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研修班第五期】听能懂说有章,授以“渔”教得法
2013/07/30
和全国普遍“火爆”的天气一样,今年暑期的“高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也备受教师们的“追捧”。7月26-27日,“有效课堂的教学与研究(二):Effective Listening & Speaking Activities研修班”在长沙举行,与同期在北京举行的“问卷调查法与实验研究法研修班”遥相呼应。近400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骨干教师和30多位军队院校外语教师怀着提升教学质量的热情与信念参加了本期研修。
研修班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金利民教授与南京大学王艳副教授共同主讲。有效的听说教学已成为目前大学英语及英语专业教学领域探讨的热点,以说和写为主的语言输出驱动理论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两位主讲专家通过理论讲解与教学示范,为参班教师讲解了如何创建高效和富有创造性的听力、口语课堂。
研修气氛和长沙天气一样“火热” |
听、说能力的构成——多种能力,相互影响
研修班伊始,王艳老师和金利民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判断英语听、说能力好的标准是什么?
王老师言简意赅地指出,能听“懂”即说明学生具备较好的听力能力;然而“懂”了,也就是真正的外语听力能力所指,很具体也很深入。王老师认为,听力理解是一种形式的语言运用,这种能力包含不同的组成部分——语音能力、词汇能力、语法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各种能力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金老师也提示大家优秀的口语能力不仅仅是流畅的表达,思想内涵更为重要。分析口语能力的构成,也就是研究在口语课堂中应该教学生什么——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以及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口语特征——韵律特征、缩略形式、口音、语言组织特征和交流功能等。
金利民教授 | 王艳副教授 |
听、说教学的设计——确立目标,厘清关系
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两位专家从宏观角度解析理论,用微观视角设计任务,授人以“渔”的同时互动启发。
王老师强调“目标”驱动对听力教学课堂很重要。她条理清晰地指导教师课堂设计的六步骤: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2)明确目标、设计活动,3)课堂引导练习,4)课后自主学习,5)教师反馈、答疑解惑,6)阶段评估。其中目标的设计越具体、越清晰,教学环节与评估就越容易实现。她还以理解长句的活动设计为案例,鼓励参班教师互动思考、集思广益,并且交流了讲解长句理解的多种形式,帮助大家领悟向学生授课“不是‘告诉’,而是让学生有体会”。
金老师提醒大家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反思:学期之初如何制定教学目标与内容,如何理解教学大纲、课程大纲、教材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她指出,在构架口语教学活动时要考虑教学大纲设定的要求、分析教学材料的特点、评定学生水平及教学环境,从实际出发统筹调整,并创造性地处理这几者之间的关系。金老师详解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与过程,与大家分享了灵活的教学技巧与有效的训练手段,还非常细心地提示大家分组活动的重要性、纠正错误的时机方式以及鼓励学生的巨大作用。
用心聆听课堂设计思路 | 随时记录课堂设计重点 |
听、说教师角色——既是行家,又是“导演”
在有效的听说课堂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通过倾听讲解,教师们对自己的角色逐渐清晰起来。两位专家坐在一起,和大家充分交流这一问题。她们指出,在听说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更重了,不过教师“主演”的角色弱化、“导演”的角色强化了。
两位专家谈到,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外语教育工作者,首先教师应处理好与教材的关系:即教师是使用教材的主人、而非教材的奴隶;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教学与研究应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而且,一个好的外语教师还应该具备寓教于乐的能力。
王老师认为,在听力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个“行家”——了解语言习得、提高学生能力,一位“导师”——了解学生差异、引导学生发展,一个“技术达人”——掌握电化教学技术,还是“语言环境的营造者”——提供语言输入的机会。金老师再次强调,在口语课堂上教师是“导演”而非“主演”,应该在介绍新的语言现象(Presentation)、引导课堂活动(Practice)和拓展学习输出(Production)三个教学阶段注意角色转换,做一个口语教学的专家。
两位专家“联合”讲解 | 教师随时提出困惑 |
听、说教学研究——行动研究,提升教学
行动研究是一项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的研究。结合听力、口语课堂的特点展开行动研究对于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7月21-22日在北京举办的“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研修班专门针对这一研究形式展开了高效的探讨。
行动研究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与改善现状为目的,具有行动性、参与性、探索性与反思性的研究”(文秋芳,2013)。金老师、王老师和教师们一起讨论了为何要在听说课堂中进行行动研究、如何进行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价值。对于教师个人来说,行动研究有利于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对于教师群体来说,有利于检验理论的指导意义、为理论发展提供可能。行动研究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情景特定性的特点,两位专家用研究实例引导大家聚焦问题、提出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成效。实际上,每一轮研究都可以与研修班上所讲授的教学设计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与研究“链条”。
两位专家举例指出,如“如何提高学生在听力课堂中记录笔记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在口语课堂中讲英语的积极性”等问题都可以应用于行动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收获科研成果。实际上,只要行动研究的设计有创新性、能够有效解决教学问题,就具有很高的价值,并且可以获得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机会。
写下反思日志 | 交流所学所思 |
以有效听、说课堂为主题的研修班是“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新设立的主题。本期研修班上,金利民教授和王艳副教授在理论讲授中融入教学方法与技巧,将研修本身变成有效的教学课堂,引导和启迪参班教师。研修班中的现场设计听说教学、观摩示范课并评价汇报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参班教师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所分享的集体智慧也成为日后教师提升听说教学效果与行动研究能力的“宝库”。
小班讨论各抒己见 | 汇报成果亮点频现 |
在两位主讲专家与400余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效的研修“大课堂”给教师们带来了启迪。外语听说能力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本期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外研社将在未来的教材建设、数字资源、活动赛事等方面打造立体化服务体系,和全国专家、教师一起推动外语语言输出能力教学的发展!
点击了解201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201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
【教师反馈】
作为一名教学经验尚浅的教师,今天的讲座对我来说受益匪浅。主要收获就是学会了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在听力及口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对症下药”。通过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学习,我认为自己对听说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研修班的学习给我的感觉就是“累并快乐着”。王老师和金老师很有大家风范,不讲空话、套话,而是亲切和蔼,从很多实际问题入手,为我们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很多外语听说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与技巧。尽管两天的时间很短,但我想她们的讲座和谈吐已深深影响了我;我相信,回到学校后,我将会对我的学生产生更多更深的影响!
【资源下载】
【精彩瞬间】