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用学第二届专题论坛暨2014年“言语交际的认知语用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4/10/24
2014年10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主办,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语用学第2届专题论坛暨2014年“言语交际的认知语用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南大学圆满召开。
本次论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40余名代表参会。参会代表中有在认知语用学领域中颇有建树和造诣的知名学者,有在认知语用学研究中辛勤耕耘的教师们,还有将致力于认知语用学学习与研究的博士生、硕士生等青年学人,此次研讨会中年轻学者占多数,据此我们可以看到未来语用学研究的生力军。本次会议围绕大会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探讨,为认知语用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利契机,为继续推动我国语用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大会主要采用大会主题发言、专题小组讨论和专题论坛三种形式进行研讨。在大会主题发言环节,国际认知语言学会前会长、著名认知语言学家、德国汉堡大学的Klaus-Uwe Panther教授首先做了题为“What do you think you are doing? Exploiting wh-questions for expressive purposes”的报告,提出了语用视角下wh-questions结构需要考虑交际双方在言语交际的情感因素;接着,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熊学亮教授做了题为“词义拓扑的语用衍推”的报告,引出了“词义的衍推”、“格式塔推导”、“词义的内涵拓扑”以及词义拓扑的符号三平面衍推图;南京大学的陈新仁教授就“语言隐喻的来源与理解-Deirdre Wilson与Raymond Gibbs的对话评议”做了介绍,即在言语交际时听话人不仅要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意义并且要沿着说话人的方向进行语用推理。之后,南京师范大学的张辉教授做了题为“The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Figurativ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的报告,运用ERP技术研究歇后语,呈现了歇后语在人脑进行语义加工时的时间进程情况,得出了有别于前人研究的新发现,同时指出了ERP技术研究存在的不足,认为需要结合核磁共振等技术,实现研究的互补,才能更好地揭示喻式语言的使用与理解。北京大学的姜望琪教授做了题为“社会认知语用学-Kecskes语用学理论评介”的报告,回顾了Grice的合作原则,解释了Kecskes语用学理论中的前语境和实际语境等概念,指出需要对言语交际中的关联性、凸显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河南大学的牛保义教授以“情态动词may的情境植入功能研究”为题,介绍了自己的理论看法与观点。四川大学的刘利民教授做了题为“主语性质问题思考:单称词项替换推论·重言式·语用主语”的报告,提出了有关主语性质问题的新理解、新思考。最后,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杜世洪教授以“他心语境的语用描写与认知解释”为题,考察了语言使用的外部系统和语言理解的内部机制,认为对“他心语境”的研究就是对传递与接收语用含义的考察。
大会主题发言之后,还举行了专题论坛,Klaus-Uwe Panther、何自然、熊学亮、姜望琪、冉永平、陈新任、牛宝义、张辉等教授就主题报告﹑认知语用学的相关议题等回答了代表们的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探讨内容也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立足本土语言研究。真正体现了此次论坛的目的:思想碰撞、学术交流。
此外,四个小组的专题讨论也见证了参会代表的思想交锋,代表们就认知语用研究的诸多表现形式、丰富主题内容等进行了更为广泛深入的讨论,出现了很多新思想和新议题,讨论中代表们也提出了语用学研究中所面临的一些学术问题,各小组的点评专家对每位参与者的发言都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这是一个强调认知的时代,是语言学迅猛发展的时代,需要多学科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融会贯通。在这样共生共荣的时代,认知语用学应运而生,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言语交际的认知语用认识。通过本次论坛和研讨会,我们欣喜地看到,同时也坚信,认知语用学事业一定会在广大辛勤耕耘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下熠熠生辉,蓬勃发展!
来源网址:http://www.cpra.com.cn/Html/Article/14402014101411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