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中见智慧天地, “课”内外与时代同行——记“微课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理念、原则与设计”研修班
2014/10/21
互联网时代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全面革新,也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方式。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时代产物应运而生。“微时代”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消无声息地烙下了自己的印记,同时也正以不容抗拒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微课正是这一力量的集中体现。然而“微课”到底是什么?“微课”对当前英语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有何作用?如何制作出好的“微课”?…,这无疑是无数教育者们期待得到解答的问题。
10月18-19日,由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与外研社共同策划、组织的“教学方法创新”系列研修班第一期“微课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理念、原则与设计”在北京成功举办。研修班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文秋芳教授和江南大学的董剑桥教授进行授课指导。教育专家们深入浅出的理论介绍、精准细致的实践指导、鞭辟入里的答疑解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四百余位一线教师的求知若渴和热切参与,使得本次研修班高潮迭起,成为数字化学习浪潮中有志于开辟数字化教育新天地的教育者们深入解读微课和学习制作微课的绝佳平台。
全国各地一线教师齐聚一堂 |
微课之疑:究竟为什么而“微”?
互联网上快速涌现的微课视频,各地蓬勃兴起的微课大赛,学生们口中谈论的微课明星,都在提醒着我们“微课”这一新兴的课程形式正逐渐深入我们的学习生活。然而微课究竟为何而“微”? 是否新兴潮流就一定值得跟随?对当前教育的意义何在?
文秋芳教授在讲座中强调,在当前这个“碎片化”、“泛在化”学习盛行的微时代,微课之“微”是一种符合新兴学习习惯的服务手段;但归根结底,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微课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什么,教育性是其不可动摇的根本。董剑桥教授也提出,制作微课不是为了追赶时代潮流,不是单纯的求新求变,为了“微”而“微”,而是为辅助学生学习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手段;换言之,微课的教学理念应该以助学为辅,助教为辅,即坚持learning centered, 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文秋芳教授 |
在密集的讲座、观摩、讨论、评议和实践当中,教师们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保持着可贵的审慎思考的态度,就微课在当前及未来高等英语教育中的发展的必要性、微课与传统大学英语教育的有效衔接、微课的基本内涵等根本问题和专家及各位同行反复展开深入讨论。正如一位参班教师在总结中所提到的,他经历了对微课“从形成初步认知,到推翻,到形成进一步认识,到再推翻,到最终形成较为深刻透彻认知”的过程。在不断打破对原有认知的过程中,教师们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中总结出“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教学理念和设计才是微课的核心与灵魂”这一结论。
深入讨论 | 总结汇报 |
微课之路:理论作基石,技术为支撑
提到微课,相信多数人并不陌生,然而亲自完成一个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则颇具挑战性。微课的时长一般只有十分钟或者更短,但从挑选合适的选题到学习微课设计方法和步骤,再到掌握微课制作技术等,每一步似乎都不简单。为此,本期研修班通过专家授课、案例分析、小班讨论、实践展示等多样化的灵活课程设计,有效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而让所有参班教师都体会到:学习理论,掌握技术,微课之路并不难!
文秋芳教授在题为“微课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原则、设计与评价”的讲座中结合具体实例,清晰地阐释了微课的内涵、定义与功能,并介绍了微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评价标准。文教授指出:微课选题应“小而精,应用性强”;教学目标要“恰当,成效明显”;教学过程应“微而全,深入浅出”;教学方法要“新颖生动,理念清晰”;教学语言应“规范清晰并富有感染力”。此外,文教授又通过现场观摩微课案例的方式引导参班教师们展开了深入讨论。教师们纷纷表示,文教授的讲座帮助他们形成了对微课的清晰认知,例如:通过微课与翻转课堂、MOOC的对比分析理清了微课的概念,通过对选题范围和焦点的详尽解析打开了思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标准,令人获益良多。
在此基础上,董剑桥教授在题为“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的讲座中进一步阐释了微课制作的核心,详尽地介绍了微课制作的技术细节,并分享了微课制作的常用资源及工具等。董教授对微课教学的深入理解和对微课制作技术的全面掌握令许多参班教师直呼大开眼界,点燃了他们动手制作微课的热情,并激发了他们转变教学观,积极探索新知以提升教学效果的勇气。
董剑桥教授 |
理论知识和技术支持的完美结合为参班老师们树立了通过微课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信心。同时也激起了他们进行深度探索的兴趣,许多参班教师表达了希望能参加相关后续研修班的强烈意愿,希望在微课之路上持续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微课之星:实现飞跃,你也能行!
从对微课的反复探讨与解读,到微课制作实践与展示,参班教师们展示出了高效而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高涨的实践热情。在最后的微课展示环节,十余位参班教师代表各个小组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演示。无论是青岛科技大学的刘艳艳老师那自信而有感染力的风采,还是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的潘俊峰老师的精美演示PPT,抑或是浙江工商大学蔡韵老师别出心裁另满场捧腹的教学设计,都让在场专家和所有参班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微课展示 |
文秋芳教授盛赞教师们展示的微课成果与之前的演示相比实现了“质的飞跃”。董剑桥教授则坦言自己也经历了从心存疑虑到为老师们的成果赞叹的心理转变过程,并表示研修班的举办不仅对参班教师而言,对讲课的教授们而言也是学习交流的绝好机会。未能进行展示的参班教师们则难抑积极参与的热情,抓住每一个宝贵时机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微课成果和心得,主动留下微信公众号等便于大家和进一步沟通学习。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实践新知的激情,如一位参班教师所说——“新的事物还在发展之中,微课理论、技术实践必须由我们这些实践者去推动。所以, We came, we saw, and we made it!”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唯有保持一颗年轻而持续学习的心。研修班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们对新知的渴求在激励着外研社不断进行开拓创新。外研社全新发布的数字化教学共同校园(Unipus)即是这种创新力量的体现。诚如文秋芳教授在课程伊始所言,微课是Unipus的组成部分,老师是Unipus智慧天地的一员。微课的容量或许有限,但智慧天地是广阔无限的。相信在共享、共建这一智慧天地的同时,每一个人作为其中的受益者和创造者,都将奏响与时代同行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