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研修班第十期】Being Critical and Creative
2014/08/12
8月8-9日,有效课堂的教学与研究(三)Cultivat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研修班在北京顺利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英国德蒙福特大学金立贤教授、英国华威大学客座教授Martin Cortazzi、北京外国语大学林岩副教授、国防科技大学侯俊霞副教授和青岛大学孙旻老师与来自全国190多所高校的300多位教师在这场教学与思维的 “盛宴”中交流方法、碰撞智慧。
参班教师与专家之间、参班教师之间在本期研修班上深入探讨思辨能力的构成要素、思辨教学的理念方法、思辨能力的评估测试与思辨研究的发展现状。通过研修, 教师们认识到思辨能力不仅valuable,而且teachable、testable、researchable,树立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推动思辨教学 的信念、增强了教学与研究的信心。
思辨大课堂 |
能力培养:Education is nothing but learning to think
孙有中教授以鲜明的理念帮助教师们理解英语技能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多元的文化阐释思辨能力的定义,以完整的框架指导在教学中加强思辨培养的方案。
孙教授指出,英语技能课程应涵盖培养交流能力、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目标;无论是大学英语教学还是英语专业教学,无论是综合英语课程或是听、说、读、写课,这几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应该综合考量,只考虑其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是不全面的。
孙教授的讲授让教师们认识到古今中外对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早已有一致的认识。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It is the mark of an educated mind to be able to entertain a thought without accepting it.”《礼记》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是对思辨能力的经典诠释。结合目前英语教学实际和布鲁姆-安德森的认知能力模型,孙教授谈到我们的英语教学很多内容困囿于“识记”的最低层次,需要融入和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他也借用the APA “Delphi Report”公布的思辨能力结构模型和Paul,Binker等学者提出的35种思辨技能拓展和加深教师们对思辨能力的理解。
基于思辨能力的重要意义与教学现状,孙教授认为在技能课程中加强思辨能力培养,需要为思辨提供原料、提供标准、搭建工作坊、培养教师。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创新、启迪的工作要做,教师们深感任务重大,但同时也在孙教授的启发下充满了激情。
孙有中教授 |
课堂理念:No question, no learning
金立贤教授以生动的研修活动设计引导教师们在互动与实践中进一步认识思辨/创新能力的内涵和其对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她充分利用研修班分组的研修形式,将不同的任务布置给不同的小组,让大家通过组内讨论思辨/创新思考的含义。
金教授结合国外教育理念与中国教学实际,向大家介绍了“LEARN”、“SKILL”、“LEASE”等几种思辨模式。例如,“LEARN”模式指 locating issues or problems、examining strengths and weakness、assessing evidence、reviewing solutions、nuanced interpretation and evaluation的思考循环过程,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问并寻求方法解决问题。中外教育的方法与形式有所不同,教师们可以根据课堂实际与学生情况 调整这些教学模式,但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Question is the beginning of critical thinking.”金教授设计分组活动,教师们在课堂上就对这些模式进行了创新。
金教授提出的创新思维实践模式——“7Res”:re-view、re-cognize、re-organize、re-apply、re-tell、 re-draft和recreation开拓了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帮助教师们领会英语教学除了培养学生语言基础,也能够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甚至是个 人生活能力的提升。金教授对教学模式的灵活、趣味总结深深启发了教师们,大家认识到思辨是有趣的,因此思辨的教学和学习也应该是有趣的。
金立贤教授 |
教学设计:Teaching for critical thinking
随着研修班学习的展开,教师们已经对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思辨教学跃跃欲试。根据教师们的反馈,孙有中教授首先指点了课堂思辨教学的“锦囊”—— “ADDSS”,即Awareness:心存思辨教学的理念,牵引课堂教学设计;Doing:“做中学”是培养思辨能力的有效策 略;Discovering:避免灌输,教会学生发现知识中的规律;Socratic Questioning:引导学生树立发问精神;Self-reflecting:自我反思,不断改进。
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侯俊霞副教授具体而生动地呈现了她在大学英语综合课程中思辨教学的理念方法与课堂设计,吸引了教师们的浓厚兴趣。和许多老师一样,侯老 师最初也面临着“何为思辨”的困惑,从解决困惑出发,侯老师摸索出了适合课堂的教学设计框架。基于行动研究,她展开了研究型教学,核心是学生“研究型的 学”和教师“研究型的教”,在三个学期设置层次分明的教学目标。侯老师非常注重基于教材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思辨基础上提高 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她以一堂历史主题的课程具体说明了她促进学生进行思辨学习的步骤与方案。在她的课堂上,她引导学生“用英语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教师 与学生都不断反思、改进,师生互为资源,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金立贤教授则以《新标准大学英语》选篇“Art for Art’s Sake”为例为教师们示范了灵活、高效的听说课堂思辨活动教学设计。她首先以“What does the title mean?”为lead-in,组织讨论活动;之后引入Validity、Creative、Valuable和Thought-provoking四个 评价标准,让学生互相评估彼此的回答,以互动的方式严谨地训练学生思维。金教授还指导教师们在视听基础上培养思辨的模式——“PEER”: make a Point,give Evidence/Example,give an Explanation,Respond,将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提升课堂效果。
评估与研究:Critical thinking is testable and researchable
孙旻老师将思辨能力测试与研究紧密结合,逻辑严密地讲授了思辨能力测什么、如何测。她从思辨的目的性、反思性和双维性讲起,也引用了“Delphi Report”中关于思辨的分项技能——阐释、分析、评价、推断、解释和自我调节,在此基础上严谨地阐释不同的思辨测试与研究方法。
孙老师首先综述了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实证研究的类别,包括思辨能力发展描述性研究、思辨能力测评影响因素研究、思辨教学实证研究,为教师们解答了思辨研究 究竟研究什么的疑问。之后,她以具体实例形象地说明了标准化思辨测试和非标准化思辨测试两种测试方法,将这两种方法的特点、使用经验传递给大家。最后,孙 老师例举了频次式思辨能力测评、层级式思辨能力测评、学习者自述进步、综合性思辨评估四类思辨能力实证研究案例,说明了在实践中评估、研究的步骤,重点提 醒大家理解思辨的多维性并选择恰当多样的评估方法,在真实有意义的教学中进行研究。
林岩副教授对近年来国内思辨教学研究的类别、方法与成果进行了总结。根据统计,目前高等教育领域思辨能力相关研究论文有近300篇,这些研究文献包括思辨 理念探讨、教学经验分享、思辨实证研究三类。林老师分析了这些文章的研究分布,并总结了文章的研究方法与测试结果,呈现了国内思辨研究的现状。综合研究结 果,林老师汇报了这些研究是否表明中国大学生思辨能力缺乏、思辨能力是否能够培养和如何培养等基本问题,并且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们开展研 究提供了一部宏观的“文献综述”。
林岩副教授 | 侯俊霞副教授 | 孙旻老师 |
研修班在教师与专家热烈的交流探讨中接近尾声,大家对这场从思维到教学再到研究的“盛宴”意犹未尽。这两天,教师们在聆听、讨论、反思、沉淀的同时也积极 实践,尝试设计思辨教学并在全体教师前演示,收获了专家的宝贵意见与建议。教师们的认识已经从课堂、研究本身升华到思维、价值乃至信念。推动英语教学中的 思辨能力培养,不仅仅是高校英语教学发展本身的需要、学生学业与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需要。正如孙有中教授在研修班闭幕式上总结的,最 高境界的教学和人生都需要辩证思考来改进和创新,这是每一位高校英语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课堂互动交流 | 认真撰写日志 |
小班碰撞智慧 | 汇报讨论成果 |
相关内容:
请点击“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的“特别关注”之“探索课堂魅力,打造有效课堂”内容及资料:http://teacher.heep.cn/focus/detail.php?FocusID=24
关于思辨思维的培养,请登录“外语学术科研网”的“热点聚焦”查看相关专家观点:http://www.iresearch.ac.cn/hottopic/detail.php?PostID=8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