,和现阶段关于CA-SLA方向的研究,主旨发言结束后,中国第二语言习得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初明教授对此次大会作出总结,并致闭幕辞。
三、 结语
本次国际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从事外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国内外高校的在读研究生、博士生共170余人,发言与讨论涵盖了二语习得领域已取得的现有成果,正在发展的新趋势,也提出了未来该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从内容上看,本次国际研讨会充分体现了二语习得的跨学科性,根据不同主题划分的14个分组讨论会场涵盖了心理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教学等各个学科与二语习得领域的交叉与结合。此次国际研讨会为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也增进了浙江大学在二语习得及应用语言学领域与国际、国内各高校的交流,为今后在该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撰稿:朱晔)
主旨发言ppt 可点击下载:http://www.l2china.com/uploadfile/pub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