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学未来发展在中国
2014/01/23
2013年12月7—8日,首届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暨2013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年会、湖北省心理学会年会在武汉大学举行。围绕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记者在会场采访了相关学者。
悠久的过去 短暂的历史
实验心理学追求心理学的科学化,效仿自然科学的法则,采用物理主义与实证主义方法,力图将心理学建设成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宜音表示,文化心理学兴起被称为继认知心理学带来的“认知革命”之后心理学界的“文化革命”。
文化心理学有着悠久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早在1862年,冯特在其《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中, 就明确提出心理学可以分为两大领域,即实验的个体心理学与文化的民族心理学。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年对记者说,冯特所建立的心理学的两翼, 更靠近生理一端的实验心理学得到蓬勃发展, 而带有社会和文化色彩的民族心理学的另一翼却慢慢被人遗忘。
实验心理学起源于欧洲,成长于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亚裔、非洲裔、墨西哥裔以及其他的移民进入,造成了美国的多元文化、多元民族的出现。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彭凯平表示,以前的美国心理学,基本上研究的是白人中产阶级,并不能代表所有美国人民。美国的多元特性,造成了心理学家意识到心理学研究群体的局限。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文化之间接触、碰撞、混搭也越来越多。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思考文化因素是否影响最基本的心理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崛起带来了全世界人类的文化、民族、习俗等各方面的变化。”彭凯平分析说,许多国家的心理学家认识到,不同文化中的人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情感体验并不一样。西方心理学家针对本国问题,使用本国文化背景资料发展出来的测量工具所产生的心理学一般理论,并不一定能类化到其他国家。杨宜音补充说,处于主流地位的北美心理学传播到非北美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并不能很好的解释当地人的心理。这引起社会心理学家对文化是什么,如何产生、保护、再生产(延续)、改变,以及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兴趣。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乐国安认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作为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文化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吸收其合理内核,力求克服西方文化和种族中心主义而建立起的心理学体系。
创新方法论 研究新问题
怎样看待文化和行为之间的关联,是文化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赵志裕介绍,当前,主要从文化影响人的行为的角度,以及人的行为改变后是否反过来影响文化的角度研究。针对学界对两种研究路径的争议,赵志裕说,应该以开阔的视野来思考“可以怎样做文化心理学”,而不是局限于“应该怎样研究文化心理学”。他认为,两方面的研究可以互相补充。应以包容的心态,允许针对同一个现象的不同面向的研究和探索。
“行为的差异、态度的差异、判断的差异等与文化的关系已经证明清楚了。但是,生理的差异,神经的差异等与文化是否有关,现在还有很多争议。”彭凯平说,文化差异到底影响人到什么地步?一些最直接的、最自然的、最深入的、最生理的、最直观的心理反映,是否受文化的影响。比如说,心率的反映、DNA遗传密码、情绪的深化基础,会不会有文化差异。
“尽管从大的人类的遗传,生物结构来看,文化差异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彭凯平认为,该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更精确的深化分析,神经心理分析,以及行为遗传学的分析,也就是靠技术的突破才能实现。
文化心理学是一个边界并不十分确定的新兴领域。在文化心理学里面,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研究取向同时存在。杨宜音认为,文化就是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而,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彭凯平说,文化心理学在方法论上,主要是跨文化比较,从文化差异去寻找文化的共同性和特殊性。采用最多的是人类学的方法,比如场景描述、深度分析、个案考核分析等等。他表示,随着文化心理学的诞生,在技术、方法上也带来很多创新。比如,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活动;用非言语的问卷测试人类的心理差异等。
“西方的方法,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如果仅仅用西方心理学的训练去做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就会导致创意受到限制。”赵志裕认为,中国学者应扎根中国文化,探寻开创一些大家认同的、科学的方法。
文化心理学未来发展在中国
文化心理学自发源后,经过很长的沉闷期,近年来迎来了快速发展。“1879—1959年间, 关于文化方面的心理学研究论文不到10篇;2000—2002 年间,相关论文却激增至8000余篇。”钟年说,考虑到心理学的期刊数目并没有大量增加,在论文篇数上的这种巨变,说明近年心理学研究确实发生了一个范式的转移。
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的突飞猛进,彭凯平认为,到21世纪,文化心理学已经步入了一个高原期,正面临着新的文化样式、文化样本的突破。对此,彭凯平建议,首先应在研究区域、研究群体上取得突破。他说,以前的文化群体,主要偏重于北美(美国、加拿大)、东亚(中国、韩国、日本)、欧洲地区。除了这三大板块外的其他地区,特别是中东地区,作为世界未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冲突的中心,也同样值得关注。彭凯平补充说,这种突破,也有待当地心理学家的加入。
“以前的文化心理学研究,多用到问卷、实验室。”彭凯平认为,如今还需要研究范式的突破。例如,清华大学行为研究实验室,通过对美国谷歌数据库的一些文化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人类的文化、社会心理的演变,可以通过大数据计算的方法来判断和分析。他说,像大数据这样新的技术革命,迟早会对文化心理学产生新的促进。此外,彭凯平认为,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要跟政治、军事、经济、战略等方面互动。
当前,中国经济、科技发展较快,文化事业发展也日新月异。赵志裕认为,与西方的经验不同,中国的文化发展给文化心理学创新研究带来了很好的机会。由于文化是个动态的发展、演变的过程。赵志裕建议,把文化放在历史框架里,考察不同时代文化的变化及其原因、文化变化与行为的关联等。
对于我国的文化心理学,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黄光国非常乐观。他说,未来文化心理学最可能发展的地方是在大陆。钟年也表示,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是中国心理学追赶世界心理学先进水平的一个突破口。如果抓住机会, 中国可能发展出令世界瞩目而又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来。
(本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为明海英)
来源网址:http://www.cssn.cn/sf/bwsf_wh/201312/t20131219_9126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